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鈞 尹宏晉




近年來,廣東對口扶貧廣西,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僅去年和今年,深圳財政對廣西的資金投入就高達22.63億元。粵桂協作也連續4年在國家東西部協作考核中被評為“好”的等次,高質量完成對口幫扶重大任務。
在新的一年,如何進一步深化粵桂合作,助力鄉村振興呢?記者采訪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粵桂工作隊領隊鄺兵。
從“扶貧”到協作? 從“輸血”到“造血”
記者:2021年是鄉村振興起步之年,原廣東省第二扶貧協作工作組已更名為“粵桂協作工作隊”。在粵桂協作中有哪些新的理念和做法?
鄺兵:“粵桂協作工作隊”的設立,這不僅是名稱的變更,更意味著新的責任、使命和任務,更是我們新的起點。根據上級的部署,我們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突出抓好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幫扶、人才支援、社會助力等“五個重點”工作;圍繞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根據廣西區委打造鄉村振興“形、實、魂”的要求,持續推進 “五個一批”建設,即“發展一批鄉村特色產業,改善一批鄉村基礎設施,提升一批鄉村公共服務,塑造一批美麗鄉村樣板,開展一批數字鄉村試點”。重點在各縣發展1-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延長產業鏈條,加強與大灣區的對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通過引入社會資源,選擇一批條件成熟的村鎮,配合地方開展美麗鄉村、數字鄉村試點,以點帶面,帶動廣西更多地方實現鄉村振興,同時全面推進兩省區區域合作。
2020年以來,粵桂協作通過建橋梁、引投資、建基地,把廣東的先進制造業逐步引導過來。截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廣西農業項目新簽約138個,總投資額達 249.7億元。
“圳品”認證強化造血功能
記者:去年7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通知,推廣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經濟特區的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圳品”位列其中,而廣西是第一個在深圳市外推廣“圳品”的地區。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經驗和做法。
鄺兵:“圳品”是一個轉變觀念,從輸血到造血的過程。推廣“圳品”認證,是全面推進廣西鄉村振興的重要思路。2020年以來,粵桂協作以 “圳品”建設為抓手,提升廣西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水平,更好對接大灣區、打通內循環,積極打造 “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技術服務、市場對接”的“圳品幫扶模式”,探索形成新形勢下粵桂消費幫扶、產業協作新機制。
廣西“圳品”商貿合作交流會等活動搭建合作平臺,引入華潤五豐、京基智農、金晉集團、茂雄集團、鑫榮懋等一批世界500強、上市公司、國家級龍頭企業投資廣西,其中金晉集團在百色建設3000畝“圳品”芒果基地年供應深圳超過2000噸,并在當地投資改造升級農貿市場;茂雄集團在河池打造1300畝生態農業產業園;京基智農在賀州投入171億元建設年出欄量500萬頭的生豬基地;華潤集團在百色建設萬畝現代化農業種植基地,帶動農戶就業超2.3萬人。通過粵桂協作機制,2020年以來大灣區投資廣西農業項目新簽定138個,總投資額達 249.7億元。
其次,廣東財政幫扶資金投入超4億元,在桂建設了一批分揀、包裝、冷鏈、倉儲、物流等農業基礎設施,并引導廣東企業赴桂投資,補齊生產鏈、供應鏈;順豐集團在廣西28個縣建設農產品產地倉,健全物流配送體系;深圳龍光集團在南寧投資23億建設集生鮮加工、央廚加工、精深加工為一體的食品智慧港,形成食品加工新業態;深圳三科公司在百色投資25億元建設新一代農產品交易市場,更好對接東盟與大灣區。
通過政策引導、企業參與、積極服務和廣泛發動,提高了廣西企業對“圳品”基地建設和品牌認定的積極性,廣西共有83家企業228個產品提交了申請,截至目前,共認定了37個廣西供深農產品示范基地, 24家企業的55個產品被評定為“圳品”。
