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梓程
摘要:在國家雙創號召的背景下,商業銀行聚焦新金融“科技、普惠、共享”屬性,著眼于內外部創新跨界融合,整合優質平臺資源搭建創客跨界交流、融合、孵化創新平臺,探索B2S(Business Backed Startup)產業創新模式,突破銀企創新壁壘,多維度推進構建內外創新鏈接的孵化品牌,打造內外融通的創新生態體系,賦能創新企業對接。文章將梳理整合商業銀行的多項創新舉措,結合商業銀行構建開發式創新生態工作中的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總結,為其他金融行業的創新戰略制定及創新方法論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產業創新;數字化管理;創新生態
一、背景及必要性
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科技飛速發展,技術創新不斷地運用于金融領域,促進了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同時商業銀行作為我國的核心金融部門,擁有眾多生態合作伙伴,通過開放自身產業鏈資源促進創業公司發展。建行田國立董事長指出要“打造開放合作的科創生態,發揮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源連接優勢,搭建落地孵化體系,構建互聯互通的創業創新生態。”
(一)領先行業創新實踐
華為、華潤、海爾等知名公司搭建了多種開放創新平臺,這些企業在開放創新方面布局較早。華為推出了“耀星計劃”,聯合全球合作伙伴與開發者,共同構筑開放創新生態,目前華為全球注冊開發者數量已超過130萬,全球累計激發1萬多個創新移動服務,1000多個垂直行業合作伙伴,投入10億資源助力開發者創新智惠服務,涌現了開言英語、新華字典等優秀創新型企業,促進華為終端全場景的數字服務創新,完善創新生態。潤加速作為全球五百強企業華潤旗下產業加速器,以華潤集團五大戰略領域為依托,在全球范圍內鏈接多個大型企業、高校、基金等產業資源,構建針對產業創新型企業的垂直化和產業化服務平臺。提供從產業對接、垂直產業空間、融資對接、系列創投活動、創新發展咨詢等多方面的創新發展服務,其中RUN Camp產業加速營,與超過200家投資機構、企業、高校、媒體、創投服務等機構達成合作關系。海爾旗下的海創匯推出了“海創匯”在線撮合平臺,在全球布局40個創業基地,吸引全球4000+的創業項目,成功孵化2家上市公司、5家獨角獸,A輪以上66家。李克強總理談到:“海納百川,因其下也。把各方面智慧都匯集起來創新,這就是海創匯。”在大企業“制造產品”到“孵化創客”的轉型道路上,通過整合激活全社會的創新資源,幫助中小企業成長。
(二)商業銀行創新實踐
星展銀行推出了Startup Xchange計劃,引入初創公司與銀行共同創建解決方案,從而及時解決業務上的問題,目前已成功引入多家創新創業公司與銀行內部部門及中小企業客戶進行匹配,解決業務痛點,成功推出多種新興技術解決方案,Startup Xchange不僅為創新創業公司提供正在銀行學習和合作的機會,同時也鼓勵銀行員工向創新創業公司學習,發展設計和敏捷思維。銀行利用技術以更快、更無縫的方式滿足客戶的業務和生活方式需求。
但是商業銀行在全行內,各條線尚未構建一套完整的、可持續的創新制度、流程和理論體系,主要表現為,1. 缺乏完整、持續創新對接加速服務,對外開放創新不足;2. 缺乏創新平臺支持,資源挖掘不足,對接效率低;3. 缺乏創新生態合作體系,全方位賦能支持不足,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不足;4. 完善對接全生命周期管理,與科創企業粘性不足,業務滲透不夠。
二、開放式創新生態建設目標及思路
通過加強商業銀行部門協同,推動銀行組織變革,加速客戶體驗轉型,圍繞“打造一套落地對接體系,開發一個需求對接平臺,搭建一個創新合作生態圈,整合一套標準流程機制,制定一套綜合激勵方案”五大方面推進開放式創新生態建設,緊緊抓住銀企合作落地的核心方向,加大客戶資源投入,考核激勵,多策并舉推動開放式創新生態建設。
(一)多措并舉推進外部項目孵化
商業銀行探索開展深度內外創新合作,致力于多元化創新路徑幫助潛力初創企業加速發展,推動以金融資本作為催化劑帶動“產學研用”一體化為核心,搭建初創類企業孵化、培訓服務平臺,探索線上線下、內外貫通的加速孵化模式。通過多維度資源相結合,從產業對接計劃、多樣化主題創客活動、銀行創業賦能生態、大咖精品創業課程、宣傳品牌曝光等“五大核心資源”向創業項目釋放創新生態體系價值。
