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彬,夏 超
(河南理工大學 財經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破解我國“三農”問題的關鍵點,鄉村振興是實現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部署。河南作為傳統農業大省,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河南農村人口為4 428.7 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44.57%。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河南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當前,制約河南鄉村振興的主要障礙仍是金融服務不到位問題。普惠金融能夠向農村地區直接提供金融服務,提高河南農村居民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通過強化金融支持促進河南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及其生產效率的提高。因此,對普惠金融支持河南鄉村振興動態效應的研究,可以探索出普惠金融支持河南鄉村振興的可行性路徑。
1.普惠金融的內涵。普惠金融最早在聯合國2005國際小額信貸年會上被提出,是一種可以有效為貧困地區及低收入地區人群提供服務,并擴大其金融服務可獲得性的一種金融體系。Asli(2007)[1]認為普惠金融要體現金融服務體系中精準支持作用,將金融支持作用發揮在各個地區和產業。Priyadarshee A和Hossain F(2010)[2]則認為普惠金融應體現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公平思想和社會責任。Sarma 和Pais(2011)[3]對普惠金融的定位是保證在經濟體系中存在的所有成員,都可以合理有效地得到正規金融服務。高彥彬(2014)[4]提出,普惠金融是為全社會各個階層與各種客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的新型金融體系,這種包容性金融體系要求一國對絕大多數人開發金融市場。
2.普惠金融的作用。Demirguc(2006)[5]提出,普惠金融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可以直接使受益人群更易獲得金融支持。李明賢和葉慧敏(2012)[6]的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的發展程度,可以通過金融覆蓋面的擴大進一步提高金融支持效率。徐強和陶侃(2017)[7]根據對中國各個省份普惠金融數據分析發現,推廣普惠金融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能夠有效促進經濟進步。Linyang Li(2018)[8]認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會帶動其他產業鏈條的不斷完善和改進,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的階段性發展。郝云平等(2018)[9]通過省際數據運用空間自回歸模型研究發現,普惠金融對經濟增長有著正向促進作用。Wenwu Xie(2020)[10]分析了普惠金融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發現普惠金融可以為低收入人群帶來經濟上的正向作用,有利于低收入家庭的財富積累。
3.普惠金融的評價。Kangni(2011)[11]提出,對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進行測評,要結合所服務地區的政策指引、地理因素、產業結構和環境因素等各項因素來體現。Dhrifi(2015)[12]對普惠金融包容性各項因素在指數中的占比進行了詳細測算,發現包容性指標并不是單一發揮作用。蔡洋萍(2015)[13]分析發現,不同區域因為地理因素、經濟環境、政策指引和產業結構的不同,導致普惠金融發展的模式也不一樣,需要因地制宜根據具體情況對后期普惠金融發展軌跡進行調節。Cuestas(2017)[14]提出,可以通過享受到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人數占比等指標,來測度普惠金融的覆蓋面。
4.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的關系。王修華(2019)[15]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構建多元化的普惠金融體系。譚凌燕(2020)[16]論證了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建議要深化普惠金融體制改革,健全普惠金融組織運行機制。潘登等(2020)[17]認為,根據普惠金融服務的不斷優化和因地制宜策略的選擇,可以探索出金融如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路徑。熊正德等(2021)[18]提出,隨著普惠金融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強,對鄉村振興發展的正向作用會越來越明顯,普惠金融對鄉村經濟、文化和生態建設都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
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普惠金融的內涵、作用做了不同維度的研究,而對如何有效發揮普惠金融作用的結論尚未完全統一;國內大部分學者的研究結論均指向了普惠金融可以支撐鄉村振興。但由于鄉村振興戰略提出時間相對較短,對此類指標的選取也并不統一,且對鄉村振興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貧困地區,對各省市的相關研究普遍不足。特別是,對普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效應的研究相對較少,無法體現普惠金融支持在鄉村振興中的有效作用。基于此,本文選取了河南省各城市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的指標,對普惠金融支持河南省鄉村振興的動態效應進行實證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普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現實作用。
普惠金融的指標選取,學術界尚未形成完全統一的標準和體系,因為普惠金融在各區域的發展不完全一致性,需要對各地的經濟情況和地理、政治因素綜合分析。本文結合河南省實際情況,對普惠金融效用的評價指標主要由保費收入、金融機構年末存款和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來分析,具體指標采用的是區域保費收入對區域內人口的占比和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對GDP 的比值來衡量;可使用性標準通過對個人年末存款、個人年末貸款等指標來分析,具體指標采用的是人均存款、貸款余額水平等來測度;普惠金融的可獲得性主要通過金融機構的數量、金融從業人員數量分析,采用的具體指標為金融機構對區域面積的占比和金融從業人員對區域人口數量的占比來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河南普惠金融效用評價指標
鄉村振興的指標主要通過參考鄉村振興戰略所規劃的小康社會指標體系及新農村建設指標評價體系相關內容,結合其他文獻和河南省鄉村振興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取了鄉村振興戰略對應的五個二級指標,每個二級指標包含若干三級指標,共計17 個代表指標,建立河南省各地市鄉村振興的指標評價體系,如表2 所示。

