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利
關注我國空氣污染問題,是通過著名主持人柴靜推出的紀錄片《穹頂之下》開始的。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當作我國的基本國策。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力爭于2030年達到峰值,并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對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尚不能完全覆蓋轉型金融活動,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市場有效供給明顯不足,這就需要我們根據“雙碳”目標進一步梳理綠色金融政策,從宏觀角度和微觀角度兩個層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雙碳”目標中的碳達峰,是指在某一時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到峰值并迎來由升轉降的歷史拐點。 “雙碳”目標中的碳中和是指經濟主體將一定時期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方式抵消掉,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由于綠色經濟結構具有初期投入高、回報周期長、回報率較低、風險結構復雜等特點,因此單純依靠金融中介機構融資是遠遠不夠的,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的研究,我國要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每年至少需要投入資金3.1萬億—3.6萬億;若要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需要在新能源發電、先進儲能和綠色零碳建筑等領域新增投資至少139萬億。因此“雙碳”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綠色金融的政策體系。
碳達峰的目標需要我國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優化升級目前主要依賴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生產結構,同時盡快使企業生產和能源消耗脫鉤,逐漸使生產模式由原來的資源消耗型向環境友好型過度。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約60%,明顯高于世界20%-30%的平均水平,而且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筑業等相關行業碳排放量居高不下,這也是我們改革的重點和難點。2021年9月以來,受到天氣轉寒和全球經濟復蘇的影響,歐洲地區電力和天然氣的價格持續上升,給當地生產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這也警示我們在推進碳達峰目標的同時也需要緊密關注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供給,避免由于市場短缺造成價格劇烈波動。
使二氧化碳“收支相抵”的碳中和目標主要有兩條實現路徑。第一種為直接實現路徑,在企業生產源頭直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企業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通過技術創新節能減排,也可以進行碳排放權交易,而碳交易和碳價格的形成也有助于企業的技術創新。魏麗莉和任麗源運用實證分析發現碳交易對非高新技術行業的綠色技術創新激勵作用更強,并且能夠顯著促進清潔行業的綠色技術創新。王麗萍、徐佳慧和李創指出綠色金融政策能夠通過資金配置、風險管控從內部支持企業獲得融資并分散風險,同時綠色金融政策結合綠色消費、競爭激勵從外部幫助企業打開市場、樹立優勢。
我國的綠色金融政策主要分為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和碳交易三大類,除此之外還存在少部分綠色股票、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政策。
當前綠色信貸是我國綠色金融的主力軍,自2007年環保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提出《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以來,綠色信貸規模增長迅速,但綠色信貸整體占比較低。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我國綠色信貸的投向領域還存在區域分配不均衡、行業分配不均衡等問題。從空間分布上來看,西北地區如青海、新疆、甘肅等地區的綠色信貸比較充裕,其次為環渤海地區如北京、天津和部分河北地區,而東南沿海地區綠色信貸余額明顯較為匱乏。從行業分布來看,我國綠色交通運輸項目占綠色信貸總投入的37%,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制造端占比21%,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項目占比20%,工業節能節水環保項目占比6%。以上行業分配中84%為成熟的商業模式,而真正意義上的環保項目由于回報周期長、正外部性顯著、經濟效益低等因素接收的綠色信貸支持較少。

圖1 全國綠色信貸資金用途行業分布比例
綠色債券是指專門為符合條件綠色項目提供再融資的債券工具,這就要求我國明確界定綠色債券支持的綠色項目。202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和證監會聯合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指出凡是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產業、綠色項目或綠色經濟活動,均可按照法定程序發行并約定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從空間分布來看,綠色債券的主要發行地區為北京市、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和江蘇省,以東南沿海為主,這與綠色信貸剛好形成了互補的發展格局。從企業類型上來看,除商業銀行之外,發行綠色債券的非金融企業種80%以上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的空間比較局限。
碳交易本質上是將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在市場上交易,2011年我國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2021年6月,生態環境部等多部委宣布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開啟。在充分市場化的交易中,碳排放權會根據企業的需求與供給自動形成價格,碳價格又反作用于企業的需求,倒逼企業加快技術創新。企業除了可獲得國家初始分配的減排量之外,還可以通過實施綠色項目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碳價格的波動也能夠促使企業盡快研發綠色技術、申請綠色專利來獲取減排憑證(CCER)。根據碳交易網數據,目前我國碳交易額排名前五分別是湖北、廣東、北京、深圳和上海,其中湖北的碳交易額總量為16.88億元,市場占比28.8%。

圖2 2013年-2021年全國碳市場行情
從我國目前的綠色金融政策效果來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都存在明顯的行業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其中碳交易市場中價格波動對部分企業的指導意義比較顯著,但其覆蓋地區仍舊比較有限,交易的市場化程度仍有不足。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在空間分布有一定互補性,但對于民營企業和非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力度較弱。要促進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必須要匹配資金結構、協調股債市場、擴展碳交易市場,加快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的全國布局,讓各類行業、各種企業均能獲得綠色金融政策的有效支持。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綠色金融政策中的綠色保險與綠色股票,同時樹立全國人民綠色環保的意識,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