肖亞娟

關鍵詞:慢性腎功能不全;抑郁癥狀況;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74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慢性腎功能不全,又被稱為慢性腎衰竭。在疾病進展的過程中可發展為尿毒癥,即慢性腎衰竭的晚期,此時則會造成腎實質性損傷,嚴重威脅到患者的康復治療,而對于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思想壓力較大【1】。采用傳統的護理模式,無法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改善,不然我們提出通過心理護理加強對患者治療期的全面指導。鑒于此,研究篩選出對照組和觀察組一共110例慢性腎功能不全者患者為對象,都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進入本院治療,以平行對照法為原則分組。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篩選出對照組和觀察組一共110例慢性腎功能不全者患者為對象,都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進入本院治療,以平行對照法為原則分組。對照組年齡區間35歲~76歲,中間值(51.17±3.21)歲,男女例數各計24例與31例,病程1~10年,中間值(5.07±0.65)年。觀察組年齡區間36歲~77歲,中間值(50.51±3.17)歲,男女例數各計33例與22例,病程1~9年,中間值(4.95±0.59)年。客觀比較上述每組資料,達到研究標準,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疾病健康知識的講解,通過健康宣教正確認識疾病。觀察組患者加強心理干預,了解患者不良心理產生的原因,通過多交流了解患者對疾病以及治療的認識,從而制定心理康復計劃。隨后應當取得家庭和社會支持,了解患者的家庭狀態和社會關系,并通過與家屬親友的交流,讓其與患者進行安撫和鼓勵,幫助其改善生活質量,建立治療信心。要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如患者需要血液透析治療,在治療費用上往往存在心理負擔,同時面對疾病往往有恐懼感,甚至抗拒治療,害怕治療,要針對實際情況采取對應的護理指導策略。
1.3 評價標準
本次實驗需要進行患者不良情緒的評估結合SAS和SDS焦慮與抑郁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情況開展前后對比,得分越低,說明心理狀態越好。
1.4統計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s)進行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進行描述,采用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就數據中看,觀察組SAS和SDS評分結果在護理后存在較大差異,且以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醫療服務質量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證,也是醫院醫療技術、管理水平和醫德醫風建設的綜合反映。因此各醫院都將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作為重中之重。這就要求在進行臨床治療的同時,除了關注病情變化,還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幫助其在健康的積極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大多數就診患者都處于在剛進入患角色階段,行為退化,感情幼稚,依賴心理強,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現為恐懼、緊張、焦慮、抑郁等【2】,醫護人員應當改善臨床護理模式,完善護理管理方式,并通過各種方法和措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就醫感受,讓患者得到滿意放心的護理服務。
針對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其心理壓力大,且該疾病需要長期治療。通過心理干預模式,能夠矯正患者的錯誤心理,盡可能地削弱不良情緒,對治療的影響。從心理專業者形式上看,包括健康宣教、情感支持等等。應當做好對患者的疾病支持,為其講解康復治療的方案和預期效果,同時要爭取家庭支持和社會關懷,幫助患者共同度過疾病的危難期【3】。最后的是解決患者的實際困難,包括治療期間的經濟問題,可介紹醫保相關政策,這對于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有較好的幫助。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等不良情緒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通過心理干預措施,能夠對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采用心理護理對于慢性腎功能不全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時,有助于提升康復期生活質量,值得在繼承借鑒中發展。
參考文獻:
[1]鄒瑩霏,曾秀珍,邱麗莉. 階段變化護理在慢性腎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慢性病學雜志,2021,22(02):224-226.
[2]何小妮,周文靜,杜亞麗. 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期患者的心理干預效果評價[J]. 心理月刊,2021,16(12):94-95.
[3]吳臘梅,王麗平. 情志干預對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焦慮和抑郁程度的影響[J]. 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12):1876-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