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彩嬌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綜合護理對減少剖宮產術后腹脹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數字列表法抽取本院199例剖宮產患者,按護理模式不同分為研究組(使用早期綜合護理)與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對比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經護理干預,觀察組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等臨床指標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腹脹、產后出血、產褥期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早期綜合護理對剖宮產患者臨床指標改善效果明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減少術后腹脹發生概率,臨床價值高。
關鍵詞:早期綜合護理;剖宮產;術后腹脹
【中圖分類號】R7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剖宮產又被稱為剖腹產,其屬于一種外科手術。臨床醫師在實施手術時,將患者腹部以及子宮切開,將嬰兒取出。在產婦無法順產,或順產傷害較大的情況下,實施剖宮產可以避免對胎兒以及產婦的生命造成威脅[1]。但需要注意的是,剖宮產術是解決異常分娩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麻醉、手術刺激、低血鉀、患者術后臥床時間較長、患者心理狀態不佳、術后疼痛影響食欲等因素均造成胃腸內源性運動活性的神經性抑制,可造成胃腸道蠕動消失,造成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延長,排便、排尿不佳,而這些可導致術后恢復不良、腸梗阻等并發癥的發生[2]。基于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討早期綜合護理對減少剖宮產術后腹脹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對象:采用數字列表法抽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本院199例剖宮產患者,利用回顧性研究方法,依照護理模式不同分組,觀察組99例,對照組100例。觀察組年齡在24-43歲,平均為(31.32±1.21)歲。對照組年齡在23-41歲,平均為(31.64±1.40)歲。兩組臨床資料保持同質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措施:剖宮產術前常規禁食,術后常規肌注維生素B1,對手術后產婦常規使用鎮痛泵處理,待產婦肛門排氣之后再給予半流飲食,適應后過度到普食。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早期綜合護理。具體如下:
(1)術前護理:術前,護理人員要評估孕婦的身體情況、心理狀態,術前訪視,并結合孕婦的文化程度、承受能力等,向其進行基本的宣教,包括術前飲食及禁食注意事項、手術的流程、注意事項、配合技巧等等,通過與孕婦溝通,掌握孕婦的藥物過敏史、既往病史,針對具體的孕婦情況制定個體化、針對性的干預模式,對于術前情緒不穩定的孕婦,可以叮囑孕婦的家屬予以孕婦更多地關心與鼓勵,讓其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同時分析孕婦不良情緒的原因,例如初產婦多對剖宮產術存在恐懼,護理中可以通過學習手術相關知識,減輕孕婦的恐懼感,對于經產婦雖然有過手術經驗,但是手術遭受的痛苦也讓其歷歷在目,可以通過分享初見新生兒的喜悅等,緩解其不良心理。
(2)術中護理:在孕婦進入手術室時,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為其介紹手術室環境,減輕陌生環境帶給孕婦的不安全感,在術中,因孕婦需要麻醉處理,動作要輕柔,加強孕婦隱私保護,做好孕婦、胎兒相關指標監測,若產婦意識清醒,可以通過語言鼓勵、緊握孕婦雙手等,增強孕婦信心,對于條件允許的醫院,也可以通過播放輕音樂等為孕婦營造舒適、輕松的氛圍。
(3)術后護理:術后返病房,平臥6小時,清醒后指導產婦嚼無糖口香糖,可枕枕頭,下肢可自主拉伸時,指導產婦行踝泵運動,每次5-10分鐘,每天5-8次。術后6小時進食全流飲食,如白粥和小米粥,術后24小時內下床活動,術后一天拔除尿管。產婦術后均有使用術后鎮痛泵,術后兩天常規肌注維生素B1。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和排便時間。
(2)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腹脹、產后出血、產褥期感染的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SPSS21.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t,計數資料[n(%)]—x2,P<0.05差異明顯。
2 結果
2.1臨床指標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臨床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原數據無統計學意義,故修改數據
3 討論
目前導致產婦術后出現腹脹的原因較為復雜,主要由以下幾點:(1)因手術麻醉的影響,患者術后腸管被嚴重刺激進而減緩腸蠕動,延長肛門排氣的時間[3]。本次研究通過早期康復護理措施,縮短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進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2)產婦自身的情緒較差,較多產婦由于懼怕分娩疼痛感,而在分娩時大叫,導致胃內積氣等情況[4]。剖宮產術后的產婦同樣存在術后因為疼痛而大叫,導致腹脹。
就本次研究結果分析,觀察組患者無論是臨床指標還是并發癥發生率都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究其原因,在對產婦實施早期綜合護理后,可以加快產婦的腸胃蠕動,對其術后恢復有一定的優勢。護理人員在對產婦實施護理時,其依照產婦的文化情況,以及自身的性格特點,對其實施相應的心理指導,提高產婦依從性[5]。且在術前,給予產婦相應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改善產婦的心理情況,改善其負面情緒,使產婦能夠有充分的心理狀態面對剖宮產手術,對術后的恢復具有積極指導意義。因此完善的術前準備,以及有效的術中、術后護理措施,可以顯著改善產婦的臨床情況,降低出現術后腹脹的發生概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金曉艷.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應用靜脈鎮痛泵產婦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 健康大視野, 2019, 000(011):137.
[2]王靜, 楊帆, 王坤,等. 助產護理配合心理護理干預對剖宮產并子宮肌瘤剔除術產婦壓力應對能力的影響[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8, 25(12):104-107.
[3]石巧麗,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療剖宮產術后腹脹療效。浙江臨床醫學 ,2015(04):592-593.
[4]金曉艷.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應用靜脈鎮痛泵產婦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 健康大視野, 2019, 000(011):137.
[5]季明月. 剖宮產術后腹脹原因及實施有針對性護理對策[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9, 019(086):32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