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在新一輪的人文城市建設大潮中,老工業城市如何充分發掘城市文化底蘊,利用歷史文化遺存將自身打造成獨具特色的人文城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沈陽作為老工業城市,在城市更新中留下了大量工業遺產,其中不乏具有一定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的遺產。它們作為歷史的見證物應被充分地利用,通過形式的轉換呈現出城市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傳承。在保留和利用工業遺留物方面,沈陽已有十年的實踐經驗。
工業題材城市雕塑作為沈陽公共藝術重要的表現形式,主要集中在全國聞名的鐵西區,這些雕塑既是沈陽重工業城市歷史發展的證明,也是工業文化遺留的象征物,充分展現了沈陽工人自主創新的工業精神。沈陽在找尋在地性工業遺留物和為其選擇特定安置地點方面的實踐經驗,對于城市的視覺文化建設至關重要,也為其他城市此類公共藝術的打造和安置提供了思路。
在這些公共藝術作品里,機床作為一種典型的工業形象,成為創作主題,明確地傳達出沈陽有關機床生產的歷史信息。作品《孵化》利用的機床,取自沈陽重型機械廠的舊機床,作品寓意了以重工業為主的老工業區在新的時代中,經過脫胎換骨的改造走向新生。工業遺留物以藝術品的形式重新回歸大眾的視野,它們作為載體,以新的形式向所有人展示這座城市的工業歷史,這無疑是一種“新生”。
(本文節選自《工業遺留物的“新生”:以沈陽機床改造為例》)
投稿郵箱: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