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蓉 徐蕓

關鍵詞:不良事件;內容分析法;患者安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患者安全是所有醫療機構關注話題的第一位[1],醫療機構發生不良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盡管各醫療機構通過實施各種嚴格的質量控制方法來提高患者安全,但在醫療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仍非常普遍[2,3]。2018年WHO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4.21億人住院,在住院患者中大約會發生4270萬次不良事件[4]。據報道,美國每年有4.4萬人-9.8萬人死于可預防的醫療不良事件,因可預防的醫療不良事件每年可導致187億-319億美元的醫療費用[5]。護理安全是實現優質護理、減少醫療事故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不良事件是指護理過程中發生的包括跌倒、用藥錯誤、意外拔管以及其他患者安全相關的意外,因其造成患者發生非預期的傷害或不良感受[6]。護士作為臨床治療給藥、照護的直接執行者與觀察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始終處在臨床第一線,是涉及患者安全事件的高風險人群,任何活動執行不當都有可能影響到患者的安全。
本研究希望通過使用內容分析法揭示護理不良事件類型及發生原因,通過原因分析找出不良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制定科學系統的干預策略,預防不良事件再次發生,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減少對患者的傷害,保證患者安全,旨在對護理不良事件的規避和管理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用便利抽樣方法對某三甲醫院120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93份,有效回收率為77.50%。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問卷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未基本資料,主要包括年齡,職稱,工作時間,本科室工作時間,婚姻狀況,發生不良事件距今時間等;第二部分為開放性問題:“請描述最近一次不良事件的發生過程”、“請描述您認為引起不良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問卷由接受統一培訓的參與研究人員發放,問卷發放后護士當場填寫完畢并回收。
1.2.2資料分析方法采用Bernard Berelson的內容分析法對回收的資料進行分析。①確定文理單位、記錄單位:一份問卷的全部回答內容為一個文理單位。去除文理單位中不必要的部分,符合對問題的回答且為最小單位的回答內容分割成記錄單位,并編號,記錄單位保持原意。由兩位研究者分別進行分割,對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探討,不斷修改達成一致。②基礎分析,形成相同記錄單位群:將表述一致,或表達稍不同,但意思完全一致的記錄單位,分類整理成相同記錄單位群。利用計算機詞匯檢索及逐條紙上移動的方式進行。③本分析,形成范疇:根據內容的相近性和聯系性,將相同單位記錄群,進行歸納整理,形成范疇。
1.2.3信度檢驗利用Scot公式,計算范疇一致率π,進行信度檢驗。Scot公式:π=Po-Pe/1-Pe,Pe=ΣPi2。Pe為偶然的一致率,是形成的所有范疇中記錄單位數占所有記錄單位數的比例(Pi)的平方和。Po為獲得的一致率,即把獨立的相同記錄單位群范疇化的時候,不同分析者一致程度的比例。隨機抽取所有記錄單位的10%~20%,選取兩名熟悉內容分析法且關心研究內容的合作者,將其逐條放入形成的范疇中,一致的記錄單位數/抽取的所有記錄單位數的比例,即為Po的數值。π值>70%認為有信度。
2結果
2.1調查對象一般資料93名護士中男性6名,女性87名;其中護士職稱10名,護師51名,主管護師30名,副主任護師2名;婚姻狀況未婚37名,已婚56名;大專學歷7名,本科85名,碩士1名;年齡(30.61±5.55)歲,本科室工作時間(5.63±4.37)年,工作時間(8.09±6.19)年,發生不良事件距今時間最短3天,最長7年,中位數為60天。
2.2不良事件的類型93個不良事件分別為用藥錯誤(32個)、意外拔管(20個)、跌倒(19個)、針刺傷(5個)、壓瘡(4個)、輸液外滲(4個)、燙傷(2個)、其他(5個,包括近似錯誤,DVT,檢查錯誤,撞擊,采血后未松止血帶)。
2.3護士發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從93份問卷中,提取出142條記錄單位,其中刪除5條,形成25個相同記錄單位群,最終歸納整理出5個范疇,具體見表1。經Scot公式計算得出,護士發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形成范疇的一致率為87.63%和90.37%,范疇信度較好。
3討論
3.1護理不良事件類型的分析本研究結果得出,不良事件類型發生前三位為用藥錯誤、意外拔管、跌倒,共占此次不良事件的76.34%,這與已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5,7]。臨床給藥是護士最常規的護理操作,用藥管理屬于高風險護理活動,研究指出,護士27%的護理時間花費在藥物相關的活動中,78%的護士曾發生過用藥差錯。我國關于醫療安全和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研究處于起步階段,不同醫療機構對不良事件分類并不統一,多數僅為羅列常見的幾種護理不良事件,只有少數對各類不良事件進行了歸納分類。2014年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通知要求上報護理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壓瘡、跌倒、管路滑脫、用藥錯誤和意外事件等類別。
3.2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分析
3.2.1護士業務能力欠缺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主要與護理人員業務素質和能力有關,這與已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本研究中不良事件發生的人群多為初級職稱的護士,占65.59%,提示低年資護士為發生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一方面是由于護理人員基礎理論知識匱乏,臨床經驗不足,對患者缺乏全面的評估,會遺漏有價值的護理資料;如患者已出現病情變化的早期癥狀,但由于其業務能力的欠缺,并未及時發現并預警,從而形成護理安全隱患,最終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
