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超
(河南省汝州市第五高級中學,河南 平頂山 467599)
高中體育教學不僅具有健身功能,而且具有德育功能。但就目前來看,很多高中對體育教學的德育功能關注較少,既影響了高中學生的品德素質發展,又制約了高中體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鑒于此,本文對德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進行研究,旨在為高中體育教師開展德育工作提供參考。
滲透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2個含義:一是滲入、透過;二是比喻某種事物或勢力逐漸進入其他方面。高中體育教學本身具有德育價值,但受傳統體育教學觀的影響,很多高中體育教師將體育教學與運動技能教學等同起來,對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關注較多,而對學生品德素質發展的關注較少。為實現“立德樹人”教育任務,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德育滲透。
德育是一種思想教育,是教育者以一定社會的政治準則、思想觀點、法規法律、社會道德規范等為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使他們的思想及其催生的行為符合一定社會發展的要求。德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是高中體育教師圍繞“思想教育”,對體育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要素做出的考慮與操作。德育并非將思政課知識和體育課知識簡單相加、被動融入,而是高層次的主動適應,德育不僅表現為高中體育教學關鍵環因素的變革,更重要的表現為高中體育教師教學觀的變革。
目標是行動的指南。高中體育教師將德育滲透進體育教學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設定明確、合理、全面的目標。(1)從學校與教師角度而言,德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滲透的目標是推動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學校領導干部和體育教師要利用德育滲透對高中體育教學各因素的重要影響,推動傳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教學模式、課程教學評價指標、課程教學環境等因素的變革。(2)從學生角度而言,德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滲透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高中體育教師要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奉獻意識,培養學生尊敬師長、誠實守信等品質,最終實現面向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的培養。
德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無論采用何種策略,只有讓學生主動接受、主動學習、主動實踐,才能取得良好的滲透效果。基于以上分析,建議高中體育教師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德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滲透的理論依據。其核心內容包括:(1)學習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借助別人的幫助,然后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知識的過程。(2)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主體作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與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3)鼓勵教師在教學中設置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實現建構性學習,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
依據以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議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按照以下4個環節滲透德育。一是創設情景。體育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出利于開展德育的情境。二是提出問題。在創設情景的基礎上,體育教師向學生提出與當前德育內容密切相關的體育類問題,作為學生獲取德育知識的中心。三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應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答案。在學生自主學習期間,體育教師應多安排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加深其對問題答案的理解。四是效果評價。由于德育是對學生思想的教育,而學生的行為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的思想。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對學生品德素質發展水平的評價,不需要進行專門的測驗,只需在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記錄學生的行為表現即可。
高中體育教學以高中體育教材為基礎,而目前我國大多數版本的高中體育教材中的內容以體育理論知識和專項運動技能知識為主。為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直接將德育內容滲透于體育理論知識和專項運動技能知識中。
以人教版高中體育必修教材《體育與健康》為例,全書共十三章,其中前七章為體育理論知識,內容包括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學習、科學發展體能、培養體育品德、塑造健康行為、體育文化、運動技能學習原理、比賽戰術的制訂與運用。若依據本教材教學,體育教師可以將德育內容直接滲透入第三章——培養體育品德中。當然,德育內容也可以滲透入其他幾章,如表1所示。

表1 德育在高中體育理論知識中的滲透
人教版高中體育必修教材《體育與健康》的后六章為運動技能知識,內容包括球類運動、田徑類運動、體操類運動、武術與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水上運動、冰雪類運動。不同的運動技能知識對應不同的運動項目。雖然各運動項目的知識不同,但體育教師可以把刻苦學習、相信自己、不畏困難、尊敬師長、團結互助等德育內容滲透其中。在武術與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這個章節,體育教師除了可以滲透以上德育內容之外,還可以將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自豪感滲透其中。
將說服教育法滲透講解法、問答法、討論法,能收到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體育教師向學生講解體育比賽規則時,可以通過語言說理,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遵守體育規則是體育運動者基本的品德素質,分清是非,提高學生對“遵守規則”的品德認識。再如,體育教師向學生講解體育運動中的團隊配合時,可以向學生提問:“籃球比賽中,若每個人只關注自己,不關注團隊配合,是否能取得比賽的勝利?”當有些學生做出確定回答后,體育教師結合籃球運動的特點和比賽特點,通過語言說理,使學生深刻認識“籃球運動是一項強調團隊配合的運動”“籃球比賽中,隊員間的良好配合是隊伍取得比賽勝利的重要保證”,提高學生對團隊配合(團隊協作)的品德認識。
將榜樣示范法滲透到高中體育示范法和演示法,能收到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體育教師在足球搶斷球技術教學中,可以向學生示范運球足球搶斷球技術動作,當示范錯誤的技術動作時,可能會造成對方球員(由教師指定的學生扮演)摔倒。此時,體育教師要立刻詢問對方球員傷情,將其攙扶起身。在這個示范過程中,體育教師不僅向學生示范了搶斷球技術動作,而且向學生示范了比賽中如何做到尊敬對手、互幫互助。再如,體育教師可以借助錄像設備或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演示某學生(或某職業運動員)在體育運動訓練或比賽中的一些行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對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品格有更深刻的理解。
將陶冶教學法滲透于高中體育運動游戲法和運動競賽法,能取得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體育運動游戲,創設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教學情境,對學生自信心、集體主義觀、規則意識和協作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可形成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將實踐鍛煉法滲透高中參觀法,能夠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例如,體育教師組織學生到其他高中的體育教學現場,觀察、接觸體育教學、訓練或比賽,從中學習其他高中學生在體育學習、訓練或比賽中表現出的良好品德。再如,體育教師組織學生到本地舉辦(承辦)的大型體育賽事現場,觀察、接觸職業體育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從中學習他們的良好品德。
學生品德素質發展水平評價是德育工作重要的內容之一。長期以來,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對學生運動技能水平的關注較多,而對學生品德素質發展水平的關注較少。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品德素質,高中體育教師應當將德育評價滲透高中體育教學評價。在具體工作中,體育教師要科學設定學生品德素質評價指標以及各指標的等級分值。例如,體育教師設定政治素質(20分)、思想素質(24分)、道德法律素質(56分)3個一級指標。其中,政治素質(20分)包含政治信念(11分)和政治表現(9分)2個二級指標;思想素質(24分)包括基本觀點(12分)和思想方法(12分)2個二級指標;道德法律素質(56分)包括熱愛集體(12分)、勞動觀點(9分)、責任意識(6分)、規則意識(9分)、文明禮貌(8分)和遵守公德(12分)6個二級指標。
德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滲透,是實現高中教育目標、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促進高中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為確保德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效果,高中體育教師應加強對德育內容與高中體育教學內容間關系、德育方法與高中體育教學方法間關系、德育評價與高中體育教學評價間關系的分析研究,努力將德育滲透高中體育教學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