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重慶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作為全市經濟發展主戰場和主城都市區重要增長極的兩江新區,圍繞“重點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將采取哪些務實舉措?為此,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專訪了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羅藺。
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兩江新區推進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有何重要意義?
羅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也是我國“十四五”及更長時期高水平發展的必然要求。市委、市政府專門出臺《關于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兩江新區要努力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向我們提出更高目標要求,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兩江新區的信任和重托。
引領就是要走在前、作表率,示范就是要當標桿、當樣板。建設“兩高兩區”是兩江新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行動,是兩江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應有的使命擔當,是兩江新區扮演好重慶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主力軍”角色的應有之義,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國家級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要素集聚力、產業支撐力、創新驅動力、開放引領力、城市帶動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今年是“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兩江新區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推進實施十大工程為牽引,搭建起推動新一輪開發開放和改革發展的“四梁八柱”,全力建設“兩高兩區”,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兩江新區在推進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范區”方面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羅藺:一是綜合實力強。2021年,兩江新區全域GDP突破4000億元,直管區GDP達2271億元、增長11.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4354億元,10余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市前列。
二是產業能級高。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形成汽車、電子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兩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汽車產業加速邁向高端化、智能化,電子產業加快研發創新和補鏈成群,現代服務業持續提質增效。有百億級“龍頭”企業1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7家。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均達50%以上。
三是開放環境優。從內陸腹地到開放門戶,區域輻射帶動力增強,是中新(重慶)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和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承載區,擁有果園港、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悅來國際會展城、江北嘴國際金融中心等戰略性開放平臺。承擔了國家安排的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近20項試點工作,打造了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以及中德、中瑞、中意等多個國際合作產業園。外資企業數量及注冊資本總額全市領先,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進出口總額占全市約36%,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占全市50%以上,跨境電商交易量占全市70%。
四是創新動力足。成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雙核心區,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悅來智慧園三大平臺。兩江協同創新區引進國內外一流大學、大院、大所40余家,“硬核”科研團隊110余個。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快、規模大,“創客兩江匯、創新兩江行”氛圍濃厚。
五是城市面貌新。從園區變城區,城市形象煥然一新,“智慧之城”成為靚麗名片。全域常住人口達329萬人。魚復、龍興、水土三大新城實現“產城景”深度融合,高起點打造寸灘國際新城,照母山、金山片區商業氛圍濃厚,禮嘉智慧天街、光環購物公園等一批商業綜合體先后投用。截至目前,已建成城市公園131個,建成區綠地率達35.34%、綠化覆蓋率達45.67%。
六是民生保障好。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為全市平均水平的1.4倍。集聚了一批優質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學前教育公辦率提升到54.1%、普惠率達82.98%、毛入園率達105.45%,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6%以上,建成1300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入選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
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兩江新區將如何助力重慶主城都市區加快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大都市?
羅藺:一是大力推進國際化。持續提升開放通道、開放平臺、開放型經濟能級,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做大做強果園港等開放平臺,建好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等國際合作載體,加快建設寸灘國際新城、龍興國際足球場等城市新地標,建設國際消費中心核心承載區。
二是大力推進綠色化。堅持把城市融入自然、把自然引入城市,深入實施“公園長制”,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保護好天際線、山脊線、水岸線,打造“一半山水一半城”的高品質生活新空間。堅持綠色發展,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以建設產業功能區、實施“鏈長制”為抓手,推動產業集聚集群。
三是大力推進智能化。用好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永久會址優勢,匯聚全球智能要素,打造智慧之城。高標準建好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汽車軟件、人工智能等產業鏈條,壯大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智能制造,依托魚復、水土、龍興等產業新城打造智能產業集聚區和智能制造創新走廊。以禮嘉悅來智慧園為示范,深化拓展“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推進全域一體化示范應用。
四是大力推進人文化。將“以人為本”理念貫穿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提高公共服務品質,培育現代、開放、時尚氣息,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增強城市軟實力,讓城市充滿人情味,讓市民更有幸福感。加強多功城考古遺址等歷史遺跡保護,依托兩江國際影視城、龍興古鎮、園博園等優質文旅資源,營造宜居宜業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
七一客戶端暨重慶市委黨建全媒體:未來兩江新區將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帶動“兩群”發展?
羅藺:兩江新區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工作部署,強化引領帶動、當好標桿示范,以產業協作為引領,全面推進重大戰略、重點產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招商引資等領域合作,在“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中展現更大擔當。
在帶動渝東北城鎮群方面,深化與萬州區對口協同發展,進一步強化產業協同、創新協同、開放協同、人才協同,建好萬州(兩江新區)綠色智造賦能中心、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萬州園等合作載體,推動相關企業深度合作,引導其延伸鏈條,拓展市場。統籌推進城市提升和鄉村振興,加強智慧城市、美麗鄉村建設,協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共同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