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孝 張佑印 李永霞



摘 要 基于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發展背景及現狀的把握,以運城學院為案例,以學生感知評價資料為基礎,分析了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的總體評價和對師資團隊質量、課程設置質量、教學過程質量、教學條件質量、教學管理質量5個維度的評價,進而提出了提升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的具體對策。結果顯示:運城學院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的相對優勢在于師資團隊質量和教學管理質量,相對劣勢在于教學過程質量和課程設置質量,且其專業質量中存在教師人數偏少、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學生意見反饋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為此,今后應采取拓寬師資培訓渠道、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師生交流渠道等措施,來提升旅游管理專業質量。
關鍵詞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評價指標;學生感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2)02-0058-05
一、問題的提出
伴隨著我國旅游業由高速旅游增長階段向優質旅游發展階段轉變,高質量旅游人才已成為促進旅游業發展最有價值的資源[1][2];這促使我國旅游管理專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并逐漸在本科教育專業體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3]。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在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高校中占有很大比重,提升旅游管理專業質量對于推動我國旅游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長期以來,受到師資力量、招生條件、教學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不少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質量偏低,限制了其人才培養能力的提升。2019年4月,教育部正式啟動一流本科專業“雙萬計劃”,并提出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高校名額分列,向地方高校傾斜,這為促進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建設創造了良好機遇。在此形勢下,提升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質量,已成為適應我國旅游人才需求變化的客觀要求和推動旅游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當前,學術界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研究的關注程度較高,前人已經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但已有研究在以下方面還存在一定欠缺:在研究內容上,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提升的思路、路徑和對策等的研究較多,而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評價的關注程度較低,尚未形成關于評價依據、評價標準、評價模型等的權威性觀點;在研究對象上,傾向于從全國高校或高職高專院校層面來開展研究,而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質量卻較少涉及;在研究方法上,定性方法占據了主導地位,定量方法的運用仍然較少。因此,本文以運城學院為實證案例,運用問卷調查法獲取了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的感知評價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進行定量評價,進而提出提升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的具體對策。
二、研究設計
(一)問卷設計
本文在借鑒前人相關研究成果[4][5][6]和深入分析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建設實踐的基礎上,設置了55項指標,來定量評價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質量。問卷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學生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性別和年級。二是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的評價量表,其中包括衡量專業質量總體水平、專業質量各評價維度總體水平的指標共6項,以及衡量師資團隊質量、課程設置質量、教學過程質量、教學條件質量、教學管理質量5個評價維度的指標共49項;全部指標的答案選項均被設置為李克特五分制量表形式,即:1分表示很不滿意,2分表示不滿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滿意,5分表示很滿意。三是學生認為旅游管理專業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及提出的相關建議,采用了開放式題型。
(二)問卷調查
2021年9月20-28日,對運城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為確保數據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調查前向學生詳細講解了課題研究的目的、性質及問卷填寫要求,并主要選取了對所在專業質量狀況較為熟悉的大四學生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共發放160份問卷,回收158份,剔除信息不完整問卷和填寫質量不佳的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14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達到92.5%。問卷回收后,運用SPSS軟件和EXCEL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了分類、匯總和統計分析。
(三)樣本特征
本次調查的學生樣本中,在性別方面,男性有26名、女性有122名,占樣本總體的比重分別為17.6%和82.4%;這與運城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性別結構的實際狀況較為接近。在年級方面,大四學生有146名、大三學生有2名,占樣本總體的比重分別為98.6%和1.4%。
(四)問卷置信度
為了保證問卷數據的可靠性,運用SPSS軟件的可靠性分析模塊對樣本數據進行了置信度分析,結果顯示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總體評價和維度評價調查資料的克朗巴哈值分別達到0.986和0.957,說明本文所用數據具有較高的置信度。
三、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的總體評價
從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總體水平的評價來看(見圖1),運城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得分均值達到3.78,其中,有18.9%和45.3%的學生對專業質量的總體水平分別表示很滿意和滿意,而評價為很不滿意和不滿意的學生僅占0.68%和4.05%。一般而言,在使用刻度為1~5的李克特量表時,得分均值處于1~2.4區間表示不滿意,處于2.5~3.4區間表示一般,處于3.5~5區間表示滿意[7]。這說明學生對運城學院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的總體水平基本滿意。
