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鈞 萬青





粵黔攜手再續情,東西協作啟新程。
“十四五”時期,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廣東省在繼續幫扶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基礎上,增加幫扶貴州省。這是粵黔在新起點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也是粵黔攜手邁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行動。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粵黔東西部協作,將其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來落實,高站位扛起政治責任,高規格研究部署推動,高起點謀劃工作開局。
2021年4月,廣東省委書記李希、時任省長馬興瑞率黨政代表團赴貴州考察交流對接工作,召開兩省協作聯席會議。年內,廣東省委書記、省長分別主持召開4次省委常委會會議、3次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東西部協作工作,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偉中具體指導、大力推動東西部協作工作。省委常委葉貞琴先后十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落實相關工作。
一年來,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東西部協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視察廣東、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兩省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全國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推進會部署,與貴州在產業、勞務、消費、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努力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著力構建新時期粵黔協作新格局。
四項舉措開創粵黔合作新局面
合作發展、互利共贏,成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粵黔協作的熱詞。
2021年,廣東、貴州兩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走在前列、勇當尖兵的奮斗姿態,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推動新階段粵黔協作走深走實,攜手譜寫發展共贏新篇章。
一是明確結對關系。廣東安排廣州、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6個市結對幫扶貴州省除貴陽以外的8個市州。各結對市細化明確84個縣區和鎮街(組團)采取“一對多”“一對一”“多對一”等形式結對幫扶貴州省66個脫貧縣。
二是構建政策體系。粵黔兩省加強會商研究,明確了年度目標任務及今后5年協作內容。廣東印發《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東西部協作工作的實施方案》、《廣東省2021年東西部協作要點》《廣東省東西部協作“十四五”規劃》等政策指導文件,并在省級層面圍繞產業合作、勞務對接、消費幫扶、人才交流等出臺了21個文件,為深化東西部協作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撐。
三是實現平穩過渡。按照中央和廣東省部署,廣東省鄉村振興局、對口協作6市在2021年春節后加強與貴州方面工作對接。2021年6月28日,粵黔協作省級工作隊正式進駐貴州,粵黔協作前方機構全面運行;同時,在2021年6月底前涉及結對關系調整的市縣區全面完成新舊移交工作,確保交接得清楚,銜接得穩,廣東嚴格貫徹“四個不摘”。按照國家“兩保持、三加強”要求,落實財政援助資金、干部人才選派、產業協作、消費協作、勞務協作等各項工作,確保平穩過渡。對在四川、云南等原協作地區以及原在貴州幫扶的5省6市的協作企業和項目繼續跟進和支持,確保幫扶工作不斷檔、不掉線。
四是推動工作落實。廣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貴州省推進東西部協作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指揮,兩省鄉村振興局牽頭統籌協調,各有關市及省直有關部門強化責任落實,粵黔協作前方聯絡組、粵黔協作工作隊和粵黔協作工作專班充分發揮作用,共同推動東西部協作各項任務落地落實落細。
深化協作助推鄉村振興
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領隊胡愛斌介紹說,進入新發展階段,廣東省聚焦助力貴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拓展幫扶領域,不斷健全幫扶機制,優化幫扶方式,切實加大幫扶力度,扎實推進東西部協作工作。
—資金援助方面。早在2021年3月5日,廣東第一筆6億元財政援助資金就已撥付到貴州,全年共撥付貴州財政援助資金34.43億元,盡快啟動實施各項幫扶項目,確保資金使用進度和績效。廣東大力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動員社會力量投入幫扶資金4.41億元(含捐物折款1.21億元)
—人才支援方面。針對新調整市際間的結對關系,廣東在2021年3月底成立協作工作聯絡組,選派100多名聯絡員進駐貴州的幫扶市(州),開展前期對接,商議年度計劃、重點工作。去年6月成立粵黔協作工作隊,選派220名黨政干部掛職幫扶,并先后選派1391名專業技術人才到貴州開展幫扶工作。工作隊堅持黨建引領,建設一支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援派干部人才隊伍。
—勞務協作方面。緊抓勞務輸出、就近就業、技能培訓、服務保障等關鍵環節,幫助貴州26.22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其中脫貧人口17.2萬人。
—產業協作方面。結合當地的條件和優勢,廣東大力引導企業到貴州投資興業,今年新增落地企業481家,實際到位投資224.21億元,共建產業園區88個,援建幫扶車間547個。
—消費協作方面。有機結合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肉案子”“茶罐子”工程,創新消費幫扶模式,打造消費協作“升級版”。充分發揮廣東東西部協作產品交易市場、廣州江南市場、深圳海吉星等線上線下平臺作用,構建立體銷售渠道。如珠海市聯合遵義推出“設計券”制度,幫助打造重點產業區域公共品牌。在貴州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149家,廣東采購、幫助銷售貴州農特產品174.14億元。
