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華
摘? ? 要: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一項新技術,可以提高小麥的產量與質量。文章闡述了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重要意義,圍繞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種子的選擇、土壤的處理和施肥、播種時間等因素,提出加強宣傳、開展技術培訓、建立綠色示范基地和加大相關部門扶持力度等推廣方式,以此推進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使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模式
文章編號:1005-2690(2022)03-0043-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2.1? ? ? ?文獻標志碼:B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小麥產量雖然整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是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小麥的播種面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對比2015年,2019年的種植面積減少了866.45 hm2。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來源,小麥的產量直接影響著全國人民的幸福生活。2019年我國的小麥進口數量達到348.79萬t,可見小麥的生產影響著農村經濟甚至全國經濟的發展,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勢在必行。
1 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意義
1.1 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
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直接影響著小麥的產量和質量。與相同的氣候、土壤環境種植的小麥相比,使用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質量要更好,產量也大大增加。因為使用新技術進行種植過程中,小麥的抗病蟲害,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會大大提高,進而產量就會大量增加。同時,由于抗害能力的提高,需要噴灑的農藥量會相應減少,小麥的質量也因此提高[1]。
1.2 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
小麥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在農村地區種植了大量的小麥作物,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提高了小麥糧食產量,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小麥的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受環境影響小,可以保證小麥正常生長,使產量得到一定保障。其不同于傳統種植技術,傳統種植技術受環境天氣等影響十分嚴重,導致產量不可控。
2 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分析
2.1 種子的選擇
優質的種子是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基礎,在選擇種子時,要根據當地的生態條件、土壤條件和市場需求選擇顆粒飽滿均勻、發芽率較高、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抗病能力強、成穗率高的優質種子。早茬麥要首選耐寒性較強、適合早播的半冬性品種,晚茬麥則應選擇耐遲播的春性品種。在播種需細心選種,將其中的小粒、病粒去除,并且還需要在晴朗的天氣曬種,以提高種子的活力、消滅種子內的病菌。在曬種時要注意不能將種子直接放在地面鋪開暴曬,這樣會使種子曬傷,而是要適當地遮擋陽光,避免陽光直曬。在曬種時,種子的厚度最好不要超過10 cm,在曬種期間,工作人員還要經常翻種子,以確保均勻曬種,整個曬種大概持續3 d左右即可。
同時,為了保證小麥的健康,需有效地防治小麥根腐病等地下害蟲,可以在曬種過程中摻入適量的特制藥劑,注意藥劑的選擇和用量,將藥劑和小麥種子拌勻后立即晾干,以促進種子更好地生長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2.2 土地的處理和施肥
土地的處理和施肥是播種前的重要準備。一般來說,最適宜小麥生長的應該是熟土、層厚、營養全面、結構良好、保水保肥力強、有機質豐富、氮磷平衡、通透性好的土壤,并且土壤pH值在6.7~7.0。此外,土壤還要較為平整,地下水位在1.5 m以下,土層深厚,耕種層厚度一般在20 cm以上,整體土壤中的有機質要保證在1.2%以上,這樣才能確保排灌自如,使小麥生長均勻一致,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2]。
對于土地的處理,先是要進行深耕處理,深耕的深度要掌握適中,以此使土壤中的養分更加均勻,還要加上旋耕工作,保證地面剩余的根茬能夠被徹底清除。還可以通過水肥管理、微生物菌劑等方法來提升土壤的肥力。
另外在播種之前做好施肥工作,滿足小麥對養分的需求,肥料比例為N肥∶P2O5肥∶K2O肥=3∶1∶3。總之,肥料的選擇應根據土壤的肥力基礎、肥料的當季利用率等進行選擇,還應該考慮到小麥的專用類型、肥料對于小麥各個位置的促進作用以及當地情況和天氣狀況。對于土地的處理和施肥是播種的前提,要認真對待。
2.3 適當的播種時間和方式
