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眉
本文以嶺南文化為背景,提出幼兒園開展德育活動的創新路徑:首先,研究幼兒園德育“走出去”模塊,充分挖掘嶺南文化資源,開展幼兒園社區德育課程;其次,開展幼兒園德育“引進來”模塊,引進嶺南文化元素,豐富幼兒園德育滲透活動;最后,形成幼兒園德育“云支持”模塊,利用互聯網等云空間,拓展幼兒園德育線上活動。以嶺南藝術文化為載體,豐富幼兒園德育活動,提升幼兒德育質量。下面,就嶺南文化背景下幼兒園開展德育的創新路徑展開闡述。
一、走出去:充分挖掘嶺南文化資源,開展幼兒園社區德育課程
挖掘嶺南文化中的城市文化,了解廣州各地熟悉的打卡景點,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小鎮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了解各地文化遺產資源隱藏的歷史故事,通過“小導游”“畫中話”“小手拉大手”等形式,讓幼兒善于發現廣州、熱愛廣州。例如,大一班黃老師在開展“我愛我的家鄉”主題活動時,充分利用廣州這座城市中的嶺南文化,帶領幼兒走出校園,到嶺南文化氣息濃厚的“沙灣古鎮”打卡,幼兒提前做好功課,在活動當天參觀古鎮的同時,有的幼兒做“小導游”,介紹自己熟悉的景觀,有的幼兒做“畫師”,畫出自己的家鄉。通過開展社區德育課程,幼兒能夠走進“嶺南文化”,在文化熏陶中形成團結、友愛等良好品德,培育幼兒愛國情感。
二、引進來:引進嶺南文化元素,豐富幼兒園德育滲透活動
1.提取嶺南文化的德育核心元素,在幼兒園中創設嶺南文化德育場景
嶺南文化涵蓋學術、文學、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工藝、建筑、園林、民俗、宗教、飲食、語言、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提取其中與德育契合的元素,在幼兒園中創設場景,為幼兒創設適宜的德育環境。例如,在幼兒園戶外場所中,打造“嶺南區”,將嶺南建筑、園林風格展現在幼兒面前等,讓幼兒感受嶺南文化之美。此外,幼兒園室內的環境布置也可體現“嶺南風”,可通過宣傳欄、墻飾、吊飾、區角活動材料等物質環境來滲透嶺南元素,讓幼兒通過嶺南文化環境熏陶而潛移默化受到教育,促進幼兒生態道德教育活動的開展。
2.結合嶺南飲食文化,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滲透嶺南德育文化
走進嶺南文化中的飲食文化,了解廣州人的早茶、餐桌以及待客文化,萌發做廣州人、食在廣州的自豪感,養成文明待客、健康飲食的良好習慣。例如,小二班李老師在區域中打造了“陶陶居”的生活區,將嶺南美食文化滲透在區域中,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廣州人的早茶文化,了解餐點。
3.弘揚嶺南語言文化,借助童謠、經典故事、歌曲滲透幼兒園德育內容
了解嶺南文化中的粵語文化,樂意接觸與學習粵語方言,在“粵語進校園”的系列活動中體驗講粵語的樂趣,習得用粵語與人文明交往的禮儀習慣,增強文化底蘊。例如,在幼兒廣播站中開展“粵講粵精彩”專題活動,幼兒用粵語講故事,并播放粵語故事給幼兒聽,讓幼兒從小接觸粵語,愛上粵語。
4.以嶺南藝術文化為載體,豐富幼兒園德育活動
挖掘嶺南文化中的粵劇文化,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利用音樂、游戲、活動、環境等對幼兒進行教育,初步接觸粵劇影視作品,樂意聽粵劇,學粵調,感受粵劇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揚嶺南文化,培養文化自信。
三、云支持:利用互聯網等云空間,拓展幼兒園德育線上活動
在互聯網發達的時代,借助互聯網工具,“云支持”將幼兒德育與嶺南文化結合起來,是非常有效的路徑。首先,“云支持”可以突破空間的界限,一個“連線”就可以讓嶺南文化呈現在幼兒“面前”。其次,“云支持”可以突破時間界限,通過播放錄制視頻等讓幼兒接觸更多的嶺南文化。例如,中三班在開展“沙灣漂色”主題時,通過線上聯接直播沙灣漂色活動,同時,借助家長資源連線老藝人,讓幼兒與老藝人“云溝通”,了解沙灣漂色的精髓所在。通過“云支持”,讓更多的嶺南文化資源為幼兒園所用,更好地開展幼兒德育活動。
責任編輯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