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曙海

未來五年是江蘇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鎮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我們將把學習貫徹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對標對表省黨代會明確的“三大光榮使命”“六個顯著提升”“九個方面重點工作”等目標任務,結合鎮江實際創造性地抓好落實,努力在新時代“趕考”中展現新氣象、交出好成績,推動“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的城市愿景日益展現生動的現實模樣。
在用新思想引領實踐中扛起新使命
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我們將倍加珍惜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長期堅持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
堅定政治信仰,做到思想自覺。更加堅定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總指引、總遵循,始終沿著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正確方向堅定前行。深入學思踐悟新思想,在真學上下功夫,自覺同新思想對標對表,深刻領悟新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要求、基本內容,深刻領悟新思想的科學體系和原創性貢獻,牢牢把握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真信上見真章,用心感悟新思想的真理偉力,增進情感認同,做新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在真用上求實效,堅持以新思想定向領航、向新思想尋策問道,真正把忠實踐行體現在履職盡責上、體現在服務發展上、體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努力把新思想深深鐫刻在鎮江大地上。
強化政治擔當,做到政治自覺。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發自內心地擁護“兩個確立”,旗幟鮮明地踐行“兩個維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對黨絕對忠誠體現在時時處處事事,不折不扣地保證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鎮江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胸懷“國之大者”,做到行動自覺。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準確把握“兩個大局”,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堅持把服務國家戰略與推動鎮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大局中找準鎮江定位、發揮鎮江優勢,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以鎮江擔當為全省、全國做貢獻。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干出新成效
“十四五”時期是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們將聚精會神執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市。聚力培育產業鏈群,落實“鏈長制”,加強產業聯動、資源統籌,推動資源要素向“四群八鏈”主導產業集聚,針對性延鏈補鏈強鏈,力爭“十四五”末形成4—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聚力優化空間布局,圍繞“一體、兩翼、三帶、多片區”,謀定而后動,有力有序分步推進官塘創新社區、興隆港產城融合發展區、句容樞紐經濟區等“九大重點片區”戰略載體建設,爭取用10—15年甚至更長時間建成。與構建戰略載體有機結合,加快整合提升省級以下開發園區,推進“一園區一主題”,久久為功培育產業集群,使園區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聚力推動綠色發展,深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注重項目招引的“含新量”“含綠量”“含技量”,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企業”,加快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退出低端落后產能,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實現新興產業產值占比提升至56%。聚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和“不見面審批”改革,加強和改進幫辦代辦服務,落實減稅降費、惠企紓困政策,著力打造“鎮合意”服務品牌,加快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堅持不懈推進創新驅動。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充分發揮鎮江科教資源密集優勢,培育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實行“揭榜掛帥”制度,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創新生態,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深入實施人才“鎮興”行動,從細微處完善人才服務,傾一城之誠意聚天下英才,力爭未來五年內導入大專以上學歷畢業生10萬人,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600人,為鎮江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支撐。
矢志不渝推進融合發展。加強統籌協調,接力推進區域協同、城鄉一體、軍民融合發展;發力推進主城區組團一體發展,做優生活性服務業、做強生產性服務業,持續提升主城首位度。堅持“外聯一體、內聚成核”,向外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把融入南京都市圈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最現實機遇,在產業協同、資源共享、環境聯治等方面深化合作,謀劃建設G312產業創新走廊,吸引科創資源集聚;向內著力暢通“交通脈絡”,加快構建市域高效聯通交通網絡體系,打通“斷頭路”,建設“聯網路”,提高交通通達度。
在筑牢安全發展基石上彰顯新擔當
進入新發展階段,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依然嚴峻。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在保持“穩”的前提下奮力求“進”,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現代化建設穩步前進。
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始終保持“隱患無處不在,成績每天歸零”的危機意識,把安全發展理念貫穿到工作全領域、全過程、各環節,高度警惕各類風險,未雨綢繆做好應對預案,提高風險辨識和處置能力,及時阻斷不同領域風險轉化通道,嚴防非公共性風險擴大為公共性風險、非政治性風險蔓延為政治風險。
積極有效化解風險。持續對重點領域、重點風險開展深入整治,加快化解存量,有力遏制增量。毫不放松地抓好金融債務風險化解,強化“化債也是政績”的理念,更大力度地壓降債務規模和融資成本,推動債務管理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持之以恒地抓牢安全生產,持續排查整治燃氣、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領域安全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慎終如始地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織密筑牢防控屏障,堅決守住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及時妥善處置房地產、產業鏈等領域風險事件,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著力推動長效常治。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健全落實風險防控“四項機制”,推動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轉型。深入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抓緊抓實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切實提升全社會風險防范意識和源頭防范能力,確保風險隱患可防可控、隨時在掌握之中,把各類風險化解在源頭、消滅于萌芽。
在推進共同富裕上實現新作為
鎮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中上游,是宜居宜業的幸福城市,有基礎、有條件、有責任在推進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列。
全力以赴把“蛋糕”做大做好。正確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通過全體人民共同奮斗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又堅決防止兩極分化。堅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堅決革除束縛創新創業的體制弊端,使有夢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各類市場創業主體不斷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通過創新創業走上致富路。加大支農力度,深入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千方百計把“蛋糕”切好分好。持續改善和保障民生,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拓寬低收入群體增收渠道,堅決兜牢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地辦好民生實事,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效率,更好滿足民眾需求。大力發展慈善事業,鼓勵引導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向上向善、關愛社會,興辦社會公益實體,為推動共同富裕“添磚加瓦”。
在錘煉過硬能力作風上展現新氣象
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性的因素。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必須發揚自我革命精神,練好內功、提升修養,努力成為能擔重任的好干部。
提振奮勇爭先的勁頭。強化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意識,將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作為“指揮棒”,自覺摒棄不合時宜的傳統思維,敢于同先進比高下,敢于跟自己“較勁”,努力在橫向比較中進位突破。
提升干事創業的能力。切實增強“八項本領”,錘煉“五個過硬”,提高“七種能力”,發揚工匠精神,沉下心來鉆研業務,提高與履行領導職責相匹配的能力水平,使各項決策部署既符合實際又富有創新。
弘揚真抓實干的作風。提高謀事能力,把每個決策事項都謀深謀實、抓緊抓實,精細算好招商引資、城市建設、民生保障等資金平衡賬,確保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強化責任擔當,敢于堅持原則,勇于正視問題、用力解決問題。堅持一抓到底,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園區整合優化、國資國企改革、人才人口導入等重點難點工作,久久為功、確保見效。
營造風清氣正的氛圍。加強廉潔政府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廉潔從政、高效勤政,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管住用好公共權力,守牢廉潔自律底線,嚴防腐敗問題發生,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