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PICC;惡性腫瘤;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PICC,經外周靜脈穿刺然后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使導管頭端要到達上腔靜脈的下1/3處或上腔靜脈和右心房交界的地方。對接受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來說,PICC置管技術可以實現第一夠幫助患者減輕重復靜脈穿刺的痛苦;第二夠幫助患者避免化療藥物對血管壁的損傷破壞及對局部組織的藥物刺激,為患者的安全化療提供了重要保障。
1. PICC置管技術的應用及優勢
具體的操作流程上,PICC置管選擇的是雙上肢淺靜脈進行穿刺,穿刺血管一般以肘正中靜脈為主,也可選擇頭靜脈或者周要靜脈。在穿刺時,醫護人員應當嚴格牢記無菌觀念,將患者術側上肢與身體軀干呈90°,將穿刺針針頭置于與皮膚30°處進行穿刺,穿刺針回血后,拔出針芯,將PICC管導入,然后沿著穿刺靜脈經頸靜脈切跡到胸骨角水平,PICC管頭端送達上腔靜脈的下1/3處,并靠近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然后對穿刺點局部壓迫20分鐘左右,并叮囑患者盡量減少劇烈活動,以防止穿刺點發生出血。
PICC置管技術的優越性首先在于其操作方法簡單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以長時間留置管道,帶管時間最長可至一年,避免與外面環境的直接接觸,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長期留置的優越性使得患者在治療間歇期間可以帶管離開醫院而不影響正常的日常生活。同時具有耐高滲、易于固定等的優點。惡性腫瘤患者往往需要長期性的通過靜脈注射藥物或營養物質,與常規的靜脈留置針相比較,PICC置管的位置比較深,患者進行肢體活動受到的影響比較小,也減少了各種化療藥物對患者外周血管的損傷和刺激,減少反復靜脈刺穿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2.腫瘤患者PICC的護理
2.1術前護理
在對患者實施PICC置管之前,護理人員應當詳細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做好對患者綜合狀況的評估。評估的步驟包括:首先對患者進行常規術前檢查,記錄患者的出凝血時間、靜脈走向、血小板計數、心肺功能、皮膚狀況等各項指標,記錄清楚各項指標后對患者整體情況作出預判并反饋給主治醫生。其次在對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檢查之后,護理人員還應當幫助患者進行術前減壓,緩解患者的術前緊張心理,著重向患者介紹PICC置管技術的流程和優勢,幫助患者了解病情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在開始置管前,護理人員還應當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包括在術前要對手術室進行常規清潔消毒,執行無菌觀念,做好自己和手術器械的無菌,確保手術成功進行。
2.2術中護理
在醫生進行PICC手術時,具體的在醫生開始穿刺靜脈,置送導管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面色等神態體征,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數,確保患者的實時狀態,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呼吸急促、面色蒼白、表情痛苦時,應當立即告知醫生,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2.3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是保證患者健康恢復的重要環節,在術后24小時內,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情況,觀察患者有無出現穿刺點出滲血、或腫脹等情況,如果患者出現出血的情況要給與患者進行加壓止血。置管后24小時,患者可更換敷貼。胸腹腔內置管的患者,嚴格控制引流速度,護理人員要記錄好腹水性狀及腹水量,如患者有不良反應,立即減慢引流速度,向醫生報告。PICC置管術后24小時后,每3天更換敷貼一次。拔管時,護理人員的動作一定要輕柔。如發生導管斷裂,給患者扎止血帶,防止血管腔內導管向心臟方向流動,導管拔出后,護理人員應當認真核對導管長度,并將穿刺點做好消毒,用敷料覆蓋,然后記錄下拔管時間,做好患者的各項信息。
2.4并發癥護理
導管堵塞
由于封管、沖管方式不正確或藥物過于黏稠等原因,導管尖端常常會形成纖維鞘,導致導管堵塞。常見的末端開口式導管堵塞的原因是血凝塊堵塞,另外還存在一些非血塊凝堵塞。往往是因為封管方法不正確或不合理的輸液速度和順序導致的。如果導管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輸液困難、沖管阻力大或回抽無回血等情況要高度懷疑導管堵塞的情況。
導管相關性感染
導管相關性感染以血行性感染多見,PICC置管術后繼發感染及敗血癥是最為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率3-10%。對與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嚴格按照無菌化標準流程進行操作能夠有效防止感染現象的發生。如發生導管相關性局部感染,可幫助患者抬高患肢并制動,給予六合丹或硫酸鎂濕敷﹔若發生導管相關性血行感染,立即拔管,并根據導管前段細菌培養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穿刺點并發癥
PICC置管穿刺點也是值得護理人員注意的護理工作重點,對于穿刺點滲血,要考慮腫瘤患者是否發生凝血功能障礙、骨髓功能抑制等情況,然后考察患者的綜合狀況,了解患者是否進行過大活動量或出現局部壓迫等。對滲血量較多的患者,應當立即采取壓迫止血并消毒穿刺點,給患者更換敷料。對于穿刺點周圍皮膚過敏患者,可在換藥時給予過敏皮膚碘伏消毒,若發現水泡,可挑破水泡抽出水泡中液體。
3.結論
目前PICC置管技術具有操作簡單,技術安全等優點,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可以減少和防止患者發生外周靜脈炎,有效幫助患者減少反復進行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療生活的質量。醫護人員需要注意在PICC置管操作的過程中,嚴格注意無菌操作,防止發生各類感染現象,在工作中不斷挖掘和探索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手段,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1]何佩儀,柳建華,劉麗蘭,等.超聲引導聯合塞丁格技術在PICC置管術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4,(11).27-30.
[2]張志榮,饒芬,鄒志慧.超聲技術在早產兒PICC置管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3,(17).473-474.
作者簡介:王松,1986年1月-,女,漢,籍貫:河北省容城縣,本科,研究方向: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