六大舉措推動粵桂協作邁上新臺階
記者:2021年10月22日,在粵桂協作機制推動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了《粵桂協作優惠政策》,在廣西33個縣實行粵桂協作優惠政策,這說明了粵桂協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宏圖正在徐徐展開。在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鄺兵:在過去的一年,我們通過“抓兩頭帶中間”,不斷推進粵桂協作。一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再返貧。另一頭,是在“五大振興”上發揮示范作用,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來實現。
一是資金項目安排有新要求。廣東省財政援助資金16.77億元已經到位,按照粵桂兩省簽訂《“十四五”時期粵桂協作框架協議》以及《東西部協作協議》及國家考核要求,工作隊加強統籌指導,會商粵桂兩省相關部門出臺《廣東幫扶廣西財政協作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資金使用和項目實施的監督管理,提高資金項目的幫扶效益。圍繞推進 “五個重點”、“五個一批”工作計劃,因地制宜籌劃項目,集中資源打造亮點。工作隊會同自治區粵桂辦召開多次工作會議,專門研究審核各市(縣)上報的資金項目,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突出產業協作、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鄉村振興示范點打造等重點項目,目前各協作市、縣正全力推進項目實施。
二是勞務協作有新成效。工作隊延續去年疫情期間的有關政策和工作方式,協助地方政府及廣東人社部門做好協作地區勞務工返崗就業服務保障工作,“點對點”免費輸送11.29萬名勞務人員赴粵返崗復工。為提高勞務協作的有效性、針對性,進一步搭建東部就業信息平臺,精準對接東部優質企業,定向開展“送崗位、送需求、送交通”服務;保持原有穩崗補貼政策不變,繼續實行援企穩崗、減稅降費、扶持補貼等政策,用粵桂幫扶資金設置公益性崗位,加快推進扶貧車間及粵桂產業園企業復產復工,針對性開展勞務培訓,吸納協作地區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在百色創新聯合兩地職業培訓機構以“2+1定制班”模式,開展“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工作,提升當地職校教育水平。(學生在校前兩年,引入東部師資按東部課程設置和要求教學,第三年則將學生輸送到東部實習并推薦就業)。引進社會資本,提升“兩后生”培訓規模,對“兩后生”教育進一步完善和創新。
三是推動產業合作有新突破。一方面完善粵桂產業合作優惠政策,重新修訂原優惠政策及其操作指南,不斷提高投資吸引力和服務保障水平。持續在稅收、制造、金融、電商、旅游、招商、人才等領域給予廣東企業更加優惠。引導和鼓勵更多的廣東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個人加入到支持廣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行列中,合力推動粵桂協作取得更大成效。另一方面,加強調研對接。我帶隊赴廣東、深圳,與有關部門、行業協會以及華為、碧桂園、騰訊、華僑城等重點企業調研對接。積極對接中國企業家協會秘書處,就努力搭建以企業為載體的產業協作平臺、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等進行深入探討,建立合作機制;與深圳社會組織總會合作開展專項招商引資、產業協作,多措并舉深化產業協作、區域協作。
