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動畫造型設計過程中,解決視覺上的溝通問題有多種方法。動畫造型設計要能與人溝通,表達設計者的想法并產生共鳴。常規方法對于調動學生能動性效果不甚理想。藝術如果要創造美,藝術家必須有大量視覺思維活動。如果要創造美,視覺就必須有所選擇和組織;要想使一種無形的東西成為可見的,就必須捕捉和把握它的本質特征。
關鍵詞:視覺思維;動畫造型設計;圖形符號;圖形組合
視知覺就是視覺思維。視覺思維有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人類與生俱有的認識事物的視覺思維;另一個層次是在知識體系支撐下的視覺思維,這種視覺思維帶有一定的專業性,需要后天的專業訓練,即使是極具天賦的藝術大師。魯道夫·阿恩海姆在其《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一書中談到,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視覺思維是指創作者積極的探索、選擇、對本質的把握、簡化、分析、綜合、補足、糾正、比較并做出識別。
視覺思維始終貫穿在人類的視覺藝術創作中。縱觀中西方不同流派不同時期的視覺藝術作品可以清晰地發現視覺思維具有歷史性、地域性特點。到了今天,新媒體、新技術的出現使視覺藝術作品的面貌出現了多樣化的局面。無論是在繪畫、雕塑、版畫這些傳統的視覺藝術領域、還在是在圖形設計、插畫設計、動畫等視覺藝術設計領域,創造性思維在藝術創作中尤為重要。視覺思維訓練在教學中被逐漸重視。視覺思維訓練在圖形設計、插畫設計領域都已形成了成熟的教學體系。
一、視覺思維習慣在教學中的培養
(一)左右腦思維的特點
沒有形狀就沒有視覺思維,而對事物形狀感知是右腦的功能。用一個曼陀羅花圖可以非常清楚地說明了大腦的兩個部分是如何處理信息的:在右圖曼陀羅花圖中,左腦在分析花時是怎樣進行科學分解的——理性分析,然而,右腦把花作為一個整體感知——感性認知。學生對細節執著,對整體形狀的感知模糊是左腦與右腦糾纏的過程(如圖1)。
如何在創作過程中擺脫左腦的干擾,讓右腦進入視覺思維狀態?不論是討論人類的左右腦功能還是討論視覺思維,都離不開兒童時期繪畫的案例。凡是知覺對象,從一開始起,就已經是概括性。如果我們想在繪畫作品中看到視覺思維的痕跡,就必須去尋找那些結構上較簡化的形狀和關系,因為只有它們才能明顯地呈現出概念及標示物的特征,這樣一些形狀和關系最容易在心理發展的早期所完成的作品中找到。從兒童畫可以看出當兒童打算描繪一件物體時,是通過他們所能掌握的形開始,運用形狀和色彩的所有方面和特性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義。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藝術教授艾德華在其系列叢書 《在黑暗中繪畫》中,詳細介紹了關于右腦繪畫訓練的三種方法:其一是倒著畫;其二是像暴風一樣繪畫;其三是以蝸牛的速度繪畫。這種訓練的方法的目的是讓學生記住右腦繪畫的感受,找到自己在繪畫過程中膽怯的原因。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以便在后期的視覺思維導圖、角色動態中感同身受。
(二)動畫造型符號特征視覺思維培養
如何讓角色傳達出獨有的符號信息,易于識別?阿恩海姆提出:“物體的形狀愈是復雜,在視覺思維過程中它被分離出來的可以性就愈小。”一種符號必須能為某一類事物或某一類力的作用方式賦予具體的形狀。在動畫造型設計中對于形狀概念的把握是具體事物突出的形式特征。在動畫造型設計領域,人類視覺思維對于有意義的形狀感知較為敏感。如圓的形狀感知是溫和、三角型的感知是尖銳、方形的感知是穩定。不同的形狀傳達不同的視覺信息。具有符號化特征的動畫造型不僅僅是幾個圖形的組合,它還是指塑造的動畫角色要有區別于同一類型的特定形態,能傳達出獨有的符號信息。強調造型的符號化目的是為了使每一個角色的個性更突出,易于識別,但又要防止概念化傾向。外形符號的選擇與創造必須始終清楚表現它所承載的是什么。
為了便于學生直觀理解符號化特征,在角色創作過程中通過圖形組合。在圖形的基礎上表達情感,這就是動畫角色設計中特有的圖式。動畫角色有一個獨有的特征:其造型本身是創作者精心設計的,完全不必拘泥于現實世界中事物的外形,有極大的創作空間,其造型更要與角色性格、甚至與故事情節發生緊密的聯系。經過了夸張和幻想使動畫角色個性更鮮明獨特,沒有了現實邏輯的拘束,作者可以海闊天空地去想象,創造角色最為鮮明的特點,這樣,動畫角色常常掌握許多常人不及的“神力”,這樣的設計,動畫角色比一般現實形象在劇情里更容易突顯出來,留在觀眾記憶中。
任何角色設計本身都是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符號特征非常重要,造型的符號特征取決于形與形之間的組合方式。組合過于簡單,造型會顯得呆板;組合過于復雜,符號特征就不明顯,不易識別。而符號特征發現的靈感不是憑空而來的,它依賴于對觀察對象的理解并展開豐富的聯想。聯想是發現的關鍵。聯想又分為形象聯想與意象聯想。這兩種聯想方式都可以使用在動畫造型設計的視覺思維培訓上。通過導入式“發現”練習,調動了學生視覺發現的積極性,符號特征只要留意便隨處可見。
