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仲霞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理念與模式,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多個方面較為系統地分析論述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思維的要點與策略,期望能為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同仁提供些許教學方面的建議。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愈發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課堂教學可以緊緊圍繞著數學核心素養培育來開展。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數感、運算能力、幾何直觀、推理能力、空間觀念、模型思想,均關乎學生在數學領域的長遠發展,因而受到課堂教學的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很好地活躍課堂氛圍,將數學教材中一些難懂的知識點以更為直觀形象的形式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對增強課堂教學質量作用顯著。從當前小學數學課堂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來看,多媒體的運用是最為常見的,可以開展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教學,非常值得推廣應用。針對于此,教師需要充分明確和掌握信息技術運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策略,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一、借助信息技術,促進教學觀念的轉變
為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理念與模式開展全面性的革新,更加關注學生,始終將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數形結合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數形結合教學模式的主要意義是將數與形進行全面結合及相互轉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空間構建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其中的關系,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并很好地融入了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將聲音、文字、視頻、動畫、圖像巧妙地結合起來,以此來充實課堂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從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移動學習和深度學習,這可以無形中培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有更多的教學方法逐步應用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比如,微課教學、翻轉課堂、多媒體教學,這些教學方法的應用均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簡單有效,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高效與全面地培育數學核心素養。
二、借助信息技術來創設教學情境
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處于初步形成階段,在理解知識點時會有較大的難度,這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要從多個方面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課堂更為有趣,使課堂“活起來”和“動起來”。眾所周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抽象化及概念化的教學特點是影響學生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和主要問題。很多學生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知識理解效果不強,導致綜合學習水平提升速度較慢。為了改善這一問題,使學生以較強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深度掌握數學抽象知識與概念,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思想構建教學策略,將數學教學內容中比較抽象的元素進行全面化分解,簡單處理復雜的問題,使學生全面掌握數學概念的本質意義。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可以有效促進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其以積極的態度完成數學概念學習目標。例如,在小學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過程中,其中的關鍵目標便是引導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并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在本課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信息技術為媒介,將數形結合思想合理滲透其中,使學生學會通過科學的學習方式將數學概念簡化處理,深度理解其中的主要含義。與此同時,在數學抽象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結合學生的基本思維方式角度進行分析,使學生結合基本數學基礎對新的數學概念進行探究和學習,感受數形結合思想的積極影響作用。因此,數形結合思想與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概念知識學習難點,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具體來說,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問題情境和故事情境,尤其是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這可以滿足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認識分數”這一節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來創設故事情境,以便吸引學生全程參與課堂學習中。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改編后的“豬八戒分西瓜”的視頻,因為《西游記》是學生特別喜歡的影視劇作品,學生對其中的情節和故事發展較為熟悉,所以“豬八戒分西瓜”的視頻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在視頻中老爺爺可以先給豬八戒4個西瓜,讓他分給師傅、悟空、悟凈,而后再向豬八戒提出一個問題,即“我現在只有1個西瓜了,要想分給你們師徒四人,應該怎么樣去分,若是使用分數該如何去表示呢?”通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這樣的一個故事,相信學生能由啟而發,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可以大大增強,更愿意參與課堂學習。再如,向學生講解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這一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向學生展示三角形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場景,促使學生可以將三角形知識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以此發展數學思維,從而對三角形知識有更為直觀的認識與理解。
三、借助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創造思維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是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一項能力。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因為更多地使用傳統教學理念與模式,所以導致學生的創造思維無法得到很好的激發與引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長遠發展。針對此,教師可以考慮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全方位地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創造思維。具體來說,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尤為關鍵和重要的,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在實踐活動中去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尤其是要借助信息技術來向學生提供所需要的時間與材料,讓他們敢于實踐與創新。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梯形的面積”這一節教學中,按照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會讓學生使用紙張來剪拼梯形模型,繼而與他們一起思考和推導梯形面積。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會花費較多的課堂時間,而且會將學生的思維緊緊框在課本上,直接局限了他們的數學思維的發展。針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結束后便向學生提出具體的探究問題,即“你有什么樣的方法來求解出梯形的面積呢?”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多媒體手段,利用互聯網平臺來進行圖形的切割、移動、旋轉,繼而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在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搜索他人在梯形面積求解中所使用到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抱有批判意識和精神來求解,探索出多種推導梯形面積的方法。可以說,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可以得到很好的培養,而且批判性思維也能有所發展。
