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湘 朱勝昔 康一格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智能制造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主動適應區域產業結構變化,為區域長遠發展輸送具有工匠精神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需要在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
關鍵詞:技工院校 智能制造 人才培養模式
課 題: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技工教育教研立項課題(課題編號:JYKT201911)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問題的提出
(一) 產業背景
在“創新引領開放崛起”、建設“制造強省”戰略推動下,湖南省積極推進制造產業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著力打造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和航空航天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
婁底是湖南重要的省轄地級市,是湖南乃至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原材料產業基地,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婁底依據自身優勢,瞄準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三一重工和華菱漣鋼兩大龍頭企業的作用,積極推動傳統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等新興產業,其工程機械制造及配套產業已形成以中興液壓、VAMA汽車板、中源新材等企業為龍頭,以中厚機械、光華機械等多家企業為骨干的基本格局,鋼鐵新材和工程機械成為先進制造業的“雙引擎”。
(二) 產業升級對技能人才提出新要求
制造業一直是婁底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是婁底市委市政府從戰略高度對當前和今后婁底經濟發展提出的要求和產業定位。目前,相較于長株潭城市群,婁底制造業自動化程度偏低,智能制造尚處于探索、研發階段,大部分企業的智能制造只能算是智能制造單元,全閉環系統尚未形成。因此,婁底在近一段時間內仍然有相當多的制造企業對低端生產技術崗位有大量需求。但隨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企業對從事低端生產技術工作的人才需求將日益減少,而對智能裝備的操作、控制與維護,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等中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掌握新一代信息與制造技術、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將成為社會急需的人才。為本地區培養先進制造業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產業工人,為制造業提供人才保障,是時代賦予技工院校的戰略使命。
(三)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無法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很多是建立在傳統制造業生產專業化分工以及崗位分工模式基礎上的,雖然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引導下,很多技工院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辦學質量明顯得到了提高,但其人才培養滯后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教學與生產一線崗位脫節,出現畢業生供過于求、就業穩定率低等問題。同時,由于婁底產業規模不大,制造業相關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偏低,人才流失和短缺問題十分突出,尤其缺乏新興產業領域的技能型人才,企業引進、留住人才的成本較高、難度較大,制造業發展正遭遇“技工荒”的困境。如何助力婁底產業轉型升級,培養高質量的與婁底制造業發展、企業需求相適應的技能型人才,成為擺在技工院校面前的重要課題。
二、婁底技師學院智能制造類專業現狀分析
(一)專業優勢
1.專業設置緊密結合市場需求
在裝備制造大類上,機電一體化、數控加工、模具設計與制造等是婁底技師學院的傳統專業,其中數控加工、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專業是湖南省省級精品專業。2018年,婁底技師學院新增了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修和3D打印技術專業。專業設置均符合市場需求。
2.實踐教學環境有很大改善
婁底技師學院擁有全省一流的智能制造、數控加工、模具制造、工業機器人、機電一體化等實訓設備,有全新的機械自動化、機械CAD等一體化教學設備;已建成“CAD機械設計”“綜合機械與自動化” “智能制造”等湖南省職業技能競賽(集訓)基地;擁有一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一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3. 師生技能競賽成績斐然
婁底技師學院積極推進“以賽促建、以賽促教,賽教融合”,師生技能水平不斷提高,技能競賽成績斐然:在2018年全國第八屆數控技能大賽湖南省選拔賽上,學院有19個人獲獎,其中4個人獲得一等獎;在2019年全國第三屆智能制造技能大賽上,學院教師代表隊榮獲一等獎,學生代表隊榮獲二等獎;在 2020年第九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湖南選拔賽上,學院榮獲團體一等獎,有7名選手代表湖南省參加全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有3個項目榮獲大賽優勝獎,其中劉惠入選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CAD機械設計項目中國集訓隊,得到了省市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4.校企合作規模不斷擴大
婁底技師學院先后與三一集團、中聯重科、科達機電、華為集團、廣州慧谷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匯博機器人有限公司、山東棟梁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為學生頂崗實習、就業、備戰各種技能比賽等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完善
婁底技師學院專業設置相對狹窄、界限分明、技能單一,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及崗位任務脫節,教學方法陳舊,人才培養缺乏前瞻性和可持續性。此外,婁底技師學院制造類各專業雖然均具備基本的實踐教學條件,但各專業之間相對獨立,實踐教學資源分散且不足,距離培養智能制造類人才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
2.校企合作有待完善
為企業智能制造生產一線崗位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需要依托校企雙方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建共享硬件實訓基地和軟件資源。但因婁底技師學院服務企業的能力不足、企業參與度不高等原因,目前校企合作僅限于學生的頂崗實習或臨時用工,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尚不成熟。
3.專業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婁底技師學院制造類專業的教師基本上是通過公開招考來的,其中又以應屆本科院校畢業生居多,很多教師無企業工作經歷,在校所學知識較單一,理論基礎較扎實但實訓功底較弱,正所謂有知識但缺技能。對新型先進制造類專業,尤其是數字化設計與制造以及智能制造應用方向,缺乏跨專業知識的融合能力。
三、優化技工院校智能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技工院校智能制造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為培養先進制造業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產業工人,為婁底輸送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識型、技能型的高素質勞動大軍,婁底教師學院將智能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面向婁底裝備制造產業生產一線,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智能制造基本流程,能夠操作、安裝、調試、維護智能設備,解決較復雜的工作難題,適應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制造的中高級技能型人才。
(二)整合現有相關專業,構建智能制造專業集群