從學生對5個維度總體水平的評價來看(見圖2),運城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得分均在3.5以上,說明學生對其專業質量在5個方面的整體表現均較為滿意。其中,師資團隊質量維度和教學管理質量維度的得分(3.94和3.80)相對較高,說明二者是專業質量的相對優勢所在;教學條件質量維度的得分(3.77)居中;課程設置質量維度和教學過程質量維度的得分(3.68和3.70)相對較低,說明二者是專業質量的相對劣勢所在。
(二)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5個維度的評價
1.對師資團隊質量的評價
本文設置了10項指標,來分析學生對師資團隊質量的評價。調查發現,各項指標的得分均在3.5以上,說明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師資團隊的各方面表現均較為滿意。其中,“師資團隊受教育程度”“教師的教研科研能力”2項指標的得分達到4.0以上;“教師的教學設計與組織能力”“教師的教學資源建設和利用能力”“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教師的旅游職業崗位實踐能力”4項指標的得分處于3.72~3.79之間,說明學生對師資團隊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基本素質相對滿意。相對而言,學生對“師資團隊規模”“理論型教師與實踐型教師的數量比例”“雙師型隊伍建設水平”3項指標的滿意程度較低,得分在3.56~3.65之間,說明師資團隊質量的相對劣勢在于教師人數偏少、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和行業閱歷相對缺乏。
2.對課程設置質量的評價
本文設置了10項指標,來分析學生對課程設置質量的評價。調查發現,“開設課程數量”“專業理論課程開設全面”2項指標的得分(3.97和3.92)相對較高,說明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開設課程總數量和專業理論課程開設狀況的滿意程度較高;“各門課程的開設順序”“各類課程的比例結構”“專業實踐課程開設全面”“課程設置符合旅游職業崗位需求”“開設有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5項指標的得分在3.50~3.68之間,說明學生對課程設置質量在這些方面的表現也基本滿意。但是,“課程設置符合學生個人發展需要”“每學期開設課程的數量比例”2項指標的得分(3.47和3.46)在3.5以下,說明學生認為其課程設置不太符合學生個人發展需要,且課程的時間安排有待調整。此外,根據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的回答情況,有38.8%的學生提出應進一步減少大四學生的課程開設數量,為學生爭取深造機會和進行求職擇業提供充足的時間;有28.4%的學生提出應增加專業實踐課程比例。
3.對教學過程質量的評價
本文設置了12項指標,來分析學生對教學過程質量的評價。調查發現,“課程考核方式”“課程教材選取恰當”“教學中對通用教材進行了改進和處理”“課程教學的互動性”“教學內容豐富”5項指標的得分相對較高,達到3.77~3.86,說明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基礎教學工作較為滿意;“課程教學效果”“課程教學的開放性”“教學方法靈活多樣”3項指標的得分也在3.5以上,說明學生對教學效果、教學方法等基本滿意,同時也期待日常教學能夠更加豐富多彩。但是,“課程教學對校內旅游實訓室的利用程度”“教學中采用了本專業教師自己編寫的教材”“課程教學對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利用程度”3項指標的得分(3.42、3.27和3.20)在3.5以下,說明學生對這些方面的滿意程度一般,認為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未能充分發揮旅游實訓室和旅游實習實訓基地的教學功能,教材建設工作也有待加強。此外,根據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的回答情況,有19.4%的學生提出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程度有待加強。
4.對教學條件質量的評價
本文設置了9項指標,來分析學生對教學條件質量的評價。調查發現,“基本教學設施設備的完善程度”和“基本教學設施設備的質量狀況”2項指標的得分(3.76和3.73)在3.5以上,說明學生對基本教學設施設備的布置狀況較為滿意。但是,“校內旅游實訓室類型齊全”“校外旅游實習實訓基地實習實訓條件”等6項指標的得分在3.16~3.47之間,說明學生對校內實訓室建設狀況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狀況的滿意程度一般,實踐教學條件尚需大力改善。此外,有17.9%的學生提出應增設更多旅行社、景區等類型的實習實訓基地,14.9%的學生提出校內實訓室的部分設備亟需更新和升級。
5.對教學管理質量的評價
本文設置了8項指標,來分析學生對教學管理質量的評價。調查發現,各項指標的得分均在3.5以上,說明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管理質量的各方面表現均較為滿意。其中,“教風學風狀況”“學生對教學質量評價的參與程度”2項指標的得分(3.90和3.88)達到較高水平,說明學生對教風學風和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滿意程度較高。“教師嚴格遵守教學管理制度及教學質量控制標準”“教師能夠及時地改進教學過程”“實施了嚴格的教學質量控制標準”3項指標的得分處于3.80~3.85之間,說明學生對教師的工作態度和教學質量控制體系也較為滿意。相對而言,學生對“制定并實施了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為學生向教師反饋意見提供了便利渠道”2項指標的滿意程度較低,得分分別為3.78和3.70,說明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和學生意見反饋機制是教學管理質量中的相對薄弱環節。
四、結論及對策
(一)研究結論
第一,從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的總體得分來看,學生對運城學院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的整體水平基本滿意,且對其旅游管理專業在5個評價維度的整體表現均較為滿意;相對而言,其專業質量的優勢在于師資團隊質量和教學管理質量,劣勢在于教學過程質量和課程設置質量。
第二,從旅游管理專業質量5個評價維度中具體指標的得分來看,在師資團隊方面,存在教師人數偏少、教師缺乏實踐技能和行業閱歷等問題;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對學生個人發展需要顧及不周、課程開設時間安排不合理等問題;在教學過程方面,存在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教材建設成效欠缺等問題;在教學條件方面,存在實訓室、實習實訓基地教學條件不佳等問題;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教學管理制度、學生意見反饋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第三,旅游管理專業質量體現于師資團隊、課程設置、教學過程、教學條件和教學管理等諸多環節,通過從學生感知視角構建系統性、多維度評價體系,能夠較為科學地、相對全面地對上述環節予以統籌考慮;通過分析學生對旅游管理專業質量的感知評價,能夠較為準確地識別旅游管理專業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本文采取的研究范式對于分析和評價地方應用型旅游管理專業質量具有一定的普適性。
(二)對策建議
第一,積極引進行業教師,拓寬師資培訓渠道。提升師資團隊的專業實踐技能和社會服務能力,是推動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化轉型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通過完善人才柔性引進體制,大力引進專業實踐技能較強、行業閱歷豐富的行業教師,緩解教師人數偏少和教師專業實踐技能偏弱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鼓勵教師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業掛職鍛煉,安排教師參加專業技能培訓會議、完善教師業績考核體系等途徑,逐步提升教師團隊的專業實踐技能和社會服務能力。
第二,加強課程體系建設,調整課程開設時間。一方面,結合旅游業發展實踐和地方文化旅游特色,進一步增加文化旅游類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提高專業技能訓練類、信息網絡技術類、數理統計類課程的比重,打造特色突出且能夠適應學生個人發展需要和旅游業人才需求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另一方面,為了適應學生個人發展需要和改善課程教學效果,應在深入研究和論證的基礎上,對課程開設時間進行調整和優化,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要盡快將部分課程的開設時間從大四學年調整至其他學年。