種子的播種時期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過早會造成旺苗,抗寒能力下降,在冬季或者寒冷天氣會導致種子凍傷,流失過多的養分;過晚會造成分蘗過少,有效穗數不足,影響到小麥的產量。一般來說,春性品種的播種期適宜的日均溫在12~14 ℃,冬性品種在16~18 ℃,基本播種期在10月15日—11月5日。因此,在確定播種日期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土壤情況、氣候情況等。
除了播種的時間,播種量和播種方式也是需要注意的。在播種時,要根據土壤情況和小麥的品種特征確定適當的播種量,如果是因為天氣原因導致播種日期延后,那么播種量需要適當增加。
在播種的過程中可以選擇條播方式,保證種子落地均勻、覆蓋土壤深淺一致、出苗整齊,還可以選擇撒播方式,這種播種方式適用于土質較黏重、整地難度較大的情況,但容易造成成苗率較低,并且在播種后要進行適當鎮壓,將土壤壓實,保證種子和土壤緊密接觸,避免產生死苗。
2.4 做好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小麥健康成長的重要方式,在苗期管理中,最重要也最首要的任務是除草。雜草的存在影響小麥的養分吸收,一般來說冬季前雜草的生命力最弱,容易受到藥物影響,所以在這個時候去除雜草最合適。除去雜草可以幫助小麥更好地吸收營養。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檢查小麥生長環境,如果周圍雜草過多,要定期清除。
在苗期管理中還要做好查苗、補苗工作,在小麥出苗后,麥行內10 cm以上沒有苗就意味著缺苗的情況,這時要及時補種。在補種時要選擇和之前本地塊播種相同的種子品類,先用溫水浸泡,進行催促發芽,當種子開始萌芽時,將其補種到土地中。
搶墑播種的麥田表現為干旱缺水,有的麥田雖然表面看著無差異,但底墑不足,體現為地塊出苗不全,對于這樣的情況應抓緊進行澆水,對于較干旱的麥田,可以在冬季前結合冬灌[3]。還有些地面會出現裂縫情況,會導致水分和養分加快蒸發,不利于小麥生長,在冬季時,容易由于冷空氣的進入導致小麥被凍傷,所以要及時填補裂縫,保證小麥能夠充分吸收、影響水分和營養物質。
2.5 返青期和穗期管理
返青期和穗期是保證小麥茁壯成長、影響收獲果實的重要時期。在小麥返青期需要疏松土地和澆水施肥,在小麥返青期將土地疏松,可以增加土壤的空氣流通,給小麥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促進其快速發育。根據小麥生長情況進行適當澆水和施肥工作,澆水時除了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還要結合天氣情況、降雨量等因素,例如,小麥個體發育情況較差或是旱情嚴重的地區要及時進行澆水,但是在多雨的季節不適宜給小麥澆太多水。同時在此期間還需要做好除草工作以保證小麥順利成長。
在小麥穗期要注意施肥和補充土壤水分。在此期間一定要確保水肥充足,保證小麥正常抽穗、揚花授粉、正常灌漿,為小麥豐收高產打下堅實的基礎。小麥穗期對水分的要求非常高,因為這個時期的小麥不只生長葉子和莖稈,還生長麥穗,所以這個時期的小麥生長非常快速,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非常重要[4]。
2.6 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做好綜合防治病蟲草害工作是保證小麥健康成長和小麥質量的關鍵一步。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一定要及時,一般2月底至3月初紋枯病和麥蜘蛛比較嚴重,是主要防治對象,4月底左右的主要防治對象是白粉病,隨后是紋枯病和蚜蟲,在小麥生長后期進行藥肥混噴,可以同時防治灰飛虱、穗蚜、赤霉病、白粉病、銹病等[5]。
不同種類的病害類型,使用不同的藥肥和噴灑方式,如防治紋枯病,需要病株率達到20%的時候,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75 g/667 m2,或者使用井岡霉素水劑200~300 mL/667 m2,兌水60 kg/667 m2噴防,每間隔10~15 d噴1次;對于白粉病,在孕穗至抽穗期上部3片功能葉發病率達到30%的時候噴1次,如果病情持續,可隔7~10 d再噴1次,可以使用20%粉銹寧(三唑酮)乳油30~50 mL/667 m2進行噴防。
3 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方式
3.1 改進宣傳方式和拓寬宣傳渠道
新技術的使用可以提高小麥的產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要想使該技術能夠更廣范圍的使用,就要做好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工作,改進宣傳方式,以讓更多人了解到這項新技術。在宣傳的時候可以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相關工作人員可以走進農村進行近距離宣傳,給村干部和全體農戶開展講座、演講,讓農戶了解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
除了工作人員走入農村進行宣傳之外,還可以利用媒體宣傳的形式。現代媒體飛快發展,大部分農戶都可以通過媒體獲取消息。對于小部分沒有覆蓋網絡的地區,相關政府應盡快保證網絡的全面覆蓋,大力支持相關網絡運營公司,加快覆蓋網絡進程。對于信號較差的地區,可以利用無線寬帶解決網絡問題。
對于大多數實現網絡覆蓋、能夠正常使用媒體的地區,可開展多種多樣的宣傳工作。可通過電視新聞頻道進行宣傳,或利用報紙、宣傳手冊等方式宣傳。另外,加大現代媒體技術的應用,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群眾使用頻率較高的平臺上宣傳,政府可以要求相關平臺定期推送農業知識,或者鼓勵相關專家在平臺上進行宣講直播等。通過各種各樣、人們可以接觸到的方式進行大量宣傳,推廣工作就會取得很大的進展。
3.2 做好技術培訓工作
做好技術培訓工作是推廣的有效措施,即使農戶通過各個渠道了解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和新技術的價值,但是農戶不會使用該技術也是于事無補。所以在推廣宣傳的同時還要做好切實的技術培訓工作。讓農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新技術的好處,真實地感受到新技術對于小麥產量的益處,農戶才會相信新技術并愿意嘗試。