(三)情緒符號視覺思維培養
情緒符號表達與動畫角色的表演以及動畫場景氣氛的表達息息相關。繪畫不僅僅是符號,但符號可以被應用在繪畫的情感表達中。與符號相關聯的情感能夠被觀者接受,并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當我們想到“乞丐”名詞時,我們的思維會呈現出這樣的符號——彎曲的脊背、高舉齊眉的手。視覺思維發現的是形狀,而我們要從形狀里提煉本質的情緒符號。在動畫造型領域內常用“半袋面粉”來類比角色,通過視覺符號給予“半袋面粉”情緒表演(如圖2)。這樣的符號看起來是靜止的,但它們代表了抽象的情感,這些符號可以作為情緒的記錄手段,當被使用到動畫造型設計中的,它們可以通過潛意識幫助觀者感受符號與之關聯的情緒。
(四)思維導圖習慣培養
阿恩海姆認為:“思想是借助于一種更加合適的媒介——視覺意象——進行的。而語言之所以對創造性思維有所幫助,就在于它能在思維展開時,把這種意象提供出來。”由此可見,語言轉化成文字在視覺思維導圖呈現是我們在創作時不可缺少的環節。
動畫角色設計在開始之初,羅列動畫角色設計清單,設計師依據設計清單展開設計。視覺思維導圖是展開設計的第一把鑰匙。
繪制思維導圖,需要發散思維。導圖發散的成功與否也決定角色在設計中的成功系數。首先我們要依據設定角色關鍵詞(如圖3),將關鍵詞放在頁面的中心,圍繞這個關鍵詞按照動畫造型設計要素展開頭腦風暴,以打開思緒大門。傳統的頭腦風暴由多人組成,但一個人使用這種技巧,頑皮有趣、充滿幻想的以圖案為基礎的視覺導圖會更加有效。
一個成功的造型設計概念產生于許多構思和想法。在設計開始的時候,我們會把能想到的與造型相關的詞語羅列出來,然后賦予它們基本的圖形草圖。
視覺思維草圖是指依據思維導圖表,賦予他們基本的圖形草圖。具體的做法是拿出筆和紙,開始快速勾畫小篇幅草圖,在勾畫小篇幅要有時間限制,以20分鐘為例,至少要快速勾勒20幅草圖,并把這些草圖放置一起以便比較(如圖4)。制作組合與連接,給那些固定的、常規的方法注入新的活力。通過變形、簡化、替換、夸張、裝飾等方法應用到概念草圖中去。除了用上述的方法之外,設計師還要通過“發現”主題練習充實資料庫。
學生在繪制思維草圖時,必須對概念的具體形態做出初步的想象。但這種尋找或選擇又不是隨意的,在選擇時必須要隨時想到現象中哪些典型的方面或部分能集中地揭示自身。同時,又要隨時拋棄那些模糊不清的方面,防止不必要的重復,并在比較中完善、修剪、修正。意象愈具體,它展示出的特征也就越多,觀看者也就愈不容易明確究竟它的哪一種特征是主要的。所以在繪制思維草圖時,盡量避免陷入細節特征的刻畫。通過頭腦式的思維導圖打開思緒,按照導圖繪制草圖。動手把設計草圖補充、組合、提煉,讓設計成形。當視覺思維草圖完成后盡量縮短思考時間是很重要的事情,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成品的設計上。
二、視覺思維在角色造型中的使用手法
在成品設計之初,首先要設定動畫造型風格,動畫造型的風格也是動畫造型的層級,而形象層級是指各個形象的不同簡化程度和逼真程度。動畫造型的層級包括標志型、簡單型、明顯型、搞笑形、情感型、真實型。依據學生造型基礎選擇不同類型風格,如情感型動畫風格,角色的面部表情、動作和骨骼結構非常逼真。觀眾要與這樣的角色產生情感聯系。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要有更為逼真的人體比例和豐富的面部,初學者若要選擇這種類型,自然還有一些路要走。形狀、大小、變化是動畫造型的基本要素,一個動畫角色的頭是圓的還是方的,在角色說話之前,這個整體形狀就會顯示出他的性格。學生首先要知道怎樣把動畫的形象分解為一些基本形狀。簡單的形狀構成了簡單的形象,將形狀組合起來,還可以構成更為復雜的動畫造型。所以在動畫造型設計過程中,視覺思維對形狀、大小以及形狀大小之間組合變化的判斷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設計過程中選擇何種工具來鍛煉視覺思維的一個環節。
(一)圖形組合手法
圖形組合方式是在設計動畫造型過程中,通過組合尋找可行性方案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早在13世紀就出現了,以基本的三角形、長方形等圖形為基礎,從中聯想變化成人體或者動物的圖形。19世紀的美術教學中也提倡以幾何圖形為先導的教學方法。阿恩海姆對這種從基本的圖形骨架聯想變化出事物的形象的手法是肯定的。事實上,藝術家在創作一件作品的開始,總是先總體,在總體的基礎上進入細節刻畫。
