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淼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全局,高度重視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分別于2016年1月5日、2018年4月26日和2020年11月14日,在長江上游的重慶、長江中游的湖北武漢和長江下游的江蘇南京,先后3次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南京召開的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五新”要求和“三主”目標,即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長期以來,重慶積極對接和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在當前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重慶助力長江經濟帶實現“三主”目標,應緊扣“五新”要求,在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區域協調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創新驅動發展、山水人城和諧相融五大方面提供新支撐、展現新作為。
在譜寫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中展現新作為。根據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2021年4月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綠色高質量發展指數(2021)》報告顯示,重慶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指數為80.21,在110個城市中排名第四,在長江上游地區城市中排名第一,充分體現了重慶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面的重要支撐作用。接下來,重慶應進一步推動綠色發展,在譜寫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中展現新作為。一方面,加快構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體系,尤其是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以及探索水污染防治和流域協同治理機制,積極創新與長江中游和下游地區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另一方面,緊扣“雙碳”目標,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協同長江流域沿岸地區開展傳統產業的綠色化改造,促進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綠色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打造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中展現新作為。區域協調發展離不開區域分工優化。重慶在打造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中展現新作為,具體表現為兩個層面的區域分工優化。一方面,促進自身內部區域分工優化。處理好“一區兩群”各區域板塊之間的分工協作關系,進一步發揮各區域板塊的比較優勢,更好地促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同時,積極推進“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和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統籌抓好4個同城化發展先行區、4個重要戰略支點城市和4個橋頭堡城市發展,形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區域分工格局。另一方面,帶動長江經濟帶內部區域分工優化。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緊扣“一盤棋”思維,帶頭扭轉競爭大于合作的態勢,通過區域分工優化更好地釋放與其他地區之間的協作效應。在此基礎上,助力協調聯動、共生共榮的現代化區域分工體系建設,在打造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中更好地發揮支撐引領作用。
在構筑長江經濟帶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展現新作為。推動協同高效、多向并進的對外開放體系建設,是重慶在構筑長江經濟帶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展現新作為的必然要求。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重慶推動協同高效、多向并進的對外開放體系建設,關鍵在于提升開放質量。首先,進一步優化內外聯動的產業分工體系。主動融入國際分工體系,立足電子信息、汽摩制造、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發揮好長江“黃金水道”優勢,引領構建對接國際分工的流域產業分工新格局。其次,進一步提升聯動開放質量。依托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建設,發揮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效應,積極推進長江流域沿岸地區對外開放平臺的協同聯動,釋放對外開放的整體合力。再次,進一步打造一流國際化營商環境。以入選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為重要契機,進一步強化系統意識、規則意識、服務意識,打造投資便利、要素通暢、政務規范、法制健全、宜商宜居的一流國際化營商環境。
在塑造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中展現新作為。重慶應加快形成創新發展新格局。要加快科創平臺建設,豐富完善“一城多園”模式,高水平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高標準打造兩江協同創新區,高起點創建廣陽島智創生態城,高質量推進特色產業園區發展,高效率推動“一區兩群”協同創新。這一系列工作的關鍵,是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抓手,不斷促進制造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重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要積極探索促進產學研有效銜接、跨區域通力合作的體制機制,不斷實現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為全國服務的產業鏈、供應鏈,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以之促進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在繪就長江經濟帶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中展現新作為。重慶應進一步提升發展品質,彰顯山水魅力,優化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充分彰顯國際亮色、中國底色、重慶特色,在繪就長江經濟帶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中展現新作為。一方面,在促進山水人城和諧相融中把握好“新”與“綠”的關系,不能為了人居環境改造和城市更新而犧牲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而是要將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人居環境改造和城市更新中科學合理規劃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提高人居環境和城市建設的生態安全韌性,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另一方面,在促進山水人城和諧相融中把握好“城”與“人”的關系,要深刻領會到,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將“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作為人居環境改造和城市更新的根本目標和最終落腳點,在繪就長江經濟帶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中發揮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作者系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