四、借助信息技術來直觀展示抽象數學知識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會有較多的抽象知識點,學生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無法深層次地理解知識,制約著學生數學思維和模型思想的發展。對此,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使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學習抽象知識,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功能、語音功能、文字處理、圖片處理功能等來多角度展示抽象知識點,將以往的“靜態演示”轉變為基于信息技術的“動態演示”,知識點可以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幫助學生強化數學感知能力,使抽象知識可以被學生更好地理解,構建出了智慧課堂和高效課堂。可以說,在抽象知識點的教學中,多媒體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均是十分凸顯的。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乘整數”這一節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強化感知和豐富表象,真正意義上理解分數乘整數的算理,教師可以依托多媒體來開展這樣的課堂教學。即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供學習單,指導學生在學習單上畫一畫、涂一涂,初步感知知識點。而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三維動態顯示功能向學生進行動態演示,并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去溝通交流,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再手動向學生列計算式,課堂時間也可以得到高效利用,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除此之外,在引導學生學習一些抽象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思維導圖這一學習方法,利用線條將諸多有關聯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去思考,從而活躍大腦思維,培育數學抽象思維。
五、借助信息技術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將黑板上的粉筆字作為依據,通過設計板書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一種單純口述的方式過于注重知識的單向傳輸,無法幫助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知識點,同時影響到他們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幾何知識的課堂教學來說,單純依靠口頭講解是無法幫助學生順利掌握知識點的,甚至會導致學生的數學思維愈加混亂,無法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愈加注重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將抽象化的知識點全方位地展示在了學生的眼前,降低了學生課堂學習的難度。在幾何知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向學生直觀展示直線、射線、曲線,通過靈活變動直線、射線、曲線,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順利建立起幾何概念,培養想象能力與聯想能力。比如,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有關于角度的知識點時,不同角度之間的轉換往往會導致學生思維混亂,一些復雜的角度問題還會導致學生思路混亂,無法順利求解出角度。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時,教師可以采取動態的方式來向學生展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角度轉換情況,讓學生直觀看到幾何圖形的變化情況。更為關鍵的一點是,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來向學生直觀展示一些數學模型,讓他們可以利用數學模型來求解角度,相信這對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是尤為有利的。
六、借助信息技術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教學是較為基礎的,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認真對待,不僅要確保學生可以對相關知識點有系統化的理解與掌握,而且要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具體來說,在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數學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挖掘多媒體應用的可行途徑,讓學生可以在多媒體的幫助下主動學習和深度學習。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節教學時,為了確保學生能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性質有更為系統的理解,教師可以先使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制作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視頻,并要求他們去認真觀察。而后讓學生自行制作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模型,在畫一畫、剪一剪、補一補、拼一拼的動手操作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尤其是動手能力、想象與聯想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再如,開展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節教學時,教師可以從課前預習、課后學習這兩個方面來運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點。具體來說,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制作好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后時間去觀看,初步感知這一節知識點,形成初步的知識理論架構,以求更好地參與課堂學習,這一教學方法在現代教育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稱之為翻轉課堂。在課后學習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學習群向學生發送更深層次的學習計劃,比如,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探究性問題,也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計算多邊形面積的習題,讓學生通過深度學習去鞏固課堂知識點,最終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助力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除此之外,若學生有著較好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則教師可以極力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運用多媒體和其他信息技術來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解放,讓課堂教學真正意義上“活起來”和“動起來”。
七、結語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十分顯著的優勢,非常值得推廣應用,教師應努力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在實際運用信息技術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時,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和教材,尋找信息技術與學生和教材之間的溝通橋梁,以此增強信息技術運用的實用性和適應性,更好地滿足學生課堂學習的需求,助力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實現預期的數學課堂教學目標。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