表2 河南鄉村振興評價指標
利用灰色關聯度進行分析時,需要對各維度的指標進行權重確定,進而計算出各指標對應的綜合得分,由于指標時間跨度大且各城市指標選擇比較多,對于不確定的指標熵值法進行計算相對客觀,熵值法確定權重的步驟如下:
因所選取的指標的量綱及單位顯著不同,故無法直接進行計算,需在計算前對各項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標準化處理公式為:
確定分析數列:參考數列是指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數列,比較數列是指影響系統行為的因素組成的數據序列。設參考數列(母序列)為Y=(Y(k)|k=1,2,…,n);比較數列(子序列)Xi=(Xi(k)|k=1,2,…,n)(i=1,2,…,m)。
對變量進行預處理:由于系統中各因素列中的數據可能因量綱不同,進行這一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去量綱化和縮小變量范圍,簡化計算過程。先求出每個指標的均值,再用該指標中的每個元素都除以其均值,2,…,n;i=0,1,…,m);計算子序列中各個指標與母序列的關聯系數:X0(k)與Xi(k)的關聯系數:

記Δi(k)=|y(k)-xi(K)|則:

ρ 代表分辨系數,ρ 的取值范圍為0≤ρ≤1。
計算關聯度:將各個時間點的關聯系數求出平均值,作為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間關聯程度的數量表示,關聯度ri公式如下:,k=1,2,…,n。
關聯度排序:關聯度按大小排序,如果X1 小于X2,則說明參考數列Y 與比較數列X2相似度更高。通過計算出Xi序列與Yi序列的關聯系數,再計算出各類關聯系數的平均值,平均值γi就稱為Y(k)與Xi(k)的關聯度。
根據熵值法對鄉村振興各指標求其權重,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鄉村振興指標權重
使用灰色關聯度模型對鄉村振興五個維度求出自2009—2018 年的總體得分,如表4 所示。

表4 鄉村振興指標得分表
從表4 中可以發現鄉村振興指標中,產業興旺自2009—2015 年總體呈上升趨勢,自2016—2018年呈下降趨勢;治理有效指標自2009—2014 年總體呈上升趨勢,自2015—2018 年呈下降趨勢;其他三個維度指標總體隨著時間推移均呈上升趨勢。河南省鄉村振興五個維度的指標隨著時間的推移,總體得分表現為逐步上升的趨勢,表明河南省鄉村振興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將鄉村振興指標設為Yi,普惠金融指標設為Xj,利用灰色關聯度公式進行計算,得出二者灰色關聯度矩陣,如表5 所示。

