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華


摘要:目的 通過進行對比實驗研究社區護理服務對社區中慢性病的管理是否有好的應用價值。方法 實驗對象選自患有慢性疾病的社區居民186人,分為兩組,一組是參照組有93人,按照常規的護理措施;另一組是實驗組有93人,加入社區護理服務的內容。觀察兩組病患的護理效果、健康知識知曉率、用藥的準確性、依從性以及滿意度。結論 實驗組病患對慢性病的控制效果明顯好于參照組且差異明顯(P<0.05);對兩組病患慢性疾病知曉率和用藥的準確性,實驗組病患的知曉率、準確性依次是93.55%、95.70%,而參照組病患的知曉率73.12%,準確性為76.34%,兩組之間差異顯著且P<0.05;實驗組病患的依從性達到了95.70%,而參照組病患的只有83.97%,兩組差異顯著且P<0.05;實驗組病患的滿意度為96.77%,明顯高于參照組病患的77.42%,差異顯著且P<0.05。結論 社區護理服務不僅能夠幫助控制疾病的發展,還能提高疾病知識知曉率,增強服藥準確性和依從性,改善社區居民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社區護理措施;慢性病;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慢性病,只能依靠藥物和日常緩解病情的發展,一旦控制效果不好,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會對病患及家人帶來經濟和生活負擔[1],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亟需尋找良好的防治措施,控制慢性病的快速發展[2]。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實驗對象選自于本社區慢性病居民有186人,分為兩組,一組是參照組有93人,而另一組是實驗組有93人,具體基礎資料見表1,通過對比兩組的基礎資料,確認無顯著性(P>0.05)差異,說明實驗對象之間可以進行對比實驗。
1.2兩組實驗對象的護理內容
1.2.1參照組的內容:主要包括根據醫囑服用控制病情的藥物、管理生活,定期去檢查身體各項身體指標,社區護理人員也要定期進行隨訪,了解病患的基本情況。
1.2.2實驗組的內容:①成立社區護理服務小組,本小組是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和護理人員組成,針對不同的慢性疾病組成專業疾病護理小組,實施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措施;②建立病患的病歷檔案,詳細了解病患的基本情況,包括生活習慣、飲食規律、家庭情況、藥物治療情況以及過敏情況等,有助于社區醫生與護理人員根據病患基本情況給予最佳護理措施;③健康指導,通過在社區中開展慢性病健康知識的講座以及發放宣傳冊、社區大屏幕滾動播放慢性病相關癥狀和治療方法等內容,提高病患和社區居民們的慢性病基礎知識知曉率和用藥的準確性;④治療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藥物控制,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疾病進入中后期,就需要每日服用降壓藥、降糖藥來控制血壓、血糖的升高,防止疾病進一步加重,因此正確服用藥物、確認藥物劑量和清楚藥物使用禁忌是非常重要的;⑤飲食指導,護理人員需要根據病患的疾病狀況未他們制定科學的飲食菜單,并告知病患一定要合適膳食,比如高脂高鹽重油的食物應盡可能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病患體內的血脂、血糖、膽固醇的含量增加,進一步增加病患身體的負擔,使病情加重。因此,應多食高蛋白高纖維、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⑥運動指導,加強身體素質和免疫力,才能進一步控制疾病的發展,同時降低體內血脂、膽固醇含量,有利于身體健康。
1.3觀察指標
在實驗進行期間觀察兩組病患的慢性病護理效果、慢性病健康知識知曉率、病患用藥的準確性、對疾病健康護理措施的依從性以及對社區護理措施的滿意度。
2、結果
2.1 對比兩組實驗對象慢性病的護理效果
根據實驗研究結果可知,實驗組病患對慢性病的控制效果明顯好于參照組且差異明顯(P<0.05),具體數據見表2。
3.總結
由于慢性病的特點和患病人數的逐漸增加,再加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更加使得慢性病的發病率更高,會對醫療機構造成很大的就診壓力[3]。社區護理服務,是新興慢性病護理模式,通過對本社區慢性病居民的疾病進行診斷和護理,來幫助病患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還可以通過社區健康宣講的方式,提高全社區居民對慢性疾病的認知,預防慢性病的發生,降低發病率[4]。
參考文獻:
[1]張美麗, 陳曉華. 社區護理服務對社區慢性病管理的應用價值分析[J]. 醫藥前沿, 2019, 9(24):1.
[2]張明霞. 社區護理服務對社會慢性病管理的價值分析[J]. 家庭醫藥,2020(1):289.
[3]李芳. 社區護理服務對社區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意義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12):2.
[4]張紅. 試論社區護理服務對社區慢性病管理的意義[J]. 中國保健營養,2020,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