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柱


在當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和平縣熱水鎮(zhèn)各級黨組織傳頌著該鎮(zhèn)一位老共產黨員“不畏艱險赴延安,紅色足跡耀中華”的革命事跡。他,就是和平縣黨組織創(chuàng)始人、中共七大代表、茂名市原市委書記羅響(方華)同志。
193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適當時候在延安召開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939年11月前后,中共廣東省委在韶關召開第四次擴大會議,選出廣東出席黨的七大代表,時任中共和平縣委書記、縣農會主席、熱水籍的羅響同志被選為廣東出席黨的七大的農民代表。
1939年12月10日,羅響同志按廣東地下黨尹林平同志指定的時間、地點和聯系暗號到韶關找到了省委書記張文彬同志。第3天,經過組織布置,羅響同志便與香港來的代表周小鼎一起坐火車到桂林八路軍辦事處報到。
12月中旬,羅響與廣東、香港的代表化裝成新四軍戰(zhàn)士,在桂林坐上裝軍衣的大汽車,由周恩來同志身邊的工作人員龍飛虎同志護送。龍飛虎同志佩上國民黨少校軍銜,坐在車頭的位置上,帶車駛經湖南的衡陽,江西的吉安、南城和上饒,浙江的開化,到安徽的太平(即黃山)。從太平到新四軍軍部這段路不通汽車,他們步行了兩天到章渡,第三天才抵達云嶺新四軍軍部。到軍部集中的有南方局和東南局的40多名代表,組成了南方代表團。當時日寇為了阻止新四軍渡江開辟根據地,對長江封鎖甚嚴。因此,南方代表團在新四軍軍部住了一個多月等待渡江。
1940年春節(jié)前,南方代表團探知日寇放松了對長江的封鎖,便于臘月20日左右從軍部出發(fā),開始了長途行軍。首先由軍部派部隊護送南方代表團乘木船過江,到達江北游擊區(qū)。接著于臘月30日晚,南方代表團過淮南鐵路,到達安徽定遠縣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見到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同志。少奇同志在百忙中給南方代表團作了幾次政治報告,代表們抽空學習了《論共產黨員修養(yǎng)》。
到7月初,南方代表團才進入魯南到達一一五師部。師政委羅榮桓同志及代理師長陳光同志為南方代表團作了報告。到8月間才從師部出發(fā),越過狙萊山和通過津浦路,經太西、冀南,過平漢線,抵太行山八路軍總部。時值百團大戰(zhàn)后期,戰(zhàn)斗非常激烈,彭德懷同志還抽空為南方代表團作政治報告。因為同浦路過不去,南方代表團就在總部呆了一個多月,然后才跟隨徐向前同志一起通過同浦路到達晉西的呂梁山區(qū),再渡黃河,到達陜北的綏德。再從綏德走了六、七天的路,于1940年的12月到達延安。
羅響和代表團的同志一起從桂林出發(fā),經過華中、華東和華北的廣大游擊區(qū)和根據地,歷時1年,行程1萬余里。在路上多次碰上戰(zhàn)斗,兩次遭到敵人襲擊,但代表團的同志在我軍的武裝掩護下無人傷亡,全部勝利到達延安,光榮地出席了中共七大盛會。黨的七大閉幕后的第二天,代表們即離開延安,奔赴各自的戰(zhàn)斗崗位。為了保證日后的安全,組織上要求每個代表起個化名,羅響同志便用“方華”的名字轉戰(zhàn)南北,屢建功績,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