1. 產業對接計劃
導入優質平臺資源,幫助創新項目對接銀行內部創新需求、上下游大企業和投資機構等相關產業鏈資源,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對接會議、企業速遞、創新對接,助力企業落地應用場景,促成多方深度孵化創新合作。
2. 多樣化主題創客活動
聚焦創新創業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多個要素,組織舉辦多樣化的創客活動,為創業企業搭建與銀行、投資機構近距離交流、合作平臺,提供更多交流機會。
3. 銀行創業賦能生態
通過會員間的長效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互動扶持機制,整合各類資源平臺,持續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多場景多維度的金融與非金融支持,形成創業企業與銀行的長期創新合作互惠、共同發展的雙向循環。
4. 大咖精品創業課程
為會員提供包括創業微課堂、創客訓練營等線上、線下培訓系列分享課程。持續為更多創業者、企業家提供優質的創新創業培訓支持,助力創業者修煉內功,提升認知思維及實戰能力。
5. 多維宣傳品牌曝光
依托銀行的系列活動品牌,搭建面向創客的跨界融合、展示平臺,為會員提供媒體宣傳服務大禮包,賦能業務合作場景的同時持續增加企業社會曝光,幫助項目推廣宣傳,塑造行業影響力。
(二)依托創新孵化撮合平臺,打造全鏈條數字化管理
商業銀行應探索面向外部創業企業及創客,吸收創業企業及創客智慧搭建的創新孵化撮合平臺。平臺實現的功能包括管理中心、用戶注冊板塊、活動中心板塊、創新需求發布中心板塊、創新撮合對接板塊、創新生態合作伙伴板塊、新聞中心板塊等基礎功能。
平臺將打通銀行內部創新與外部創新資源鏈接,形成內外創新循環的良性生態,實現內外創新融合。通過線上創新全鏈條數字化、創新需求對接垂直孵化,實現項目招募、賽事運營、創新活動線上管理、宣傳等多元創新,構建銀行創新生態圈,讓開放創新更加通暢簡單,形成線上初創企業創新加速器新模式,打造銀行全球創新布局,實現“互聯創新,創新無界”。
(三)構建內外融通創新合作生態體系
建立內外雙循環的創新合作交流生態圈,搭建科創企業與大企業、投資機構、高校院所創新成果轉化,以及生態合作伙伴之間的融合創新,在平臺相互貢獻價值,推動生態的可持續良性發展。合作開展各類培訓、研討、沙龍、論壇等交流活動,全年計劃組織創新交流活動、培訓,分業務、專業技術組織創新研討峰會,將外部技術與內部業務需求進行對接、轉化,讓員工直觀感受各行各業創新技術的應用效果,培育員工創新意識,加快商業銀行創新技術發展、創新成果應用步伐。同時通過整合銀行業現有政策、行研資訊及工商稅務智慧辦理及外部優質合作伙伴資源,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賦能服務。
(四)完善銀企對接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
完善對科創企業從種子、初創期一直到上市、退出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可視化對接進度管理,陪伴科創企業一路成長。可提供如種子期的團隊提升,初創期的加速對接、孵化貸,成長期的加速營對接、投貸聯動,成熟期的上市輔導、輔助貸款,上市期的財務/管理咨詢等特色服務。進一步探索完善銀企對接流程,具體如下:
1. 孵化基金支持
將探索成立POC(Proof of Concept)驗證性測試基金的可行性,據實按財務支出規范列支相關費用,主要用于支持開展市場調研、原型設計、MVP產品、上線測試等工作。
2. 導師課程輔導
將協助篩選聘請項目相關領域專家擔任創新導師,為項目創新孵化提供專業輔導和專家支持。項目組與導師之間實行雙向選擇,導師將作為團隊孵化階段帶隊導師納入項目組,幫助企業、員工更好的理解業務與技術。
3. 成立創新技術專項項目組
探索成立創新技術專項項目組,由行內員工與外部優秀創新創業企業共同組隊進行項目孵化,為項目人員提供各類優質培訓機會,搭建前沿信息學習、創新交流平臺,開展針對性項目立項孵化流程、先進互聯網企業前沿課程、原型設計、創新名企參訪等高端專項落地孵化課程培訓,促進優秀項目成員掌握項目孵化落地技巧與經驗,推動優秀項目盡快落地轉化。全行征集組隊,內外融通,共同推動項目征集、篩選、培育等全程管理。
