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紅


摘要:目的:以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對其該磷代謝以及血清甲狀旁腺激素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時間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對象為此期間我院收治的尿毒癥患者,共計208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入組患者平均分為對照A組與觀察B組,對照A組患者需采用常規血液透析方式進行干預,觀察B組患者則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方式進行治療。并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鈣、血清磷、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以及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進行對比。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血清鈣、血清磷、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指標并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治療后,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的血清鈣指標更高,血清磷與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更低,組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t=8.610/16.544/8.612)。治療有效率,對照A組為89.42%,觀察B組為97.12%,A組低于B組(P<0.05,X2=4.901)。結論:尿毒癥患者接受高通量透析治療,能夠使患者的血清鈣、磷以及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得到顯著改善,而且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對于改善患者病癥具有積極意義,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尿毒癥;高通量血液透析;鈣磷代謝;血清甲狀旁腺激素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尿毒癥是臨床中各種慢性腎臟性疾病發展到終末期的結果。該疾病的出現不僅會使患者的身體內的水電解質、酸堿度等指標出現紊亂,也會導致患者出現全身中毒情況,甚至會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1]。在血液透析干預下,患者體內的水鈉潴留、酸堿平衡失調情況會得到一定改善,進而使得患者的生存周期得到延長。現階段,臨床中常使用血液透析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近年來,醫療技術逐漸進步,高通量血液透析技術在臨床中使用愈發廣泛,能夠使患者血液中大分子清除率得到提升,減少氧化應激反應以及炎癥反應,可對預后情況進行改善[2]。本文則主要針對高通量透析對尿毒癥患者相關指標的改善情況進行探究,現將具體情況進行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為2021年1月-2021年12月,并將此期間我院收治的尿毒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中的觀察對象,共計208例。根據透析方式不同,將入組患者分為對照A組與觀察B組。對照A組(104例),男性76例,女性28例,年齡25-86歲,平均年齡(58.27±16.42)歲。觀察B組(104例),男性73例,女性31例,年齡22-83歲,平均年齡(59.19±17.27)歲。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1)入組患者均符合尿毒癥相關診斷標準,且為我院確診患者。(2)患者每天尿量<400ml,維持性血液透析時間>3個月。(3)不存在心臟瓣膜鈣化尿毒癥患者。(4)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次研究,且已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患者;(2)肝腎功能不全患者;(3)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患者;(4)患者為過敏體質。
1.2方法
入院后,醫生需對患者基本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包括發病過程、文化背景、家庭成員、經濟狀況等。治療過程中,醫生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以便及時進行治療方案調整,保證治療安全性與有效性。
對照A組患者治療采用常規血液透析方式,使用空心纖維透析器,使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透析液為碳酸氫鹽。患者每分鐘透析流量與血流量應分別控制為500ml與200-220ml,每周需進行3次透析,每次時間應控制為240min。
觀察B組患者治療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使用聚砜膜透析器(或高通透析器),同樣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使用碳酸氫鹽作為透析液。患者每分鐘透析液流量與血流量應分別控制為500ml與200-300ml,每周僅需透析1次,其余時間進行普通透析即可,每次透析240min。
1.3觀察指標
通過化學發光儀測定患者血清甲狀旁腺激素(iPTH)含量;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患者血清鈣、血清磷含量。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判定標準:(1)顯效:無嚴重并發癥。血肌酐等腎功能指標趨于正常,血鈣、血磷等指標恢復正常;(2)有效:腎功能、血鈣、血磷等指標有所改善;(3)無效:相關指標無改善,甚至病情存在惡化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配對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X2檢驗。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血清鈣、血清磷以及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指標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B組患者血清鈣指標高于A組,且血清磷與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均顯著低于A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細如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治療有效率,對照A組為89.42%,觀察B組為97.12%,A組低于B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細如表2:
3 討論
尿毒癥是臨床中一種嚴重程度比較高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情況,所有的慢性腎病最終都會進展為尿毒癥。患者患有該病后,其體內產生的毒素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排除體外,導致其身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狀態被破壞。如果患者沒能及時得到有效救治,其體內環境失衡情況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危及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現階段臨床中并不存在最有效果的治療方式,大多是通過血液凈化的方式對尿毒癥患者進行治療干預[3]。然而,常規的規律方法在幫助患者排出代謝廢物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隨著醫療技術發展,血液透析與高通量血液透析在臨床中應用愈發廣泛,也是治療效果比較好的一種血液凈化方式。
經長期研究表明,導致尿毒癥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是礦物質代謝紊亂引發的高鈣血癥、高磷血癥、高甲狀旁腺激素血癥。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高磷血癥。該現象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腎性骨病、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血管鈣化等情況,也會使得患者發生血管反應性改變、血管阻力增加,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大大增加,進一步威脅患者生命。
觀察本次研究結果,與A組相比,治療后B組患者的血清鈣、血清磷、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均得到改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且觀察B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A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這表明,高通量透析方式對于改善尿毒癥患者臨床指標具有較為理想的作用。近年來,臨床中常選用血液透析方式作為尿毒癥的首選治療方式。這種方法能夠使患者體內的尿毒癥毒素得到有效清除,減少毒素潴留情況出現,在改善尿毒癥患者臨床癥狀方面具有較為顯著的作用[4]。然而,這種較為理想的清除效果僅僅是針對尿素氮、血肌酐等小分子毒素,對于中分子、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易使患者心血管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與之相比,高通量血液透析不僅可以有效清除小分子毒素,同時也可以有效清除血清鈣、血清磷、血清甲狀旁腺激素等中分子、大分子,生物兼容性更加理想,具有透析膜薄、孔徑大等特點,進而使得患者透析相關并發癥以及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大大降低,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情況。與此同時,為保證治療效果與患者安全,治療過程中醫生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以便及時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
綜上所述,在尿毒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可以選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方式進行干預,可以使患者的血清鈣、血清磷、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得到顯著改善,提高患者預后質量,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金玉,楊沿浪,葉寅寅,等.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大與FGF-23及鈣磷代謝的相關性研究[J]. 皖南醫學院學報,2020,39(3):225-228.
[2] 劉琳娜,鄧志良. 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患者的鈣磷代謝與甲狀旁腺激素對比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20,21(6):542-544.
[3] 楊娜,楊永林,王燕,等. 高通量透析器用于尿毒癥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對鈣磷代謝狀態和預后的影響[J]. 中國醫學裝備,2020,17(3):108-112.
[4] 王娜. 研究高通量透析與低鈣透析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狀旁腺激素和鈣磷代謝的影響[J]. 黑龍江醫學,2021,45(17):1810-1811,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