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利超
(中鐵二十四局集團安徽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
安徽某公路橋梁采用6×35m先簡支后連續的小箱梁,橋梁全長221.06m,橋面寬19.5m,橋面采用12cm厚C40混凝土鋪裝。橋臺為一字式橋臺,基礎采用擴大基礎;橋墩均采用三柱框架式橋墩,墩頂設蓋梁。
2.1.1 現場勘查情況
該橋梁于2016年建成通車,在通車初期橋面出現不規則細微裂紋,到2018年夏季裂紋不斷增加、增大,逐步形成裂縫,最大裂縫長度縱橋向達到7m,最寬處為5mm,深度為3cm,如圖1、表1所示。注:每跨取最大裂縫情況。

表1 橋梁每跨裂縫情況
2.1.2 施工情況
經調查該橋梁使用的混凝土和鋼筋滿足施工要求,施工階段正值盛夏,天氣較為炎熱,平均氣溫在32℃左右,橋面混凝土澆筑采用泵車,澆筑過程順利。
2.1.3 橋梁結構物現狀
通過現場測量,現場結構物整體性完好,橋臺錐坡等無破損,橋梁基礎無沉降現象。
2.1.4 設計情況
設計滿足要求,但在橋梁與道路銜接段,除橋梁部分外其余道路均采用瀝青混凝土鋪設,唯有橋梁段采用水泥混凝土鋪設。此外,由于負彎矩張拉,箱梁邊跨梁頂部設置一處槽口,中跨梁設置兩處槽口。
通過以上參數分析橋面裂縫發生的主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點。
2.2.1 荷載過大
橋梁在日常的荷載作用下容易出現裂縫,此種裂縫被稱為荷載裂縫。經過現場調研分析,該橋梁設計滿足要求,但在橋梁與道路連接段是由瀝青路面與橋梁水泥路面直接連接,密集車輛通行尤其是重型車輛行駛,柔性面直接過渡剛性面,造成橋梁水泥路面受力較大,長此以往,造成水泥路面出現裂縫現象。另外,在橋面負彎矩處設置有槽口,在橋梁施工時需要進行開洞處理,那么在空洞的附近容易出現比較大的應力,這樣會導致鋼束的截斷,在錨固的斷面上出現裂縫問題[1],在行車過程中該應力變化更大,造成橋面裂縫問題。
2.2.2 溫度變化
無論是在施工過程中還是在使用過程中橋梁受溫度影響較大,由于氣溫會造成的熱脹冷縮而帶來橋梁縱向位移,所以橋梁一般都會設置滑動支座和伸縮縫,但在實際過程中橋梁結構位移還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當氣溫影響位移超過設計值時,就會產生橋面裂縫問題。該橋梁澆筑時間段為盛夏,在施工時本身混凝土自身就會產生水化熱現象,進一步增加混凝土內熱,造成混凝土澆筑時混凝土內部溫度較大,混凝土內外部溫差較大,繼而形成橋面裂縫。由于氣溫較高,梁體溫度也會增大,雖然在箱梁底部已設置透氣孔,但在盛夏時間遠遠不能滿足箱室排氣要求,高熱造成鋼絞線受力發生應力變化,特別是有密集車輛及重型車輛通過時,應力變化會更大,橋面裂縫問題就會發生。以上也印證通車初期橋面只是存有細微的裂紋,而在經過冬夏兩季的溫度變化裂紋不斷增加、增大,最終形成裂縫。
2.2.3 混凝土收縮
混凝土具有收縮性,而現場主要是對其塑性收縮進行分析,一般塑性收縮發生在混凝土澆筑完成4~5h,這時水泥會出現非常大的水化反應,分子鏈的形成會讓水分出現蒸發的問題,當水分大量蒸發之后,導致混凝土收縮,同時混凝土內部的骨料受重力的影響而出現下沉,形成塑性收縮。因為此種收縮情況會導致出現非常大的量級,一般能夠達到1%。骨料的下沉情況還會受到鋼筋的阻礙,這樣會沿著鋼筋的方向出現比較大的裂縫。而且因為構件與梁板之間具有接觸,硬化的問題會導致沿著橋面方向出現一定的裂縫。當混凝土硬化之后,其表面的水分也在不斷蒸發,這樣會導致其表面的濕度不斷變小,讓整個混凝土的體積也出現縮小。因為混凝土的外表出現失水的問題比較嚴重,而內部失水的速度比較慢,這樣會因為不同的混凝土收縮程度而造成裂縫問題[2]。該橋面在混凝土澆筑時正值盛夏,并且混凝土澆筑時間較短,易發生混凝土收縮現象,形成裂縫,如圖2所示。