—科技協作方面。充分發揮廣東農業科技優勢,依托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幫助協作地區突破農業生產技術“瓶頸”。如為解決高山冷涼地區水稻種植難題,廣州安排專項資金在黔南州貴定、惠水、平塘、三都、都勻等5個縣(市)推廣種植高產冷水稻良種7000多畝,惠及農戶2700多戶1.1萬多人,新增經濟效益近1300萬元,500多名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戶掌握了優質稻栽培技術。
—結對幫扶方面。在縣縣結對幫扶全覆蓋基礎上,廣東組織883家學校、271家醫院與協作地區1094家學校、341家醫院開展結對幫扶;組織415個經濟強村(社區)、1033家企業、354個社會組織與貴州2302個村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并開展實質性幫扶工作。
拓展幫扶領域,促進鄉村振興
結合貴州開展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廣東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大資金、產業、項目等方面投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采取國企扶村、黨建共建等方式,幫助創建一批特色鮮明、基礎設施完善、宜業宜居宜游的鄉村振興樣板。
據了解,2021年,廣東投入財政資金7.3億元幫助貴州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典型村255個。如中山市整合資源力量助力六盤水打造“五型”村居;番禺區奧園集團結對幫扶赫章縣海雀村共建黨群企服務中心;廣汽集團聯合港華公司在納雍縣李子村打造花的海洋,讓昔日深度貧困村變成今天的興旺村;惠州市惠城區將“四小園”經驗推廣到黔西南州冊亨縣,因地制宜助力打造小生態板塊,美化村頭巷尾、路口田間,共啟動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典型13個,其中投入冗渡鎮壇坪村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939.8萬元支持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2021年9月,廣州、中山等市幫助打造的黔西市新仁鄉化屋村、西秀區舊州鎮茶嶺村、平塘縣克度鎮金星村、惠水縣漣江街道排樓村、六枝特區牂牁鎮西陵村、水城區米籮鎮倮么村等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圍繞就業、產業、教育、衛生、社區治理、文化體育、基礎設施、長幼服務等方面,廣東投入財政資金4.22億元,助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點后續幫扶工作。如廣州以繡花功夫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十件民生實事”;東莞運用“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區自組織”五社聯動社工服務模式,助力銅仁32個安置點做好社區服務。
佛山將“百里芳華”鄉村振興示范帶的成熟做法和經驗復制推廣到黔東南州,以凱雷高速公路為軸線幫助雷山縣一體打造2.3萬畝“茶麻菇稻”農文旅融合發展產業園及鄉村振興示范帶。廣州對口幫扶安順,按照“突出點、連好線、擴大面、全覆蓋”的工作思路,以蔬菜、茶葉、水果、中藥材、大米“4+1”產業發展為主,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建設特色產業集聚區和產業示范帶,助力打造黔中現代農業示范區。
探索東西部協作新樣本
粵黔兩省總結以往扶貧協作工作經驗,立足新發展階段和貴州實際,充分發揮兩地智慧,積極探索、創新,不斷加強產業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推進鄉村振興,致力打造東西部協作新樣本。
—深化“四加”融合,產業合作探新路。一是圍繞“廣東企業+貴州資源”,實施五大舉措推動粵資投黔。2021年,為貴州引入資源對接型企業59家,實際到位投資額30.3億元。二是圍繞“廣東市場+貴州產品”,構建五大體系助推黔貨出山。2021年以來,各協作市開設190個貴州農特產品“消費幫扶館”,組織貴州150多家企業參加廣交會、東西部協作茶文化節等大型展會,組織98場消費專場等,廣東市場累計銷售貴州農特產品174.14億元。三是圍繞“廣東總部+貴州基地”,共建三大基地推動聯動發展。引導79家關聯度較高企業落地共建粵黔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制造基地、文旅康養融合發展基地三大類基地,實際到位投資額53.5億元。四是圍繞“廣東研發+貴州制造”,廣東先后幫扶貴州協作地區建立了水稻、食用菌、蔬菜、生豬等一批科研示范基地。2021年以來,共59家研發型企業落地貴州,實際到位投資額15.3億元。
—實施“四項工程”,勞務協作創品牌 。一是實施“粵菜師傅”培訓工程。2021年共開辦“粵菜師傅”培訓班80期、培訓3620人。二是實施“南粵家政”培訓工程。2021年共開辦“南粵家政”培訓班186期、培訓6615人。三是實施“廣東技工”培訓工程。2021年開辦“廣東技工”培訓班63期、培訓2740人。四是實施“鄉村工匠”培訓工程。廣州幫助化屋村培訓“繡娘”和“黃粑師傅”,并投入500多萬元協作資金幫助“化屋苗繡”車間發展壯大,投入500萬元協作資金幫助“黔西黃粑”擴大產能,投入100萬元協作資金在黔南開辦“苗繡”“水族馬尾繡”“牙舟陶器”“苗族銀飾鍛制”等四項非遺傳承人培訓項目。2021年開辦“鄉村工匠”培訓班31期,培訓1435人。
—拓展“四類幫扶”,人才支援見實效。發揮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帶動作用,助力提升協作地區公共服務水平。2021年以來,廣東援派醫生共開展培訓2000多次,培訓5.63萬人,服務患者12.27萬人次,開展手術6600多臺次,雙方共開展遠程醫療216次。
—堅持“四措并舉”,“一縣一園”作示范。廣東將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經驗復制到粵黔協作工作中,助力貴州建設“一縣一園”,2021年以來,共建農業產業園60個。
—突出“四個結合”,社會參與賦新能。廣東創新社會動員方式,積極搭建共建共贏共享的鄉村振興共同體,構建各級各方協同參與的東西部協作大格局。一是政府引導與社會公益相結合。深入組織開展“萬企興萬村”等行動,多元化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在粵黔協作領域,活躍著一支特殊的隊伍。2021年廣東選派220名黨政干部和1391名專業技術人才到貴州掛職幫扶。胡愛斌介紹說,全體赴黔掛職黨政干部和教師、醫生等專業技術人才牢記初心使命,心懷“國之大者”,樹立不負人民的家國情懷,堅決扛起東西部協作政治責任,迎難而上,苦干實干,舍小家、顧大家,用心當好黨委政府參謀助手,用力當好前方工作統籌指揮,用情當好前后方橋梁紐帶,充分發揮扶貧協作先鋒隊、生力軍作用,配合兩地各級各有關部門全面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推動新階段東西部協作工作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山海相連,粵黔情深。粵黔兩地開啟了全方位交流合作的新征程,運用兩地智慧,“共謀”“共建”“共贏”的話題更多、維度更寬、合作更廣,東西部協作書寫出新的絢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