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麗莎
一、緊扣單元主題,確定共讀書目
師生圍繞語文課本單元主題一起確定共讀書目。低年段可以以“快樂讀書吧”“和大人一起讀”為依托,享受閱讀的快樂,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中年段要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學會積累優美詞語、精彩片段,學會與人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可以選擇童話故事、寓言故事類布置主題閱讀任務。新課標要求高年段的學生能閱讀敘事性的作品,并受到作品的感染和熏陶。擴大自己的閱讀面,能進行探究式閱讀,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因此高年段主題閱讀推薦以中外長篇名著為主。確定好閱讀書目后,可以安排1~2課時的單元主題閱讀課,在單元導讀時布置整本書的閱讀任務。
二、搭建閱讀平臺,構建閱讀體驗
(一)師生初讀導趣
安排1~2周時間,每天利用早讀或者午讀時間和學生共同閱讀。初讀故事可以提高學生對故事的整體感知能力,了解故事背景,理清脈絡,師生初步建立閱讀共同體。可以采用關注回目,瀏覽、翻閱、挑選精彩片段,老師讀,學生聽,學生代表讀,大家聽等閱讀形式。
(二)個性化細讀,為學生搭建閱讀支架
個性化細讀這一階段,需要安排三到四周的時間。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讀作品,圍繞學生個性化閱讀,個性化欣賞,個性化體驗來搭建閱讀支架。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品讀賞析,形成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困惑,有自己個性化閱讀體驗。
我們結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以童話故事《彼得·潘》為例,開展師生共讀活動。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奇妙的童話王國”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在本單元教學目標中,要鼓勵學生閱讀童話故事,在交流閱讀感受過程中體驗閱讀的樂趣。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學生學會與人分享閱讀的樂趣,在充分地閱讀中,學生能積累豐富的語言,發展思維,提高語文素養。根據語文新課標要求,我們來為學生搭建個性化閱讀的支架,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個性化細讀。
個性化閱讀支架的搭建可圍繞“品人物,析故事,悟妙筆,得寫法”等幾個方面來研讀。在這個環節,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給學生充分地閱讀時間,課內保證每周一節閱讀課,課外要求每天至少保證半小時閱讀時間。
2.鼓勵學生留下閱讀痕跡,分享自己在閱讀中的困惑。
3.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給學生自由表達體驗的平臺與空間。
(三)群體研讀,共享閱讀體驗
學生通過個性化品讀,已經有了自己的閱讀心得與思考,通過班級內生生共讀,可以更深入地研讀整本書。班級群體研讀重在協同構建閱讀體驗,可以采用“小組內研讀→班級內研讀”的模式。小組研讀時間安排一周左右,班級共同研讀安排2個課時。
1.小組研讀,碰撞思維火花
(1)組內分享自己的閱讀積累,表達感悟,互相答疑。
(2)小組成員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共同挖掘文本意義。
(3)鼓勵小組成員利用線上線下研討相結合的方法,盡情發表自己的見解。
2.班內研讀,打造閱讀生態圈
在班級內開展“讀書交流會”,全班同學共同研討,共享交流體驗,塑造良好的閱讀生態圈。在班級研讀時,教師和學生圍繞本書共同制定閱讀專題。
在班級群體研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真實的看法,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和學生共同記錄討論的要點,還可以組建班級“讀書沙龍”或“書友會”。
(四)回讀感悟,升華體驗
在班級內群體研讀后,教師可以在這一環節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再度品味文本,升華閱讀體驗。教師要鼓勵和幫助學生形成多樣化的閱讀成果。比如,手抄報、電子小報、手繪插圖、思維導圖、摘錄、心得體會、故事新編、續寫故事等等。
通過教師的“導”,學生的“讀”這樣的師生共讀策略,達到行之有效的閱讀效果。教師從學生“學”的需求抓手,將課外閱讀“擠進”課堂,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升,更有助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