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杰
嚴寒的冬天怎能抵擋住炸串的誘惑,以前校門口不遠處的小賣部是我校同學放學后的必去之地。
每到秋冬之際,天色總會暗得比往日更快些,涼颼颼的風也一個勁地往身上撲。記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們跟隨著放學大軍的步伐,相互挨著,向校外涌去。熱騰騰的蒸汽在寒冷的天氣中顯得格外迷人,我們在吵鬧聲中向那個“神仙地”跑去,好奇又興奮。
“哇,好香啊。”縱使我們已經跑得很快,但依舊被人群擋在最外層,接觸到的只有彌漫在空氣中的香味。我們努力踮起腳尖,透過厚實的人群,看到最里面的風景。“是烤串,還有關東煮!”小伙伴興奮地叫起來,我們更是激動,更是迫不及待。終于,輪到了我們,阿姨親切地招呼道:“娃,想吃啥自己拿。”我們拿著零花錢挑選著最想吃的食物,滿是欣喜。
就這樣,那家小賣部幾乎成了我和小伙伴放學后的必去之地。除了有熱乎的食物,還有暖心的關愛。下雨了,阿姨會讓我們避雨,借我們雨具;傷心了,阿姨為我們開導,送我們溫暖;失落了,阿姨會為我們解憂,給我們安慰……那家小賣部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誘人的美食,更多的是一種慰藉、一種懷念。
這幾年社會發展得十分迅速,在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帶走了一些“慢生活”所獨有的味道。如今,寒氣逼人的冬日里再不見那家溫馨的小賣部,低效率、慢節奏的“街邊藝術”終被干凈整潔的便利店所替代。便利店里人來人往,但我總感覺少了點什么,大概是少了點以前小賣部里那份獨有的、溫暖的人情味吧。
縱使小賣部已不見蹤影,但這道迷人的風景線我一直珍藏在記憶中,因為那里有不可替代、不能遺忘的許多故事和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