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雪蓮

摘要:目的 探討中藥炮制對臨床合理用藥的影響。方法 將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中藥治療的114例患者按抽簽法分兩組,各57例。研究組接受經炮制中藥治療,參照組接受未經炮制中藥治療,對比兩組療效、不良反應。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49%),較參照組(82.46%)高,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75%)較參照組(14.04%)低,差異顯著(P<0.05)。結論 中藥炮制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有助于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關鍵詞:中藥炮制;合理用藥;臨床療效;臨床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我國中藥種類繁多,大部分為生藥材,所以在使用前要按臨床制劑要求、藥材配伍等,并結合藥材本身特點采用炮制方式進行加工。目前,臨床上的中藥炮制方法較多,在加工期間要將醋、酒等作為輔料,讓藥材中相關物質的性質發生變化,讓中藥材成為臨床上可直接使用的一種中藥飲片,對于一些烈性或是毒性藥材也可通過炮制的方式來調節其藥性,達到增利除弊的目的,從而提升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1]。相關研究發現,中醫炮制一方面可提升臨床療效,另一方面還有助于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2]。本研究選取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中藥治療的114例患者進行對照研究,旨在觀察中藥炮制對臨床合理用藥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中藥治療的114例患者按抽簽法分兩組,各57例。研究組男、女分別有33例、24例;年齡19-63歲,平均年齡(43.18±10.74)歲。參照組男、女分別有31例、26例;年齡18-61歲,平均年齡(43.05±12.58)歲。兩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接受未經炮制中藥治療。研究組接受經炮制中藥治療,方法如下:按照藥材的藥效理論劑量規范且合理地稱取用藥量,選用符合實際情況的炮制方法,包括醋制、清蒸、酒燉以及熱炒等;在煎煮藥材前,先使用自來水對藥材進行浸泡處理,浸泡時間控制在0.5h左右,然后使用武火對藥材進行熬煮,待沸騰后改為文火煎煮,煎煮時間控制在0.5h左右,接著將藥汁過濾出來,再向藥渣內加一定量自來水進行再次煎煮,如此反復3次后,獲取400mL藥汁分為早晚2次服用。兩組治療時間均為2周。
1.3 觀察指標 (1)療效:患者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或完全消失為顯效;患者癥狀較治療前有所緩解為有效;患者癥狀較治療前無明顯改變為無效,總有效率以顯效率、有效率之和為準。(2)不良反應:記錄比較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 24.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療效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49%),較參照組(82.46%)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研究組、參照組分別有1例、8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相比(1.75% VS 14.04%),研究組低,差異顯著(χ2 =4.343,P<0.05)。
3 討論
中藥炮制是我國醫者大家研制出的一種特色制藥技術,從廣義層面上看,其是對藥材進行凈制、炮制或是切制等讓其形成一種中藥飲片,以便于更好地適應臨床調配,滿足臨床需求,從而保障臨床用藥效果及安全性;從狹義層面上看,中藥炮制是在中醫基本理論基礎上按特定制造工藝、流程等,提高中藥材的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達到更理想的治療目的。
現階段,臨床上中藥炮制的方法主要分為水制操作、加熱處理兩大類,其中水制操作包括浸、泡、水飛等,加熱處理包括蒸、炒、煅等。在實際中藥炮制過程中,一些藥材需加入一定量酒、醋等輔料,從而促使藥材內一些物質結構發生變化,達到改變其質、量的目的。相關研究指出,中藥炮制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藥材的藥性,對于生地黃而言,因其藥味苦寒,采用清蒸、酒燉等方式進行炮制后,可讓其成為熟地黃,藥性也會由苦寒變為甘溫,生地黃的清熱、涼血、止血等作用也會變為補精益髓等[3]。也有研究指出,中藥炮制方法不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藥材的療效[4]。一般來說,中藥炮制會對藥材造成下述影響:①減輕藥材毒性:比如在服用川烏、草烏等藥材時,容易誘發中毒事件,而在炮制后會明顯減輕藥材毒性;②增強療效:比如在服用生杜仲時,受杜仲膠的影響,難以有效發揮其療效,但在炒制杜仲后,其內部膠質會受到破壞,可實現增強療效的作用;③改善藥材性能:比如和生元胡相比,其醋制品中的有效成分會顯著增加,主要因醋制煎液中生物堿含量較高;④改進切制工藝:炮制加工后,藥材內部主要成分結構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受此變化的影響,其藥理反應性質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⑤炮制后藥材方便儲藏:特別是對藥材進行干燥處理后,可防止其出現霉變或是腐爛等問題;⑥消除不利因素:對各類方劑而言,中藥炮制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藥材對于臨床治療所產生的不利因素,對處方療效提升有積極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49%),較參照組(82.46%)高;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75%)較參照組(14.04%)低,提示中藥炮制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有助于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楊錦.中藥炮制方式對臨床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13):143-145.
[2]張婷婷.中藥炮制對臨床合理用藥的影響[J].系統醫學,2020,5(17):146-148.
[3]唐芹.中藥炮制對臨床合理用藥的影響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22):57-58.
[4]聶圣娜.觀察中藥炮制對臨床合理用藥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