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云
摘? 要:圍繞“五‘破’五‘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主題,結合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文章提出數學老師重視學生立德樹人培養的必要性。針對學生的特點,文章還介紹了在平時教書育人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做法。
關鍵詞:立德樹人;數學學科素養;德育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打破“五唯”觀念。一線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要打破唯分數、唯升學的觀念,注意學生立德樹人的培養、學科素養的培養,立足現狀,放眼學生后繼學科、學科間學習和生活應用。
深思數學學科的六大核心素養和能力:一、數學抽象,二、邏輯推理,三、數學建模,四、直觀想象,五、數學運算,六、數據分析。它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老師指導學生接受數學學習過程,學生從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到培養數學思維,到逐步形成適應個人后繼學習生活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所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和學生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都指導了我們一線數學老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堅持德育為先,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以下是我在教育工作中對立德樹人和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德育為先必要性
我所處的學校是一間城鄉結合的初中學校。有一小部分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不錯,興趣高,肯鉆研。但有一些行為讓人憂慮:
(一)上課積極發表自己意見,但當其他同學發言時,卻不愿意聽,自做自的題目;或只挑別人的錯處。
(二)小組合作,只顧自己埋頭苦干,甚至不愿分享成果和經驗。這些都體現孩子在聆聽,尊重,取長補短等方面缺失;合作意識不強;沒意識到交流的重要性。這不僅僅個別學生行為,同時也會給其他同學不好的影響,畢竟初中學生受同輩影響大。這些都需要我們老師在平時教學,課后交流中采用不同形式讓孩子意識到問題重要性,端正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班中樹立品行優秀的榜樣,同學間樹立陽光向上的風氣尤為重要。
有個別同學學習隨性,想學就學一些;不懂時,想問就問一下;想做就做一點。不高興,雙手一抱,放空思想,甚至開小差,影響課堂。學習是一個積累過程,久而久之,不懂越多,跟不上學習。這部分同學缺乏目標,學習動力不足,老師要及時發現,和家長溝通聯系,引導孩子樹立合適的目標。這部分學生最大特點是毅志力不足,不能長時間堅持有效的學習習慣,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定期與之溝通,表揚他們進步,指出還要改進的地方。
有個別同學對數學有畏難情緒:遇到不會的題目,怕思考,不翻書本和做過的習題,不尋求老師同學幫助。我們老師也是要尋找合適時宜,合適方法教育孩子要有責任感,不畏懼困難的精神,樹立與之能力相當的學習榜樣。
我們一線的科任老師不能因為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分數高低,而忽視德育教育,品質培養,放任自流。古人云: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二、教師應該端正自己教育觀念
我們老師的教育觀念影響著學生學習動力和效果,特別對于初中學生學習還在模仿與形成獨立學習的過渡階段,老師主導地位非常重要。
(一)評價學生不能僅憑分數,也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例如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表現,是否努力解決困難,對于不懂題目能否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二)避免題海戰術。為了讓學生做對,更熟練做對題目,有時有的數學老師容易布置重復同類型的題目,或者大量的作業。
(三)在教學忽視題目歸類,方法技巧提拔,或者把一些(學生沒有理解)規律,公式、模型讓學生死記硬背。
題海戰術,填鴨式的教學更多滿足心理安慰:做了比不做的好。既累了孩子,事倍功半,容易引起孩子厭學;同時也不利于孩子數學思維培養。課堂上孩子是主體,老師是主導,我們老師要培養學生在做題訓練同時,學會獨立思考,總結,自學,提升。
老師必須端正自己教學觀念: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能力的提升是評價孩子重要方面,不僅僅分數。
三、完善學生評價標準
學習態度端正是首要,接著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給予不同評價標準。每個同學都必須做到:努力完成作業(當然整個班作業不能劃一),上課認真聽講,動筆做練習,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適當增加要求:勇于挑戰難度;有興趣的同學:能適當自己(或老師指導下)補充知識技能深度和廣度,利用已學知識進行創新,會選取更有效方法解決問題,解決新的數學問題,跨學科應用。
四、備課過程中注意學生情況和備學科素養
(一)每節課學生要落實知識點技能。明晰哪部分學生應該掌握到哪個層次。
(二)“思維”培養。備課時,要立足現在,瞻前顧后。備課時,要備知識形成過程,解題思路獲取過程,備數學思維訓練。為學生后繼學習,跨學科學習做好引路,著眼于孩子終身發展和適合社會發展必備關鍵能力。
(三)結合每節課內容,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學習圓第一節課,可以滲透“無規矩不成方圓”紀律意識;學習三視圖,培養學生待人處事應多方面思考。
五、督促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能促進數學學習。
學習習慣有很多,但對于我們初中老師來說,主要是督促學生繼續保持小學已有的好習慣:課前做好準備:同科資料放在同一個文件袋里;作業本規范;練習本書寫工整……
我還經常提醒學生:1、整理錯題本。2、學會自學:學習新知識時,不能僅停留在看完看懂內容,還要做思維導圖和做配套練習檢驗自己掌握的情況。3、遇到不懂題目,先別急著問,自己開動腦筋,翻書查查相關資料,再不行才去問老師同學。
六、作業分層設計
每個孩子數學學習能力都不一致,所以體現課堂掌握情況的其中一個手段——作業必需對每個同學都體現到價值。在本學期開展“雙減”政策下,一個重要環節就是作業分層設計。作業既要減輕孩子課后負擔,避免重復機械訓練同時,還要精準落實孩子對基本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提高學有余力的學生數學應用,創新意識。
七、老師要不斷加強學習
(一)關注好小中高教學銜接。
(二)參加教研,聽名師,學優秀經驗。
(三)敢于挑戰,主動參加各項活動和比賽。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我們一線老師潛心教學,全心全意育人指明方向。我們教育著一個特殊群體,肩擔祖國未來,所以我們一線老師必須在教書育人中,更多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結合學科特點,幫助學生促進綜合素質提升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2020年)
[2]《廣州市番禺區升級“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