圖2 骨料下沉
根據現場裂縫大小情況,裂縫的大小在0.2mm左右,那么就利用直接修復的方式進行實施。若是裂縫的小于0.2mm,可以使用封閉的方法去進行具體的問題處理,當裂縫大小在0.2~0.5mm,那么就可以運用灌漿修復的方式去進行處理,從而可以更好地滿足相應的需求。當裂縫大于0.5mm時,那么可以使用聚合砂漿的方法進行填縫操作[3]。
針對該橋面裂縫問題,從細微裂紋和較大裂縫兩個方面進行處理。
細微裂紋直接采用SC界面劑涂刷,施工順序如下:裂紋調查→裂紋清理→配置界面劑→涂刷界面劑→效果檢驗→驗收。
(1)對現場裂紋處進行調查,對現場的裂紋采用空壓機去除浮渣、浮灰等,同時采用高壓水槍沖洗干凈,保證裂紋處表面潮濕。
(2)配制SC界面劑,采用SC界面劑A組1份與B組3份(重量比)的比例混合均勻,配置好后密封、陰涼處存放。
(3)在裂紋處潮濕的情況下,直接將配置好的界面劑涂抹到裂紋處,由于SC界面劑有效時間為1.5h,施工過程中投入施工人員6名,涂抹速度為100~200m/h,并且安排技術人員對現場涂抹的質量進行檢查,確保施工質量。
(4)施工注意事項: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界面劑混合質量,確保混合均勻;在涂抹界面劑過程中確保橋面裂紋處處于潮濕狀態,同時不可有積水;施工時避免陰雨天氣;施工完畢后注意對現場進行保護,在完畢后1h,即可放行通車。注意對通車后裂紋處進行檢查,無裂紋重新擴展為達到預期目的。
較大裂縫采用SC界面劑涂刷表面,SC水泥砂漿填充的方法,施工順序如下:裂縫調查→裂縫清理→配制界面劑→涂刷界面劑→效果檢驗→配制水泥砂漿→填充水泥砂漿→效果檢驗→驗收。
(1)對現場裂縫處進行調查,將需要修復的混凝土路面開裂、露筋處鑿除松散面層,采用空壓機去除浮渣、浮灰,然后采用高壓水槍沖洗干凈,在表面潮濕的情況下直接涂抹SC界面劑,SC界面劑施工方法同上。
(2)配制SC水泥砂漿,SC水泥砂漿修補劑采用1份A組、2份B組(重量比)均勻混合,倒入6份525水泥、6~18份中細砂均勻攪拌,配置好后密封、陰涼處存放。
(3)檢查SC界面劑涂抹效果,投入10名施工人員,在SC界面劑干后采用木抹和刮刀均與填充到裂縫和開裂部位,在填充處壓痕、拉毛[4]。
(4)施工注意事項。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界面劑和水泥砂漿混合質量,確保混合均勻;確保現場無積水,同時確保在界面劑干后再填充SC水泥砂漿;施工時避免陰雨天氣;嚴格控制SC水泥砂漿填充質量,根據裂縫大小控制填充速度,避免填充過程中出現空洞等;填充SC水泥砂漿后在凝固前采用木抹再次壓實,同時拉毛;施工完畢后注意對現場進行保護,在完畢后12h,即可放行通車。注意對通車后裂縫處進行檢查,無裂紋及裂縫重新擴展為達到預期目的,如圖3所示。

圖3 裂縫處理前后照片
為了能夠更好地防止橋面出現裂縫問題,就應該做好過程控制及后期管理工作,首先在施工初期要加大與設計、勘查單位的聯系,清晰設計思路,對現場調查的情況及時與設計溝通,最大限度滿足設計、施工要求;其次加強施工過程管理,尤其是材料的購置及施工工序管控,嚴格執行設計圖紙要求;最后控制橋梁后期管養工作,尤其是車輛超載等問題。
在盛夏及嚴冬施工時,要對施工條件進行預判,一般夏季高于35℃、冬季低于5℃禁止施工,而在夏季施工時要嚴格做好混凝土高溫防護工作,在澆筑混凝土時避開高溫天氣,在夏季澆筑混凝土時注意降低澆筑厚度,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水化熱特性,該項措施可以起到加快散熱的效果,在施工結束后及時覆蓋土工布等能夠保濕材料,基本維持在每2h灑一次水進行養護,確保混個凝土表面濕潤,一般養護周期為7d,有效提高混凝土質量,消除橋面裂縫問題。如果在冬季進行施工,更加需要做好混凝土保溫工作,混凝土澆筑時間選擇在白天、日照充足、氣溫滿足要求時組織施工,制定詳細的混凝土保溫措施,可以采取鍋爐加溫、電熱毯覆蓋加熱等措施,這樣可以進行溫度和濕度的保證,提高混凝土成品質量。
橋面澆筑混凝土前對原材料質量進行嚴格把控,在進行材料的采購時,應針對所有的混凝土配置原材料進行質量方面的把控,選用鋁酸三鈣含量低、細度不宜過細、礦渣含量不宜過多的水泥,砂采用用中細砂,水灰比取較低[5]。并且根據配比實驗選擇最優配比進行配置,確保混凝土理論值質量。此外,嚴格把控混凝土運輸工作,要根據運距的長短適當調整混凝土塌落度,同時確保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保溫、保濕,保證混凝土質量。
綜上所述,形成橋面裂縫的原因有很多種,本文主要通過荷載較大、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3個方面分析造成該橋面裂縫的因素,通過3個原因不難發現這些原因都是可控的,尤其是混凝土收縮主要是人員管理問題,而后又通過做好管理控制、施工溫度控制、混凝土質量控制提出橋面裂縫防治措施,通過以上方法目前該橋梁已滿足行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