第三,加強教材建設力度,強化實踐教學環節。一方面,結合師資團隊教學科研專長和地方文化旅游特色,借助各類教學創新平臺,整合本校、旅游行業、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及其他高校的智力資源,推進旅游管理專業教材建設工作。另一方面,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活動過程中,應以提高實訓課時比重、豐富實踐教學手段、改善實踐教學效果為目標,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完善實踐教學考核機制、加強鼓勵引導等手段,逐步提高相關課程對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利用程度。
第四,推進校政行企合作,優化實踐教學條件。一方面,在積極推進校政行企合作的基礎上,優化校外旅游實習實訓基地的類型結構、功能結構和地域結構,完善旅游實習實訓基地合作機制,為開展旅游實踐教學提供良好的校外實習實訓條件,使得旅游實習實訓基地能夠被高頻次、高效率地應用于實踐教學中。另一方面,在完善校政行企合作機制的基礎上,拓寬校內實訓室建設經費的來源渠道,完善校內實訓室類型,更新校內實訓室設施設備,為開展旅游實踐教學提供良好的校內實訓條件。
第五,增加師生交流渠道,完善教學管理體制。一方面,通過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安排專業教師承擔班級專業輔導任務、組織師生交流會議等途徑,構建靈活便捷、形式多樣的師生交流平臺體系,為在提升教學質量、參加學科競賽、推進社會服務項目等方面開展師生合作提供便利的溝通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在加強師生思想教育的基礎上,根據教學條件、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的變化,及時地完善教學管理體制;同時,還應嚴格執行各項教學管理制度章程,進一步改善教風和學風。
參 考 文 獻
[1]魏小安,厲新建.旅游管理專業建設若干問題思考[J].旅游學刊,2005(S1):30-33.
[2]Ivan Ko?i?. Can tourism development induce deterioration of human capita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9(77):168-170.
[3]馬勇,童昀.旅游管理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的價值訴求與實施路徑[J].旅游學刊,2020(35):3-4.
[4]馬梅花.民族院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建設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20:10-11.
[5]孔亞麗.內蒙古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專業滿意度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7):106-107.
[6]荀志欣.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教育的現狀與創新發展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7):177-178.
[7]TOSUN C. Host perceptions of impacts:A comparative tourism stud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231-253.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Perception
Wang Guanxiao, Zhang Youyin, Li Yongxia
Abstract? Based on the grasp of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status quo of th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Yuncheng University as a case, and based on the students’ perception evaluation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udents’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their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staff,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quality, it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ourism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advantage of th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of Yuncheng University lies in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staff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while the relative disadvantage lies in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he quality of its major includes a small number of teachers, weak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and the feedback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o this end, measures such as expanding teacher training channels, strengthening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and increasing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channels should be taken in the fut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ourism management.
Key words?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evaluation index; student perception
Author? Wang Guanxia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Zhang Youyin,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Li Yongxia, Yuncheng University
作者簡介
王冠孝(1983- ),男,運城學院黃河文化生態研究院、文化旅游系副教授,理學博士(運城,044000);張佑印(1981- ),男,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休閑與旅游學院副研究員,管理學博士;李永霞,運城學院
基金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山西省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18YJC790160);山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規劃課題“供需匹配視域下山西省高校旅游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研究”(GH-21035);運城學院教學改革創新項目“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優勢和特色培育研究”(JG201902),主持人:王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