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師范附屬第四小學(230000) 袁環環
英語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四個方面。思維品質是人在邏輯、批判、創新等方面的思維能力和水平,它的發展對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對話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形式,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人教PEP 版小學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A 和B 兩部分的“Let’s talk”板塊,是單元的核心教學內容,但大多數的對話教學僅僅停留在培養學生對文本的記憶、理解和復述能力上,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不太重視。下面,從思維品質的角度,結合教學案例具體闡述如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
思維的靈活性,指思維活動的靈活性,是有效轉移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關注的是知識的相互滲透和轉移。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需要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在探究中掌握學習的策略。
話題是對話教學的出發點,是整體對話教學的中心,是師生對話的基礎。課前導入具有加深記憶和思維再現的作用,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引入與文本主題相關的活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例如,人教PEP 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中 A 部分“Let’s talk”板塊的對話,主要內容是約翰在假期中去旅行的地方和所做的事情,教學重點是一般過去時態、句型“What did you do?”和新詞“Labour Day”等,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用英語談論他們去過的地方和他們在假期做的事。
T:What do you know about holidays?
S1:Teachers’Day.
S2:Children’s Day.
S3:Spring Festival.
S4:Christmas Day.
T:Yes, there are many holidays. Which holiday do you like best?
S5:I like Spring Festival.
T: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
上述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通過整理和歸納,幫助學生快速、靈活地遷移運用舊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提取和轉移能力;同時,為學生提供思考空間,讓他們暢談假期的旅行和活動,能夠深化學生對文本話題的理解。
思維的敏捷性以準確性和速度為指標,即在處理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積極思考、準確判斷,迅速得出結論。
教材上的插圖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文本內容提供了語境,包含了與文本相關的思考問題。人教PEP 版英語教材通過插圖的形式將文化融入各單元之中,為學生帶來了直觀的視覺感受和真實的人文體驗。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插圖來降低學生閱讀的難度,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圖片閱讀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人教PEP 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5 Dinner’s ready 中 A 部分“Let’s talk”板塊的對話背景是邁克和爸爸回家后,媽媽用“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提問(見圖1)。

圖1 A部分“Let’s talk”板塊的對話
T:What do you have for supper?
S1:Soup,bread,fish and vegetables.
T:Delicious.But do you have rice?
S2:No,I eat bread for dinner.
T:But in China,there is no bread for dinner.Chinese dishes are different from Western dishes. What do you think of Mike’s mom?
S3:Mike’s mom is very good.She can make delicious dishes.
S4:Mike’s mom is very kind to his family.
T:Why?
S5:Because she cooks food that her family likes to eat.
T:I agree with you.But can you guess what Mike’s Mama wants to eat for dinner?
S5:She wants to eat vegetables,because they are healthy.
…
在“觀察插圖—設計問題—做出判斷”的過程中,學生迅速準確地得出結論,了解了中西方飲食文化的異同,培養了思維的敏捷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話作為一種獨立的語境,有其情節展開的內在邏輯。教師可以挖掘文本中的核心句子,利用提問等形式,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已知信息進行探究,將各知識點串聯起來,從而領悟英語語言的內在邏輯。這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人教PEP 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1 My day 中B 部分“Let’s talk”板塊(見圖2)的對話,Sarah 談到媽媽昨晚工作到很晚,而她經常幫媽媽做家務。

圖2 B部分“Let’s talk”板塊的對話
教師從課文中挖掘出核心句子(見圖3),引導學生討論Sarah 幫助媽媽購物的原因,并通過Sarah的周末活動推測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圖3 B部分“Let’s talk”板塊對話的核心句子
1.第一個挖掘出的句子是“My mum worked last night.”。
T:Boys and girls, Why is Sarah shopping today?What do you think?
S1:Her mother is not at home.
S2:Her mother is too busy.
S3:Her mother is ill.
2.第二個挖掘出的核心詞匯是“hard-working”。
T:I know you had a lot of fun on the weekend.But Sarah often helps her mother with the housework on weekends.What is she like?
S4:She is very busy.
S5:She loves her mother very much.
S6:She is very diligent.
3.第三個挖掘出的詞組是“a robot”。
T:What do you think of Sara’s weekend?
S7:She had a busy weekend.
T:Yes, Sarah does a lot of things on weekends.She may be tired too.So can you give her some suggestions?
S8:She need her dad to help her.
S9:She need a friend to help her.
S10:She need a robot to help her.
…
上述教學,教師抓住Sarah對媽媽的愛,引導學生對Sarah 去購物的原因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討論。這樣教學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對課文的好奇心,有效培養了學生推理分析的思維能力。
思維的批判性,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對自己或他人的觀點進行思考并提出問題,根據所理解的實際情況進行獨立分析的過程。目前,在對話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使用“骨架文本”教學法,通過改變文本結構,以產生信息差異。由于學生在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上存在差異,通過小組合作重構文本,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例如,人教PEP 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 中 B 部分“Let’s talk”板塊的對話,奧利弗和陳吉恩圍繞“school trip”這個話題討論秋天旅行的時間和地點。在語用擴展部分,教師豐富了文本的語境,引導學生談論自己的特殊日計劃(見圖4),并找出組內誰的特殊日最有意義。

圖4 談論特殊日計劃
1.對課文中的秋游提出自己的意見:“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school trip?”
2.以自己的特殊日計劃為話題進行交流,表達你對小組成員的特殊日計劃的想法。
3.討論交流,總結匯報。
……
上述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給予學生更多討論和分析的機會,讓學生將特殊日子的生活安排得更有意義。每個學生都是參與者,在合作、激勵、研究中開展學習、分析、類比等活動。學生從一個全新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每個人對特殊日的安排,從而產生不同的觀點,培養了思維的獨創性。
思維品質培養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多元的思維意識和創新能力。語篇留白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間,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的好方法。在對話教學中,語境是學生理解對話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傳授語言點的媒介。如果學生能深入理解和體驗語境,就能更好地把握對話內容。
例如,人教PEP 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3 My friends 中 A 部分“Let’s talk”板塊的對話,約翰向母親介紹新朋友。教師先出示第一部分對話內容(見圖5),在引出主要人物John’s new friend后留白,讓學生根據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力,以母親的身份詢問孩子的新朋友信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圖5 A部分“Let’s talk”板塊的第一部分對話
T:What do you think?Can you guess?
S1:Who is he?
S2:How old is he?
S3:Is he Wu Binbin?
S4:Is he tall?
S5:Who is your new friend?
T:listen and answer,what is the boy’s name?
S6:The boy’s name is Zhang peng.
T:Great!His name is Zhang peng.
…
上述教學,學生用John媽媽的語氣說了很多句子,豐富了對話的內容。學生在運用“Is he…”等句子時,就為下一個環節出現的難點——形容詞類主語“his”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考的工具。思維的發展可以促進語言的發展,語言的發展也可以促進思維的發展。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教師要采取積極引導、鼓勵表達、整合文章邏輯、構建語言框架、促進思維發散等策略,激活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使學生能在情景中思考,并能鍛煉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邏輯性、批判性、獨創性,從而為表達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