2021年初,推動華為公司與深圳潤世華集團在廣西成立新能源聯盟,分別與鳳山和隆林縣簽訂了投資10億元的風能項目協議;推動深圳能源集團在百色西林縣和桂林平樂縣投資8億元建設光伏新能源項目,目前正協調自治區能源局審批。3月6日,我領隊陪同華僑城集團第三次赴河池、巴馬考察,與地方政府就項目建設進一步達成共識,項目有望近期落地;深圳茂雄集團在巴馬建設的生態康養農業產業園已完成1300畝的土地流轉和規劃設計,正在緊鑼密鼓推進,這些項目的建設使“深巴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取得突破性進展。另外,深圳三科農產品公司在百色投資25億元(占地800畝)建設的新一代農產品交易市場于2020年11月落地,2021年大年初八即開工建設.這個項目與去年落地的金晉集團“圳品”基地及智慧市場等項目為打造“深百農產品供應鏈”增添了新的動力。通過工作隊和南山區的共同努力,華潤集團與田陽縣簽訂協議,投資21億元建設風電及漁光互補光伏項目。深圳龍光集團的東盟生鮮智慧港項目落戶南寧經濟開發區,占地200畝,投資15億元。項目定位為立足廣西、鏈接東盟與粵港灣大灣區,輻射全國,提供一站式服務的農產品深加工智慧港。該項目將極大帶動廣西農業產業升級,打造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新業態。
2021年以來,全隊新引導到協作地區開展幫扶企業269家,新增企業投資額76.28億元,帶動脫貧人口5196人。共建產業園區88個,其中農業產業園區52個,引導入駐園區企業數68個,企業實際投資額19.33億元,入駐園區企業吸納脫貧人口就業數2184人,援建扶貧車間294個,扶貧車間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數14421人,其中脫貧人口就業數4913人。
四是促進消費幫扶有新局面。通過加強產銷對接,激發粵桂兩地共同發力開展消費幫扶。加大冷鏈、倉儲、分揀、包裝、物流等基礎設施投入,引入順豐、京東京喜、茂雄、金晉、龍光生鮮、恒大農業等龍頭企業落地廣西發展優質農業產業;助力廣西農投集團等本地企業與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產銷對接,推動廣西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提升廣西全域農業產業鏈,努力構建以政府主導、市場化帶動的消費幫扶長效機制,打通國內大循環。大力開展“圳品”認證,目前已經評定廣西4批36家企業55個優質產品為“圳品”,促進廣西優質農產品更好進入大灣區市場。協調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開展供深農產品基地建設。6月18日,完成2021年首批28個廣西供應深圳農產品示范基地評選認證,形成銷售長效機制。同時極大充實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成為粵桂協作的成功范例。2021年初,為防止在疫情期間出現農產品滯銷問題,工作隊及早謀劃,通過動員大型商超、農產品供應鏈企業實地采購、駐縣干部主播帶貨、廣泛宣傳發動、后方政府采購等多種舉措,至8月底,東部省份采購、幫助銷售西部結對省份農畜牧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金額210.81億元(含銷售廣西認定的扶貧產品),有效助力協作地區產業發展、群眾增收。同時,工作隊與深圳市總工會合作,利用廣東、深圳可在對口幫扶地區開展職工療休養的政策,發揮廣西自然風光優美、紅色資源、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及時謀劃了一批以開展黨史教育、展示脫貧攻堅成效、促進鄉村休閑游為內容的療休養線路,向深圳市大力推薦為“職工療休養基地”,為深圳市干部職工休療養提供了新選擇,促進了粵桂的人員交流,助力廣西旅游事業發展。
五是發動社會助力有新進展。在2021年,工作隊繼續通過“銀齡行動”招募退休醫生、教師到廣西貢獻余熱,解決協作地區醫教人員特別是高層次醫教人員缺乏的問題。并會同深圳市醫療系統對協作地區醫院骨干開展培訓。目前,首批“銀齡行動”18名老專家已經到位;聯合自治區統戰部實施“鄉村衛生室提質升級行動”,動員中國平安、邁瑞醫療、深圳市賽義德(匯利斯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愛心企業捐贈廣西價值4400萬元醫療物資及培訓服務,預計全年可超過1億元;會同碧桂園集團在其連樟村實訓基地對協作地區開展大規模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提高他們帶動協作地區產業發展的能力。
六是加強宣傳工作有新力度。2021年工作隊出臺《關于加強宣傳工作與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明確各縣專人定期報送宣傳信息的機制,加大對上級報送信息的力度,同時在原有粵桂扶貧協作騰訊公眾號的基礎上,新建了今日頭條“粵桂幫扶協作”公眾號,并與主流媒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努力講好粵桂幫扶故事,傳播粵桂協作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