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明
河鋼樂亭鋼鐵有限公司 河北 唐山 063000
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各行各業生產活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機械設備使用越來越普遍。企業生產力主要取決于各種機械設備運轉狀況,因此對于機械設備管理及維護保養技術的探索成為企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為提升勞動生產率,提高整體施工質量,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應加強機械設備的應用,重視對先進機械設備的引進和使用,加強設備管理及維護保養,最大限度地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現代機械設備的大型復雜化,使得其在完成生產任務時,產生的潛在危險比較大,無論是機械設備本身,還是作業人員的操作,都會給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就會導致停線,生產中斷,從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甚至給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從社會方面考量,員工的生命和生態環境,都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企業應建立健全機械設備管理制度,采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將設備維護修理工作落實到位,保證設備以良好的技術狀態運轉,降低事故率,為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1]。
企業對機械設備進行管理期間,強化對設備的使用與維護修理,對保障設備的良好性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機械設備在長時間的運行中,零部件之間由于相對運動摩擦導致的磨損、銹蝕、老化和變質等都會使機械設備的技術狀況惡化,性能下降,安全性、可靠性降低,并成為設備隱患。機械設備的維護修理主要就是對此類問題進行處理,并借助先進的優化手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保證機械設備能夠快速地恢復運轉,降低故障發生的概率,同時,還可以延長機械設備的壽命周期。此外,企業在對機械設備進行選擇時,應該進行技術經濟論證,綜合考慮技術、經濟、社會環境等多重因素。設備投入使用后,應該制定維護保養規程,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做好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工作,保證機械設備始終以完好的技術狀態運轉,最大限度地提升設備的性能。與此同時,必須在維護修理人員判定故障設備已經恢復正常的工作狀態后,方可投入日常的生產中,如果故障設備無法恢復如初,則需要改造更新,以此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企業生產過程中經濟效益和機械設備保養維護沒有呈現出直接關系,對于機械設備維護和保養的投入看似和企業經濟效益不相關,故此很多企業沒有對機械設備管理體系進行完善,沒有強調機械設備維護與保養工作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相關制度不完善,在專業人員培養上沒有做到足夠投入。在傳統生產理念束縛下許多企業負責人認為機械設備只要生產即可,對于設備維護和保養工作不夠重視,這導致機械設備提前老化,產出經濟價值越來越低,在安全生產方面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對于機械設備管理和維護保養工作不重視已成為企業生產中的重大隱患[2]。
各類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不斷推陳出新,新技術、新理念的落實成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企業對于產品及生產安全先進技術和理念非常重視,但是對于機械設備維護與保養卻缺乏重視,機械設備管理和維護保養意識不足,忽略了機械設備維護與保養的重要意義,沒能認識到機械設備維護保養對降低事故發生率、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壽命的重要作用。機械設備維護與保養意識匱乏,相關管理理念滯后,給企業生產埋下了安全隱患,極大地增加了后期維護保養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給企業帶來了經濟損失。
機器設備朝著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不斷發展,這對機械設備維護與保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許多企業缺乏機械設備維護與保養技術,很多員工不具備機械設備專業維護和保養能力,再加上企業本身不重視設備維護保養,缺乏相應的監管制度及培訓體系,導致機械設備出現問題時無法解決。一旦機械設備出現故障,只能利用外部手段進行機械設備修復,耗費巨大的精力和資金,大大降低了企業生產效率。
機械設備內部零件老化、生銹是影響機械設備質量的主要原因。在故障排查后,如果是零件質量問題,工作人員應該基于現實情況,認真做好零件更換工作。在上述機械設備修理工作中,修理人員應該確保零件型號、性能的一致性,以免影響設備修理質量、運行質量。目前,國內機械零件質量控制工作尚不到位,零件市場十分混亂。為有效修理問題設備,使相關設備能夠恢復正常運行狀態,修理人員應該努力提升自身專業素質水平,正確判斷零件質量。在選擇、應用機械零件開展修理環節工作時,修理人員應該基于實際情況、零件信息,認真篩選高質量的機械零件。經實踐發現,工作人員合理應用與原零件質量、性能情況相當的替換零件開展工作,能夠使機械設備修理工作順利完成。
機械設備在日常的運轉中,應做好定期檢查工作。設備的定期檢查主要是對設備的運行情況、工作精度、磨損程度進行檢查和校驗。實際生產中,有些機械設備長時間穩定運轉,工作人員就容易放松警惕,認為設備的性能是良好、沒有問題的。顯然這一認識是錯誤的,機械設備在既定的年限中,能夠保持良好運行,但在使用一段時期后,零部件間相對運動產生的摩擦會使其受損,精度和性能等難以滿足工作要求,必須做出更換。因此,在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中,檢查設備的結構功能,檢測零部件的磨損情況是一項重點工作,如此才能及時發現設備異常、缺陷和隱患,跟蹤機械設備的實際使用情況,有效防止因突發故障帶來的生產和維修費用的增加[3]。
