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梅
近年來,場館中的非正式學習越來越被關注,博物館、科技館、植物園等,成為學校教育的新領域。場館教學和學校教育在空間、內容、方式上的不同,必然導致在場館學習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內容、方式、學習評價的變化。根據課程設計,我校學生走進河南中醫藥大學,在“學、問、思、辯、行”的課程理念下,在項目式學習中體悟中醫藥文化的神奇。
一、在學習場域的變換中開展高品質學習
河南中醫藥大學校內,百草園、標本館、中藥館、醫史館……有太多新奇的場館空間等待學生去探索。學習場域的變化,讓學生從“校園”來到可以自主選擇的“學園”。每次的場館學習,都以“物—器—道”進階設計,學生圍繞一項核心任務,進行項目式學習。突破單一、有限、平面化的校園學習空間,打通走向生活世界的立體學習場景。同時,多年級的學生在同一大學場館學習,關注目標不同,學習重點不同,力求讓學習深度展開。每年認識一個中醫歷史名人,進行相關閱讀;每年體驗一套中醫健身技能(金雞獨立、五禽戲、八段錦等),了解其中涵蓋的中醫奧秘;每年選取一個“物象”進行探究并動手操作(藥茶、標本、香囊、艾條、推拿、抓藥)。
二、學習目標的多元滿足學生不同興趣
場館研究性課程學習是一種跨學科的探究性學習。由于學習內容多元,學生起點不同,要讓不同程度、不同特長的學生都能在同一次場館學習中找到學習興趣點,并在相互合作中實現齊頭并進,存在著一定難度。我校根據學習目標的不同,分年級從眾多中醫藥材料中各選“一物”進行探究,在探究“一物”的同時,又將相關人、物聯系起來,收到“識一物,通萬物”的學習效果,為小學生建立初步的“認知方法論”。對于中醫藥場館的學習目標,我們不能僅僅按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分類來確立,還需要細化中醫藥與勞動實踐、中醫藥與閱讀、中醫藥與美育、中醫藥與體育、中醫藥與信息技術多維度的研學目標。
三、教師在角色轉換中激活課堂
學校教育,基本都是在一個固定的教室,由一位學科教師進行獨立教學。而在場館的研究性學習中,教的主體在不斷變化,學校教師、大學教授、大學生志愿者都可以成為課程的開發者、教學的參與者。在具體實施中,大學教授是課程框架的構建者。因為中醫藥知識過于專業,內容淵深龐雜,需要他們從專業的角度去選擇適合不同學段學生學習的內容。同時,在與學校教師的對話中,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便調整學習內容和方式。
場館中的講解者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大學生,但他們的講解比較專業,很難被小學生完全理解。這時就需要學校教師對講解內容進行“二次釋疑”,通過講故事和互動演繹,讓學生了解中醫藥專業知識。場館學習中,要讓學生即時產生思考,并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帶隊教師要協助大學生志愿者進行知識的習得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并對學生的參與態度、合作能力等進行記錄和評價。
以四年級中醫藥場館學習探究為例。敏銳的音樂教師在帶領學生現場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中醫藥的“五行”“五味”產生濃厚興趣,尤其對“藥”與“樂”兩個繁體字的相似產生了疑問。音樂教師通過查閱資料,以“五”為線索,和學生一起探尋音樂與中醫藥文化的巧妙聯系。《吾知道,五之道》一課,展示中醫著作《黃帝內經》中的相關選段,讓學生了解中醫文化中的“五臟”與五音“宮商角徴羽”的對應關系,模唱樂曲《陽春白雪》,感受其療愈身心的作用。
四、學習方式的重構改變學生學習狀態
在場館中開展研究性學習,不是簡簡單單的參觀。豐富的場館資源,讓學生的學習由校園內的固定“套餐”變為可自主選擇的“自助餐”,學生可以選擇有共同志趣的伙伴一起進行探究。由大學教授、大學生志愿者和學科教師共同創建的“三師”課堂,不再是學科教師不停地講,學生配合地聽,而是讓他們完成“學、問、思、辯、行”這一探究過程,并通過相互激發、相互合作完成一項項多學科知識融合的探究任務。以三年級“香囊”物象學習為例,由于每個人的體質有異,需要的香囊保健作用不同,加上每個人的藝術審美各異,想要制作的香囊外形特點不同。所以,這樣的探究任務,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學生間的自由組合,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在實際操作中對伙伴有新的認知,建立更融洽、更深厚的伙伴關系。
五、多元的評價方式讓學習過程更有價值
研學過程是學生在前期閱讀和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離開熟悉的班級環境,到一個陌生、開放式的環境中,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我校在場館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協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并且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能力的不同,區別設置場館課程主題和教學目標。在課程中通過動態、多維度的過程性評價手法及時評定學生的研學效果;課程后鼓勵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以PBL(項目制學習)成果展示、調查報告呈現等方式,可視化地展現研學成果,并對學生參加該項研學后的探究興趣進行動態跟蹤,以促進場館研學方案的完善和提升,這讓學習過程更有價值。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場館學習將成為中小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陣地。場館學習因其變換的學習場域,加上科普專家的參與,必將給中小學生呈現出妙趣橫生、充滿挑戰的精彩課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整合高校場館資源,開發小學館校課程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立項編號:2020YB0712)
(責 編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