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萍
古詩詞的語言表達和字詞含義等都與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達有極大的不同之處,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進行古詩詞的賞析和學習有著一定的困難。但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也是作者情感的抒發,對于了解作者情感、傳承民族精神起著重要作用,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教育途徑,幫助學生進行古詩詞的賞析,提升其語文學習能力。
一、引導學生進行誦讀活動,體會古詩詞的韻律美
對古詩詞進行誦讀欣賞和誦讀實踐活動是進行相關教學的常用手段,也是幫助學生體會詩歌情感、詩詞韻律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時可以通過范讀或者播放相關視頻等形式讓學生對其節奏、韻律進行賞析,幫助其體會詩歌中的韻律之美。也可以讓學生在詩歌學習之后進行誦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山行》一課為例,古代的詩歌是可以吟唱的,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搜集相關的資料,選擇適宜的版本在課堂上作為導入部分進行播放,讓學生進行《山行》的歌曲版欣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班級整體閱讀和自主閱讀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欣賞作者筆下的秋天美景,感知整首詩的韻律表達。
二、進行詩詞重點字詞賞析,帶領學生感知語言美
古詩詞的語言魅力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作者通過詩句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情感蘊含其中,每個字都值得我們進行仔細推敲、欣賞。特別是對于詩詞中的重點詞句,更是作者思想上的升華,對整首詩的意境表達和情感抒發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對重點詞句的敏感度,幫助學生進行重點詞句的賞析,突出古詩詞的語言特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義,引導其欣賞詩詞中的語言美,強化學生的審美情趣。
以《題西林壁》一課為例,進行本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的模式進行,通過讀、品、說、賞四個環節讓學生對于橫、側、遠、近、高、低幾個詞進行感知。學生在自主學習和交流探討中對方位詞進行賞析、推敲,體會其中深意,最后,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補充,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想要通過這些方位詞表達出的觀察地點、角度不同對所觀察事物得出的判斷也是不同的這一深刻含義。
三、創設生動豐富詩詞場景,引導學生欣賞意境美
古詩詞通過短小的詩句進行意境的描繪、情感的抒發,每個字都是語言的凝練,對于小學生來說,透過如此簡短的詩句進行分析和意境欣賞具有很大的困難,故此,教師在進行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思維能力發展水平,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資源,為其創造一個真實的場景,配合音頻等進行解析欣賞,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出詩歌的場景。
以《雪梅》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資源為學生創造出梅花盛開的景象,讓學生通過場景創設和環境設計更加身臨其境,對詩歌進行誦讀、賞析,結合為詩歌所配的圖片或視頻進行賞析,在頭腦中描繪一幅冬季雪梅圖景,更好地體會作者借用梅花精神所表達出的思想情感。
四、注意課堂德育滲透教育,指引學生體會情感美
詩歌是作者情感的表達方式,其中有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有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情感;有游子在外,思念親人的思鄉之情;有分隔兩地,戀人離別的苦悶情緒;有出門踏青,對祖國萬里河山的贊美。正是蘊藏在詩歌中的種種情感賦予了詩歌靈魂,讓人通過閱讀便能感受作者的思緒,因此,教師在進行詩歌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于學生情感德育的滲透,強化學生的人文情感認知。
以《西江月·夜行黃道沙中》一課為例,學生在此前學習過作者的其他作品,可以從作者入手,讓學生對其作品進行回憶,通過開展多樣化的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結合學生自身的想象力,進行詩歌意境的感悟,體會詩歌中的自然之美,了解作者熱愛大自然,又關心廣大勞苦人民,期盼豐收之年的思想情感。
結束語: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程度,充分對詩詞內容結構進行剖析,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立足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目標,結合班級學生實際能力進行課程內容設計,通過多種手段形式表現詩詞的審美價值和人文價值,切實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和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