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英
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灯叫W積極貫徹落實“雙減”精神,深刻認識到“雙減”的真正內涵是減負增效;是讓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真正落實;是減掉過去對分數的單一關注,增加孩子的德智體美勞核心素養;是減掉機械題海戰術和死板教學,增加課堂趣味和高效;是減掉煩瑣、多余的制度約束,增加孩子釋放自己天性和靈性的機會……所有“減法”背后的“加法”,離不開促進孩子全面發展,離不開家校社的相互信任配合,離不開以愛育愛、協同共生,共筑立德樹人成長共同體。
我?;凇罢嫘隆苯逃砟?,堅持以愛育愛,以人的發展為本,著眼于每個學生的潛能挖掘和特長發揮,努力構建學生、教師、家長、社會,全員、全程、全方位協作育人的命運共同體,致力于創建“真新理念、協同共生、全程啟迪、時空交融”的提升質量、創新育人模式。
該模式以提升質量為前提,以打造“協同共生”的創新團隊為基礎,以構筑“全程啟迪”的創新體系為根本,以搭建“時空交融”的創新平臺為核心,以全面貫徹落實“減負增效”理念,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核心素養全面提升。
學校以搭建“時空交融”創新平臺為核心,特點是全員、全程、全方位創新育人,致力于打造六個關鍵平臺。
1.“時空交融”的課程創新平臺
學校聘請專家學者作為智庫,成立專家委員會。邀請智庫委員會成員和學校課程部人員一起研究,科學制定、開設課程內容。圍繞國家、地方、學校、社區“四位一體”育人課程開展研究創新。學校通過組織多級教研活動,研討創新課程相關內容,如全區教研、全校教研、邀請專家診斷教研、邀請教研員引領教研、學科教研、小組教研、個別教研等,讓“時空交融”課程創新平臺真正助力學生全面成長。
2.“時空交融”的課堂創新平臺
“雙減”之后,我校的課堂創新體系從時間分配、流程創新、組織形式、空間效度等都發生了改變。學校的課堂有大課堂、小課堂、微課堂;校園是課堂、操場是課堂、走廊也是課堂,校園內處處都是育人的環境。此外,我們還有校外課堂、社會實踐課堂,通過校內外課堂共同實現育人環境的創新。
3.“時空交融”的閱讀創新平臺
閱讀創新平臺分為硬平臺和軟平臺。硬平臺是通過“讓圖書漂起來,讓圖書去找人”等一系列活動,學校把圖書放到走廊上,放到門廳中,放到教室里,放到家庭內,放到社區里……打造時時閱讀、人人閱讀、處處閱讀的閱讀環境。軟平臺是師生閱讀后相互分享共同形成的,學生閱讀后分享故事、老師閱讀后分享體會,共同分享讀書的感悟,感受思想的碰撞。
這兩大平臺相互協作,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增長學生的見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其實現全面發展。
4.“時空交融”的課研創新平臺
課研創新平臺關鍵是聚焦課堂進行研究;主要針對新的課程、課堂、閱讀等,統籌教學計劃,優化教學方式,提高課堂質量。本學期的區優質觀摩展示課、區調研指導課、校級單元主題教研課、校際同課異構課、學科教研、小組研修和教師會議等,大家敞開思想研究分享,讓課堂有高度、有溫度、有效率、有生成,既減負增效,又激發興趣,保護天性,激勵孩子不斷成長。
5.“時空交融”的展示創新平臺
展示創新平臺圍繞學生、家長、老師進行,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其中課堂展示、社團展示、比賽展示、表演展示、家長共育展示、親子教育展示、示范課展示、微課展示,特別吸引眼球,開發潛能;各式各樣的展示數據,記錄反映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6.“時空交融”的激勵創新平臺
激勵創新平臺不僅僅有學生激勵、老師激勵、班級激勵、年級激勵、學校激勵,還通過周評比、月評比、學期評比、年末評比等方式共同進行激勵。激勵方式各種各樣,有雛鷹爭章、作品征集、身邊榜樣、真新教師、真新少年、真新家長等,以此激發師生的潛能,促進師生全面發展。
“時空交融”創新平臺的成功搭建,促進了學校教育由“關注要素”向“構建生態”改變。創新平臺讓學校教育不再是傳統課堂和評價,而是全新的立體教育生態體系。這個生態體系有學生、班級、學校、家庭、社區、社會各教育場所,它們共同構建了學生成長的良好生態環境。
我校全力打造的“真新理念、協同共生、全程啟迪、時空交融”的質量提升創新模式,現已收到了以下成效——
1.學校品牌效應凸顯,校園文化形成特色
從去年到今年,學校的品牌效應逐漸形成,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從學校課程到育人活動,從德育到教學減負增效,從用餐文化到延時服務,均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校園文化形成特色,處處彰顯文化育人功效。
2.教師專業能力增強,學生學業水平提升
課程研究、課堂研究和多樣課研大大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了他們教書育人的技能,激發了他們探討研究的興趣。隨之而來的是,學生的學業水平、身體素質、才藝水平等,均有大幅提升,真正做到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家校社區共育明顯,學生核心素養呈現
學校堅持全面育人觀,加強學生品德修養,學生在家中有禮貌、勤做家務、孝敬長輩,做事有計劃、行事有規劃,知行合一,真正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為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今后,在“雙減”背景下,我校將繼續攜手家長、教師、社會,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核心,齊心協力共筑孩子成長共同體,構建良好教育生態,促進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為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助力!
(本欄責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