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亞娟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堅持理論創新”作為黨百年奮斗形成的寶貴歷史經驗之一,強調了理論創新對于黨和國家建設的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一直致力于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這是百年大黨永葆青春的活力源泉,也是黨的制勝之道和重大使命。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
一、理論創新的本質要求
理論創新就是在對原有理論批判性發展的基礎上,依據新的實踐探索新的規律,通過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提出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論斷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人類思想史上迄今為止最具有科學性和真理性的理論體系,就是因為它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理論品質。
理論創新本質上是對原有理論進行合乎邏輯的延伸,是對原有理論作出的批判性繼承和革命性揚棄,創新形式和途徑可以有多樣化選擇,但內容不能與原有理論相割裂,更不能搞歷史虛無主義的全盤否定。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遵循堅持和發展的辯證統一,堅持是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發展是堅持的目的和體現。不講堅持的發展是憑空杜撰,可能“新異”但會走樣甚至背離;不講發展的堅持是刻舟求劍,既阻滯了事業發展,又扼殺了理論活力。
“堅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邏輯前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要義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并運用貫穿于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價值工具,沒有“發展”就會犯本本主義錯誤,把馬克思主義僵化、教條化,那就談不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曾要求全黨既要學習馬克思又要超過馬克思,意即既不丟老祖宗又要說新話,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發展”要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依據,針對新實踐課題提出新觀念和新論斷,并以此來指導實踐活動,獲取實踐經驗,并將這些經驗總結升華為科學理論。
自黨成立以來,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在理論創新上實現了三次“歷史性飛躍”,每一次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原有理論的突破性發展,分別創立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豐富的創新理論,既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又在各個歷史時期成功地指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實踐。
二、理論創新是百年大黨的制勝之道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不同歷史時期,始終高度重視理論指導并善于進行理論創新,所以黨能夠團結帶領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奮進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都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理論創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制勝之道。
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中國共產黨人在因“中國向何處去”的歷史問題而引發對救國救民的真理探索時,不僅堅定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而且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并在此基礎上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縱觀黨百年來苦難輝煌的歷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黨肩負不同的歷史任務,面臨不同的矛盾問題,正是依靠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的科學指導,這些任務和問題才得以很好地解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而馬克思主義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的理論品格。
建黨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將思想建黨和理論強黨作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措施,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在黨的建設實踐中延續著理論創新的進程。一方面,理論創新為黨進行思想建黨和理論強黨提供了寶貴的思想基礎,另一方面,理論創新又有著堅實的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黨通過總結實踐經驗揭示發展規律,并注重將實踐經驗進一步升華為理論內容,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實踐性和真理性的科學價值。
三、理論創新是百年大黨的重大使命
實踐發展無止境,理論創新就無止境。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已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已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給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歷史課題,這就要求當代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秉承理論創新重大使命,結合歷史經驗,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新。
把準時代脈搏是理論創新的基本前提。時代是思想之母,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理論,理論創新只有把準時代跳動的脈搏,才能及時回應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緊跟時代躍動、把握時代主題是理論創新的基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面臨諸多重大課題,特別是要科學解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黨必須時刻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完善自己,引導并推動理論創新步伐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保證并促進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扎根社會實踐是理論創新的活力之源。實踐是理論之源,理論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理論創新要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離開了實踐活動,理論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使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是檢驗和發展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認識論。“為學之實,固在踐履”,獲取真知的唯一途徑應當是通過親身實踐直接來確證。理論創新要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總規律,扎根社會實踐,強化實踐思維,增強實踐能力,用實踐經驗為理論創新開辟道路,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胸懷兩個大局是理論創新的戰略要求。當前,伴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方興未艾,作為長期執政的大黨,中國共產黨當前面臨的挑戰和考驗仍然是嚴峻的。對此,該如何去應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站在時代前沿觀察思考問題,把黨和人民事業放到歷史長河和全球視野中來謀劃,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中國共產黨人要運用馬克思主義者的胸懷和視野,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既要有世界眼光,在世界空間的坐標系中定位自身,又要有戰略思維,在現實發展的大格局中透視未來。唯如此,理論創新才能彰顯開放性和時代性的價值內蘊。
提升理論修養是理論創新的內生保障。從一定意義上講,黨員干部理論修養的深度,決定了其政治敏感程度、思維視野廣度和思想境界高度,因此提升理論修養是增強黨的理論創新能力的內生保障。一方面,要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學習經典,把住正綱,把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作為指導實際工作的銳利思想武器,增強思想上的辨識度和政治上的堅定性。另一方面,要堅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這一重要思想作為引領中國、影響世界的思想火炬,必須深學篤行,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為推進理論創新提供根本思想保證。同時還要繼續發揮黨進行理論創新的優勢和經驗,傳承和轉化好黨在理論創新方面形成的科學方法,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互動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責任編輯:劉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