4. 建立反饋機制
項目團隊應每月向銀行部門報告項目落地進展情況,反饋項目最新進度、存在的問題困難等情況。鼓勵各項目組主動記錄孵化落地階段現場素材、宣傳資料報送銀行。由銀行牽頭為優秀落地項目制作項目專題宣傳資料,多渠道多形式對優秀項目團隊進行廣泛宣傳、推廣創新項目成果。
(五)強化項目孵化落地激勵
1. 供應商合作機會
為創客企業供應商入庫推出綠色通道,優先引入或采購與銀行應用相關的創業企業創新項目、產品、先進技術或科技應用,開展營銷、培訓、服務、推廣、會議等多種形式供應商合作。
2. 優質投融資機會
視情況提供投貸聯動產品支持,擇優為優秀項目提供優質金融服務;聯合創投機構視情況為優質項目企業提供包括銀行信貸、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多種形式的投融資支持及后續合作支持,搭建項目團隊與相關創投機構的對接平臺,推動進入投資方基金盡調,進入投資流程,形成“債權+股權+空間服務”的全方位融資對接服務。
3. 創投合作機構服務大禮包
合作創投等機構為優質創業企業提供相關優惠增值服務,其后期的創業過程中,在科技、法律、財務等信息咨詢、孵化器入駐及工商、稅務等方面,協調有關部門給予相關支持。有機會獲得生態合作伙伴、合作單位、組織提供的無縫銜接的相關創賽、加速營等機會,有機會對接相關單位的合作機構、創投機構、產業資源、導師資源等。
4. 媒體宣傳服務大禮包
活動過程、活動后各類媒體曝光服務;持續跟蹤報道、項目巡回展、宣傳片拍攝服務等。
5. 優先人力資源引入
挖掘發現一批優質的創客人才,在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中優先引入;發現一批優秀的創客導師資源,推薦至師資庫。
三、結語
面對金融科技的日益深化、同業以及跨界市場的激烈競爭,商業銀行亟待進行創新升級,商業銀行應以活動為形式,以孵化平臺為依托,以創新合作伙伴為助力,通過優厚的政策扶持與定期產業對接活動疊加反應,使得優質創新創業企業獲益連連。協助創業企業與投資機構成功達成意向對接,推進創新創業企業與商業銀行進行深度合作落地創新場景。
本文針對商業銀行探索創新生態構建中的常見痛點進行對應策略分析,解析各項創新舉措,商業銀行應發揮金融優勢,整合生態合作伙伴資源與銀行成熟的普惠金融產品及小微企業扶持機制體系優勢,攜手共建有影響力的特色銀企合作平臺,探索多渠道品牌宣傳及活動合作,篩選并挖掘具有潛力的創業團隊,打造集創業培養、項目篩選、落地孵化、賽后投資為一體的全新生態體系,為創業企業提供賽前交流、賽中賦能、賽后成長、綜合孵化及金融精準支持等全鏈條服務,全方位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
參考文獻:
[1]吳朝平.API開放銀行:金融科技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0(01):67-72.
[2]任雪平.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數字化轉型戰略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0.
[3]李張珍.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商業銀行創新[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6.
[4]晏東.升級數字化銀行創新硬核能力 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J].中國金融電腦,2020(06):27-30.
[5]高宇哲.潤加速 華潤置地的創新資源“連接器”[J].創業邦,2020(05):51-55.
[6]海創匯:開放的分享式創業平臺[J].互聯網天地,2017(Z1):40-43.
[7]朱艷鑫.從創新到創業的生態構建——基于海創匯的案例研究[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9(05):45-48.
[8]Wang Sim Loong.從開放銀行的實踐看星展銀行數字化改造[J].金融電子化,2019(04):14-15.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