對婁底技師學院現有專業進行梳理和分析后,筆者有兩點想法:一是隨著增材制造的發展,3D打印技術在模具設計與制造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兩者之間的融合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因此,可將3D打印技術融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兩者合二為一;二是機電一體化、數控加工、模具設計與制造、工業機器人等裝備制造類專業,專業基礎理論與通用技能基本相同,崗位聯系較緊密,服務行業較貼近,可在課程、實訓、師資等方面實現資源互通、共用共享。
為此,應從婁底技師學院實際出發,結合婁底市發展規劃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面向智能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制造業,采用智能裝備、智能工廠(車間)、智能生產線等生產模式,整合相關專業和資源,構建以機電一體化專業為核心,以數控加工、模具設計與制造、工業機器人等專業為支撐的智能制造專業群,滿足婁底制造業升級和發展對復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優化人才培養機制
1.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深化婁底技師學院與三一集團、中聯重科、廣州慧谷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合作,構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促進校企資源的共建共享。合作制定智能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專業核心課程和教材,并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師資培訓、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學生頂崗實習、技能大賽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合作,促進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推動校企協同發展,實現校企雙贏。
2.優化工學交融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學校和企業兩個平臺,優化工學交融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協同,由企業行業安排或學校聘請企業行業專家和骨干擔任兼職教師,與學校專任教師共同組成教學團隊,將企業文化、工匠精神等融入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培養過程。學校引導學生走進企業,在與工作崗位零距離接觸中提高理論與實踐綜合運用能力。依托校企合作,將教學項目與企業生產項目對接、課程標準與行業企業標準對接、實訓管理與生產管理對接、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配合、校內評價和企業評價結合,共同促進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全面提升。
3.全方位構建并實施“學訓賽”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校企合作和技能大賽兩個平臺,在專業集群各專業中構建并實施以專業教學為基礎,以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和主要工作崗位為載體,以技能大賽為引領和示范,以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技能為目的的“學訓賽”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全方位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就是以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和生產性實訓項目為載體進行教學,按行業企業標準和技能大賽標準,在“賽”的激勵下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就是在企業真實生產環境下或模擬企業生產環境,提高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綜合能力;“賽”,就是通過參加各類技能競賽或技能交流,全方位檢驗并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
(四)構建智能制造專業群工學結合課程體系
圍繞婁底制造產業發展人才需求,以滿足智能制造類崗位能力需求為宗旨,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為目的,參照國家技能鑒定要求,對專業集群各專業現有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整合,構建以專業核心技能為主的通基礎、分方向的特色鮮明的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
人文素質課程與專業基礎課程是專業群互通、共享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智能制造相關工作崗位的基本職業素養;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培養本專業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專業拓展課程主要培養本專業學生崗位遷移能力,可通過開設興趣班或舉辦專題講座等形式,讓學生了解智能制造相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專業綜合能力課程主要培養本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可通過企業頂崗實習或技能大賽使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提升。
(五)打造“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師隊伍
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下企業,全方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精心打造一支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的高水平“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師隊伍。走出去,即學校定期派教師參加國內的專業技術、理論培訓或學習交流;請進來,即學校聘請企業行業專家和技術骨干、高技能人才等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下企業,即學校定期派專任教師到企業參加頂崗培訓,直接參與企業生產實踐工作,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同時在實踐中不斷收集整理典型教學案例,豐富教學資源。
(六)完善實訓條件
遵循“理實一體”原則,根據各專業特點,建設真實、仿真的實訓場地,進一步完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共享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滿足學生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的需要;以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為平臺,不斷豐富共享教學資源;將企業資源引入學校日常教學,并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四、小結
婁底市政府已將產教融合進一步發展納入《婁底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遠景目標》,強調要立足婁底現有資源,聚焦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支持包括婁底技師學院在內的職業院校建設產教融合實驗實訓基地,鼓勵校企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要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推進校企供需精準對接,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的產教聯盟;支持企業參與學校專業設置工作,大力培養技能型人才。技工院校只有與時俱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文化的融合,才能實現校企的共同發展。技工院校培養智能制造類技能人才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夏文斌,龐燕.長沙市打造國家物流樞紐的思考:新起點、新挑戰、新任務與新舉措[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
[2] 許朝山,顧衛杰,孫華林.新基建背景下智能制造專業群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8).
[3] 劉小娟,金志剛,黃信兵,等.《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智能制造專業群建設研究:以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29).
(作者單位:婁底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