在動畫造型設計課程中,傳統圖形組合的方式是尋找動畫造型多變特征符號的方法。通過豐富多樣的組合方式,能夠尋找可把握的臉型,并對角色符號特征加以修飾。圖形組合表雖然是在闡述臉的圖形組合符號表達,也適應于動畫造型體形組合上,但種組合方式不夠明顯。為了更直觀、靈活地使用這種方式,我們嘗試用剪紙的方式,基本圖形要有大、中、小的區別,對外形并不嚴格限制。學生通過圖形組合的方式,在圖形的外形上區別并不明顯,只是在組合的形式上做了一些大、中、小和方向互換,參照圖形組合聯想,依據視覺思維導圖設計的三個不同造型(如圖5)。不同的學生因為視覺感悟力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圖形組合僅在組合的方式上稍有變化也會衍生出不同的造型。
(二)合成拼貼
合成拼貼手法是從拼貼畫的藝術形式獲得啟發,拼貼畫一直是個重要的藝術手法,當想法、圖像、符號和色彩在空間里并置的時候,可以直觀展現。設計師依據組合進行視覺思維分析,使動畫造型設計進一步深入,當設計者在完成剪紙組合環節確定造型后,造型的細節深入需要在合成拼貼環節進行色彩嘗試。
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廣泛應用在視覺設計、藝術創作中。選擇不同的材料,如印刷品、照片、紙張或布加以整理拼貼,設計師會選擇不同的圖案和形狀,拼貼成動畫角色造型,這種方法不僅有助于我們快速地把握造型的色彩設置,還可以通過這種手法提煉造型符號,如《超人總動員》造型設計就是通過合成拼貼的手法來檢驗造型(如圖6)。
在角色造型設計過程中,除了以上所列舉的方法外,我們還應該在設計中多借助新的工具。新的工具與手法是每一位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尋找設計思維的途徑,手法越多則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三、結語
上述的視覺思維教學嘗試,所依據的理論基礎與方法是借鑒視覺思維在繪畫、圖形設計、插畫設計等領域既成的案例,目的是通過這些方法開闊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設計中尋找視覺靈感。課堂只是學習的一小部分,在課外的時間學生對外界視覺思維靈感的汲取往往被網絡、電視占用了大多的注意力。如果仔細觀察留意周圍一切熟悉的事物,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啟發,處處留心,有助于將不同元素拼湊在一起使其形成新的視覺思維,表達更為豐富的內涵。創意思維可以來自任何地方,但如果不去尋找什么也發現不了。
視覺思維訓練是一種有目的、系統的教學方式,在角色造型設計中,借助視覺思維的基本方法,結合具體的創作練習,從而設計出具有良好傳播性的角色造型。當然,藝術教育工作者應該著力于把視覺訓練看作是教育工作者做好自己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為只有那些對感性形式的本能反應能力得到很好訓練的學生(而不是那種能力受到壓抑的學生),他們的設計之路才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阿恩海姆.視覺思維——審美知覺心理學[M].滕守堯,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2]維根.視覺思維[M].孫楠,張偉,譯.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3]勒普頓,科爾菲利普斯.跟著我找設計想法[M].于軍,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4]視覺藝術研究所.插圖創意設計手冊[M].黃雷鳴,毛興華,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5]斯坦奇菲爾德.迪斯尼動畫黃金圣典[M].孫倩,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6]艾德華.像藝術家一樣思考[M].張索娃,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2.
[7]艾德華.在黑暗中繪畫[M].張索娃,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2.
[8]杉浦康平.造型的誕生[M].李建華,楊晶,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9]王強,李玉波.圖形語境[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
[10]鄧福星.造型藝術原理[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邵向前,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助教。
編輯:宋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