對此,相關工作人員可以走訪農戶,向農戶詳細講解和模擬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具體使用過程,也可以通過現場講座的方式,將新技術的主要工作流程以短片的形式向農戶演示。對于已經開始使用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村莊,相關工作人員要定期到村莊回訪技術使用情況,為農戶答疑解惑,在高頻率使用技術的季節,最好能在旁邊指導新技術的使用,從而確保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能夠真正有效地應用于小麥種植中。
可以通過線上方式,讓專家利用電視頻道講解,向更多人傳遞新技術的使用方法,有疑問或者需要特殊幫助的農戶還可以通過觀看專家直播講解向專家提出問題,并聽取專家解答。
由于技術培訓工作涉及到很大的人力物力,挨家培訓是不現實的,可以先培訓幾家模范農戶,在模范農戶能夠自主使用新技術并產生良好收益后,鼓勵這些有經驗的農戶將新技術傳授給還沒有使用新技術的農戶,讓其了解如何使用新技術,以此推廣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
3.3 建立綠色示范基地
建立綠色示范基地不僅能讓農戶切實了解到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具體使用方式和成效,還可以調動農戶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建立綠色示范基地可以由政府出資,也可以將使用新技術并取得優異成果的村莊設為綠色示范基地。如果是政府出資建立綠色示范基地,則需要極大的資金投入,外聘專業人士進入綠色示范基地也是必要的,要以宣傳和技術展示工作為主。
綠色示范基地的建立使宣傳工作更有信服度,在宣傳過程中可以讓農戶進入到綠色示范基地,切身體會新技術,并參與其中。示范基地還要有專家對農戶進行專業講解,讓農戶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習到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使用。
將優先嘗試新技術并且取得效果的村莊作為模范和示范基地,可以激發當地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讓使用新技術的村莊互相競爭對比,看哪個村莊的新技術推廣工作做得更好、新技術使用率更高、效果更好,就將哪個村莊設為模范村莊和示范基地。設為示范基地的村莊每個使用新技術的農戶都會獲得一定的獎勵,還可以安排示范基地村莊將自己的成果經驗進行分享。這樣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戶認識到新技術,意識到新技術的好處,參與并使用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農戶就會越來越多,從而產生人與人之間口耳相傳的推廣效果[6]。
3.4 相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
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新技術的推廣和扶持力度。首先宣傳推廣工作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政府應對相關推廣部門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幫助新技術的推廣工作更高效地進行。對于推廣所消耗大量人力的問題,政府部門可以指派或者鼓勵各部門工作人員在工作淡季幫助推廣部門開展工作,解決推廣人手不夠的問題。
其次,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落實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工作,細化推廣流程,讓相關推廣部門和管理部門意識到政府對于新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引起推廣部門對推廣工作的重視。
再次,政府應對使用新技術的農戶給予一定的扶持,對于主動學習新技術并嘗試使用新技術的農戶,政府或者相關部門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或者補助。對于表現優異的村鎮,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當作獎勵資金和推廣工作的備用金,讓其更好地完善新技術的推廣工作。
4 結束語
在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使用過程中,對種植的各個環節要多加注意,該技術可以保障小麥的生長過程不受過多外界因素的影響,助力其健康生長。因此,既要注意該技術在使用過程中的要點,又要加大對新技術的使用推廣力度,讓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更好地運用于小麥種植工作中,以促進小麥產量的增長和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銳.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河北農機,2021(11):139-140.
[2]張九柏.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及推廣模式[J].種子科技,2021,39(17):51-52.
[3]張友誼.淺談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21,39(12):27-28.
[4]武飛.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及推廣模式[J].農家參謀,2021(8):32-33.
[5]張建.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1(5):29-30.
[6]孫立黎.鄧州市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1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