表5 指標關聯度表
從關聯度矩陣表來看,鄉村振興指標與普惠金融發展指標的指標關聯度均在0.7 以上,說明河南省鄉村振興建設與普惠金融指標金融機構地理密度、金融從業人員密度、人均保費、存款余額水平、貸款余額水平、人均存款余額和人均貸款余額共計七個指標均有密切的關系,但通過關聯度矩陣排序表可以看出,貸款余額水平相較于其他六項,與鄉村振興五組指標的關聯度不高。
1.人均貸款余額。根據上述實證分析可知,人均貸款余額水平對鄉村振興的五組指標關聯度排名均為第一。表明人均貸款余額水平的提升,對產業興旺指標下的三級指標均有較強的支持作用,人均農業機械的數量因為資金支持提升得更為明顯,對應的農林牧漁業增加值不斷提高,產業興旺指標可以推動鄉村振興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在城鄉消費差距和文教、娛樂消費方面的支出也進一步縮小。說明發展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各指標的提升作用均比較明顯。
2.人均存款余額。人均存款余額水平指標與鄉村振興指標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關聯度排名均為第二,意味著人均存款余額水平提高對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為人均存款余額水平提高,農村居民可以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農村經濟的發展,投入更多資金提升整體居住舒適度,對治理有效指標下各二級指標所代表的產業投入可進一步擴大,進而獲得循環式的回報和收益。此外,人均存款余額對生活富裕指標的關聯度排名第三,說明存款余額水平對生活富裕的作用并不強烈,生活富裕指標下的二級指標中的水澆地面積占比和農用節水灌溉機械關聯度一般,這兩個二級指標體現了國家財政對農業農村經濟的扶持作用,政府和其他機構對此項投入較多后,農村居民在這兩方面所耗費的資金就相對較少。
3.人均保費。人均保費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關聯度排名均為第三,表明人均保費的提高,涉農保險將原本農戶承擔的風險進行有效轉移,保證了在發生災害導致減產減收的情況下農戶仍有相對充裕的應對措施。從生態宜居和鄉風文明角度來看,保險的投入增加說明涉農險種的范圍在進一步擴大,對農產品進行投保后,對自然災害和其他風險帶來的損失就有較充足的應對手段,對減少化肥及農藥的使用量,對農村地區整體的生態環境有著較好的保護,對生態宜居和鄉風文明都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人均保費與生活富裕的關聯度排名為第二,說明涉農保險投入增加對生活富裕指標的促進作用更明顯,涉農保險的風險分攤作用將原本農村居民承擔的風險有效轉移,保證了有更多的資金提升人均生活質量。
4.金融機構地理密度。金融機構地理密度對鄉村振興指標中產業興旺和治理有效這兩個指標的促進作用排名第四,金融機構的增加代表了融資渠道的拓寬和融資約束壓力的縮小,對農村經濟發展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對涉農投入有著良好的支持效應,農業化肥、農藥施用量和農業用電量的提升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因而關聯性較強。金融機構地理密度對生態宜居和生活富裕的關聯度排名第六,金融機構數量的增加和生態宜居的關聯度不大,金融機構的增加直接促進產業興旺和治理有效等指標,對生態宜居沒有明顯的直接促進作用,通過對整體產業的支持作用體現了金融機構數量增加帶來的資金支持效應,對生活富裕指標同樣是間接促進作用,因而金融機構的密度增加對生活富裕和產業興旺的關聯度不高。金融機構地理密度對鄉風文明的關聯度排名第七,說明金融機構密度的提升對鄉風文明指標的關聯度很弱,二者之間相互促進的作用就顯得不那么明顯。
5.人均存款余額。人均存款余額對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的關聯度排名第四,對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和治理有效的關聯作用排名第五位。人均存款余額的提高可以對鄉風文明指標中的城鄉消費、支出差距的縮小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表明存款水平提高,可以有更多資金進行其他文教、娛樂活動。從存款余額與生活富裕和鄉風文明的指標關聯度來看,人均存款增多并未直接體現對這兩個指標的促進作用。人均存款余額對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和治理有效的關聯度排名靠后,說明存款的持續擴大并未直接促進這三個指標的發展,存款數量的提升并未大部分投入到經濟產業和產業治理方面,說明對農村地區的產業升級重視不夠。
6.金融從業人員密度。金融從業人員指標和生態宜居關聯度排名第四,對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的關聯度排名第五,對治理有效的排名第六。金融從業人員密度反映了農村地區金融從業人員數量對區域人口面積的比例,一方面說明金融從業人員數量不足對鄉村振興的各指標均有拖累作用,金融從業人員數量不足會造成農業農村地區經濟建設和鄉村建設無法獲得高效的金融支持,對融資渠道的拓寬有著明顯的限制作用。
7.貸款余額。貸款余額指標對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關聯度排名均為第七,對鄉風文明指標的關聯度排名第六??梢钥闯鲑J款對鄉村振興的支持作用并不明顯。由于農戶及農業經濟產業對資金需求存在較大差異,不同農業產業對資金需求數量可能隨著農作物的生長周期不同而調整,但農業農村地區從業人員自身并沒有較高的金融知識和金融素養,會因為成本控制和自然環境等因素對涉農貸款的成本難以取舍。在涉農貸款的發放過程中,如果只片面追求范圍的擴大,而忽視了涉農貸款深度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會加重金融機構與農業經濟主體的雙重負擔。
從普惠金融影響河南鄉村振興的實證結果來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對河南省的鄉村振興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從整體指標來看,普惠金融對河南省農村地區的發展起到了明顯的扶持作用,相應地,普惠金融推動了河南省鄉村振興建設。從單一的指標來看,人均貸款余額、存款余額水平、人均保費這三類指標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比較明顯,這三類指標在明顯呈現上升態勢時,鄉村振興的其他指標均有明顯的上揚;金融機構地理密度這一指標對河南省鄉村振興的支持作用一般,并無明顯的強化或弱化作用,貸款余額水平、金融從業人員密度和人均存款余額這三類指標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并不明顯。
1.調整金融產品結構,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由于普惠金融總體指標對河南鄉村振興具有推動作用,因此應調整金融產品結構,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河南省各地農業作物生長周期并不相同,經濟作物種類相差較大,這就需要金融機構根據當地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針對性地設計金融產品;健全河南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因地制宜地制定農戶信用制度,使金融機構在服務鄉村振興時做到依法、合法征信;提高金融服務供給質量,直接決定了農戶對所獲得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金融服務質量不僅包括了金融產品的針對性和靈活性,還要不斷降低農戶的融資成本。
2.提高存款資金使用效率。根據前文實證分析結果,人均存款水平提高并未對河南省鄉村振興帶來顯著影響。人均存款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導致資金使用效率的降低,如果無法高效地利用農戶手中的資金,投資轉化渠道不順暢或投資信心不足勢必會帶來資金閑置。要不斷提高農戶資金的使用效率,不僅要通過政策指引,將儲蓄存款合理引導到投資渠道中,而且要通過提高農村地區的消費需求,來增加鄉村振興中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等指標的提升。
3.強化農村金融意識。在河南省大力推動普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形勢下,農村經濟主體應主動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要根據實際需求積極與金融機構進行溝通,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主動學習金融知識,提高自身金融素養,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提高對金融資源獲取的便捷性,降低資金使用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