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任遠

若干年前,我曾受邀報了一個免費的Javascript編程訓練班。這是一個全英語授課的課程,除了有實地的課堂外,還有跨國連線。老師是一位IT工程師,在課程開始時,他甚至許諾,學完這門課之后,也許就有足夠當專業“碼農”(電腦編程人員)的謀生技能。
我當時已同時打贏兩場語言自學“戰爭”,心氣比較高,就上了他的“船”。
沒過多久,因為疫情的原因,這個免費的編程訓練班就改為了線上。更重要的是,這個工程師沒過多久便全國到處飛,在這里開一兩節課,在那里又開一兩節課。對于一個希望能系統了解一門編程語言的初學者來說,實在是感到凌亂。更尷尬的是,課程開始前老師還跟我吃過飯,見面還認得我是誰,但是過了幾星期后,再次在課堂上見面的時候,他竟然忘了我是什么人。
還好,筆者在小時候學過VisualBasic和C語言等,實際上Javascript的一些概念也差不多,譬如“變量”“字符串”這些,只要學過計算機語言的人,基本上都懂。老實說,在課程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是能學到一點干貨的。但過了幾節課,我就發現自己的水平跟實際操作還相差很遠。
懂概念是一回事,在宏觀上明白它的運作原理和在IT方面的作用不難,但是要真正投入實際用途,卻并不容易。初學者要登錄課程制定的網站平臺,然后通過這個“網絡學院”平臺接受課程。要是導師不在自己所在城市的話,那么就只能通過這個“網絡學院”連線上課。
直接說,導師與其說是教授Javascript技術的人,還不如說是一個不斷到各個城市為這個“網絡學院”拉粉絲的人。這個平臺跟導師之間是否有某種利益關聯,我不敢判斷,但是這種授課方式給人一種更加像是為平臺賺流量的感覺。
之后,我又通過網絡尋找一些免費學習Javascript的視頻。除此之外,網上的編程語言興趣群組數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隨著進度長期緩慢,我學習Javascript的熱情越來越低了。
我發現這些課程都有一個特點:當真正講到一些關鍵環節的時候,課程就結束了。要想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當然要注冊這些視頻提供的網站平臺,然后在上面獲取一些付費內容。又或者,一些提供免費編程語言學習的課程,里面摻雜有大量的電子貨幣和區塊鏈的內容。
在國外某個視頻網站上,一名從事過多年電腦編程的視頻博主就質問,為什么非得要成為編程人員呢?你知道編程人員在黑暗狹小的房間里每天干活十幾個小時,有多辛苦嗎?而且,你知道,要成為一名編程人員的話,要參加多少收費高昂的“訓練營”(bootcamp)嗎?
那時我終于明白了,這么多“免費”的在線課程,也許最終引向的就是一個—收費的訓練營。
除了編程語言之外,實際上各類外語培訓也是。出于對本行業的強烈危機感,以及基于“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和“掌握越多實操技能,謀生渠道越多”的自學架構,我嘗試一天同時背誦波蘭語、法語和拉丁語的單詞和語法,還下載了大量的小語種學習軟件。
當真正講到一些關鍵環節的時候,課程就結束了。

當我學不動的時候,我就去視頻網站上看一些“多語種專家”的“正能量”演講。譬如,一個意大利人能說流利的波蘭語、俄語、法語和日語,然后他每天都會分享一些如何同時學會三門語言的技巧。
久而久之,我就發現了其實這是一個“洗腦”的過程。這個意大利視頻博主,實際上是在對聽眾實行一種心理暗示,給他們畫一個大餅,然后讓他們不斷地聽他的視頻演講。說句不好聽的話,其實這意大利博主,就是在炮制某種“毒雞湯”。有時候我必須承認,自己的各種自學計劃,甚至影響到正職工作。
我想起了一個曾經認識的西班牙哥們,他老是把自己反鎖在睡房里,不時傳出自言自語的低聲。后來我發現,原來他用的是“心理暗示法”,不斷用暗示自己的方式來獲得學懂日語的能力。
在職場普遍的不安全感驅使下,自我進修和學習確實可以理解。我發現自己的自學計劃,有一部分出于興趣(小語種),另一部分(Javascript)則純粹是出于對未來的憂慮。也許,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我應該更專注于一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技能了。
責任編輯 謝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