3.2.2患者及家屬原因,患者參與的缺失,是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這與本研究的結果不謀而合。部分患者及家屬因缺乏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或認知不充分,對自身能力過于自信或過于沮喪,缺乏安全意識,存在僥幸心理等,經常出現患者及家屬不配合醫護人員診療工作;如禁止患者獨立下床,要求患者家屬24小時陪同在旁,但患者及家屬并沒有遵循,導致了跌倒、墜床等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3.2.3護士未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本研究結果顯示,26.28%的護理不良事件是由于護士未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所導致,這與已有的研究結果一致[18]。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護士由于對各項護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熟悉程度不夠,在出現疑問時并未及時去查找核對相關流程和制度,抱有僥幸心理,想當然行事,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第二,部分護理人員由于過分的相信自己的經驗和習慣,即使熟知某操作的規章制度,但認為自己已經熟練掌握了相關內容,并不需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也不會造成任何不良事件的發生,因而并沒有嚴格落實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高度的責任心和慎獨精神,是醫護人員工作的首要條件,也是確保患者安全的重要職業道德之一。護理管理者應加強對臨床護士的責任心及職業道德的培訓,強化自身責任意識,真正做到及時評估及巡視,預見可能出現的病情變化,減少因責任心不足、未嚴格執行制度導致的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3.2.4護理人員配備不足護士是臨床工作一線人員,護理管理體系建立不完善,工作人員配備不足,護理工作量超負荷,床護比不足,護理人員從事非護理專業的工作量過多,也是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徐平等[8]研究指出,多數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在夜間,與夜間護士人員配備不足存在直接關系。夜班時間段是發生不良事件的高風險時間段,主要與此時護理人員相對較少,護士工作負荷較大有關[7]。由于現階段我國護理人力資源處于嚴重短缺狀態,合理安排護理人力資源是各大醫院的一大難題,一方面可以通過改革護理人員排班模式,實行彈性排班制度,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護理人力資源;另外一方面,需要注意年資搭配,在低年資護士值班時增派高年資護士,以加強對低年資護士的指導和把關作用。
3.2.5護理環境與設施影響護理環境與設施設備的不足是造成護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這與已有的研究結果相似[8]。如氧氣接頭不吻合、病房無護欄或者床擋不牢固、防跌設備不足等,均是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環境因素還包括光線昏暗、地面濕滑等。在臨床工作中,應通過定期及不定期對設施和環境進行檢查,及時更換出現問題的設備,增加各類設備等。盡可能減少因此類因素對護理質量的影響。加強與各部門間的溝通協作,確保臨床設備的安全,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4結論
本研究結果得出,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前三位為用藥錯誤、意外拔管和跌倒,主要引起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包括護士業務能力欠缺、患者及家屬原因、護士未嚴格執行規章制度、護理人員配備不足和護理環境與設施影響。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示護理質量的客觀反映之一,為了有效預防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應積極創建醫院安全文化,加強制度建設與落實,加大低年資護士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業務能力及安全意識,及時改革護理人員的排班模式,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及時改善護理環境及設施,避免因此類原因導致的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Chan ST,Khong BPC,Pei LTL,et al.Experiences of Singapore nurses as second victims:a qualitative study[J].Nursing Health Science,2018,20(2):165-172.
[2]Hall LW,Scott SD.The second victim of adverse health care events[J].Nursing Clinical North American,2012,47(3):383-393.
[3]Rafter N,Hickey A,Condell S et al.Adverse events in healthcare:Learning from mistakes[J].Quarterly Journal of Medicine,2015,108:273–277.
[4]WHO.10 factor on patient safety[S].Geneva:WHO Press,2018.
[5]Kang JH,Kim CW,Lee SY.Nurse-perceived patient adverse events and nursing practice environment[J].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2014,47:273-280.
[6]李文燕.加強不良事件風險防范提高護理質量[J].當代醫學,2010,16(7):37-38.
[7]楊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30-132.
[8]徐平,楊慧.探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91-92.
作者簡介:張玉蓉(1989,7)女,浙江紹興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重癥監護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