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物流分會副會長 張簽名

我國快遞業的發展有目共睹,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快”。而在這個快字的背后是什么呢?最近我就此問過幾位民營快遞公司的老總,他們回答了兩個字:內戰!
對此,可能廣大客戶沒啥感受,不過,我日前遇到的一位快遞小哥,終于道出了個中緣由:由于各大快遞公司紛紛比著降低價格,現在每干一單,自己賺的只是過去的一半不到。所以,為了保持自己原來的收入,只能比過去干得更多,從而增大快遞單量。
說實在的,上述這一切,它用事實證實了一句話:快遞物流本身就是低端行業。也許正由于如此,所以價格戰這一早已為其他行業摒棄不用的舊常態,竟成為我們快遞行業的新常態。
這種新常態可謂一把三刃劍,從而產生三大受害者。第一大受者,就是快遞業從業者。據中國商報報道,自2019年快遞業展開“價格戰”以來,這種以價換量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快遞員的收入不斷受到擠壓。這個新常態的第二大受害者,則是這些快遞員們賴以生存的快遞企業;據悉,在浙江義烏市場,3000單以上、重量0.3公斤以內,快遞價格已降到1.5~1.7元包郵全國,最低的時候單價被壓到8毛錢發全國。這個價格,不要說利潤,甚至不能覆蓋成本,可以說是做一件虧一件,不得不收縮戰線,快遞網點不斷減少。這個新常態的第三大受害者,就是廣大的快遞客戶,明顯感受到快遞不再送上門,除京東、順豐等快遞配送到戶,其它大部分快遞配送至驛站。
說實在話,前些年,我國快遞業的總體發展還是好的,好的根本標志就是:“在生長,但并不野蠻”。但正如網上流行的一句話“活著活著就死了”,我們的快遞業雖然活著活著還活著,卻是活著活著就開始野蠻生長了。這一野蠻生長的重要標志,就是也打起了價格戰。為何說打價格戰是野蠻生長呢?這要從兩方面來說,一是它本身就是一種不正當競爭,同樣的服務質量,卻靠低于同行的價格,排擠同行而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總而言之,對于已然進入行業發展瓶頸期的快遞業,打快遞單費價格戰絕對是死路一條,無論是比著降價還是抱團降價,受傷害的永遠只能是快遞員、客戶和企業自身。針對此,筆者試問:能否根據市場實際和消費者接受能力,以行業抱團、國家主管部門認可的方式,共同制定一個相對穩定的快遞資費價格,從根上鏟除了價格戰的基礎和前提,逼得各個快遞公司只能靠比拼服務質量來贏得市場。
大家知道,快遞業從行業根本屬性上說,本就屬于郵政業,民營快遞和郵政快遞都是國家郵政這棵大樹上的枝杈,而郵政快遞和民營快遞的最大區別:一個是國有一個是民營。眾所周知,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郵政都是國有性質,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國的郵政快遞(EMS)打不起來價格戰的根本原因。說到這里,請大家不要誤解,筆者這樣說,絕無主張民營改國有的意思,只是想提個建議,我們的民營快遞,也可以借鑒一下郵政快遞全國單費價格統一的做法,與之不同的只有一點,那就是,民營快遞的行業服務標準和質量要求,不必也不可能要求全國統一;再說得具體形象點,就是在快遞單費價格統一的基礎上以質換量,各顯身手,告別價格戰的舊戰場,進入到服務戰的新戰場,攻城略地,壯大自己,這豈不是更好?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