企業在進行機械設備管理時,應制定科學、靈活的檢修機制。如果簡單地采用定期檢修的方式,內容比較復雜,時間較長,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生產的穩定運行。對于運行狀態相對良好的設備,反復拆卸有可能會降低設備的精度和性能,反而增加了維修成本。而對于長期在惡劣工況下工作的機械設備,定期對其進行檢修會使設備因為超負荷運行而頻繁發生故障,影響工作效率。基于以上這些情況,機械設備的檢修維護應該選擇動態的維護模式。對工況惡劣的機械設備,可以開展一般性的檢查和維修,針對設備的關鍵部位,了解運行是否正常;對設備中容易損壞的零部件,應該認真地檢查維護。同時,設備管理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檢查記錄表,認真做好每次檢查維護的記錄,內容包括設備不能正常運轉的原因、故障的解決方法等。后期如果出現故障,可以結合記錄的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維護修理,提升工作效率。進行機械設備運行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業機械設備使用效率,對機械設備進行高效維護與保養,可以幫助企業降低維修成本,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年限,這對于企業生產整體效率和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要想完善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工作,需從完善相關制度做起,只有用制度來約束工作人員,才能真正落實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工作。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工作制度,并進行監督,保證企業內部實現制度約束。對于不能夠合理進行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的人員,要提出批評并做出一定懲罰,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員工重視程度。
結合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機械設備在投入使用后,應通過應用現代的維修管理技術、先進的設備狀態監測手段和分析診斷技術,實時了解設備的健康狀況和運行工況,并預測其技術狀態,合理安排維護修理項目和周期,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維護修理費用。具體維護時,可以通過對設備重點功能性參數、振動、噪聲、油溫參數等進行采集分析,及時發現設備異常狀態及變化趨勢,并找出根源所在,為修理維護提供數據參考,以便適時維修,避免了從設備異常到設備故障的進一步演變,也防止了盲目維修,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先進的設備狀態監測及故障診斷技術將實質性地促進企業機械設備管理水平的提升,為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這一工作應該成為機械設備維護的重點所在[4]。
要想進行有效的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工作,要提高全體員工認識,樹立維護保養意識。企業領導層應轉變思維,改變傳統認識,建立行之有效的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工作機制,保持積極態度,充分認識到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工作對企業生產的積極作用。要加大力度對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工作進行宣傳,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重視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工作的氛圍,自上而下,養成良好的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習慣。
機械設備管理和維護保養是一項技術難度很高的工作,對于人才及時間經濟成本投入都有一定的要求。要引進人才,特別是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專業人才,利用其專業知識組建維修團隊,利用專業化團隊提升機械設備管理和維護保養工作技術水平。要在機械設備管理和維護保養工作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技術水平,提升企業維修效率和生產效率。只有從人才和資金投入上入手,對機械設備管理和維護保養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才能真正提升企業效率和水平。
應明確各部門職能分工和工作任務,使相關工作體系化落實,只有在體系化框架內完成機械設備管理和維護保養工作,才能使各項工作細化和量化。要將工作任務和責任落實到每一位工作人員,提升整體工作效率,讓設備管理與維護保養工作真正高效進行[5]。
總而言之,工作人員合理開展企業機械設備修理與維護工作,不但能夠確保設備的平穩運行,還能使企業機械設備管理工作得到落實。機械設備修理與維護工作涉及范圍較大,相關人員應該細致排查設備故障原因,提前預測并對即將可能發生的設備故障做好預防準備,合理制定設備檢測項目和周期,提高機械設備安全平穩運行的時間,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企業內機械設備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能有效減少或消除安全隱患,給員工創造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同時,企業生產、質量等工作也能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