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松
主題閱讀的語文教學是以單元為模塊設定,以課本某一單元主題為中心,圍繞某一主題展開系統化多樣化的文本賞析形式。該文本閱讀由教材延展到課內外名著導讀。在此過程中,輔以多媒體教材,聯系學生現實生活,以理論聯系實際的形式,拓展寫作、閱讀、語言表達等多方面能力,從而形成整體閱讀的教學形式。
一、依據主題閱讀所提出的小學語文教育策略
(一)依據現有教材資源適當拓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教材為主,課外輔導文本為輔,對學生所要學習獲得的主旨情感進行熏陶渲染。引導孩子以教材為出發點,閱讀課文,拓展相關資料,引發學生對于該主題的思考和共鳴,了解該主旨的當代社會意義,拓展主題閱讀。一定程度上既培養學生思考和表達能力,又深化學生理解能力,拓展視野。比如以愛國情懷為主題的單元,文本主題閱讀在結合課文所選內容基礎之上,可以拓展聞一多先生為澳門所作曲的《七子之歌》,用音樂歌曲的形式激發學生對該主題的興趣,進而拓展文化探究能力。接以杜甫的愛國詩《春望》引發學生思考。在比較閱讀和相似閱讀中,感受到愛國情懷家國情懷對于一個炎黃子孫的影響并由此引發學生共鳴,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赤子之心。
(二)依據生活素材,建構主題閱讀微課程
要避免學生長期處于封閉的校園學習環境而脫離社會實踐的問題,就必須讓學生在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的同時,不斷思索延伸該文章或主題在當下的意義和作用。依據社會時事引領學生走出課堂,徜徉于校園之外的蒼生天下,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從而提升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和文本把握力。主題閱讀在于對多篇文章的同一或相似思想情感進行匯聚和凝結,從多角度多方面以不同形式呈現作者所表達的愿景。主題閱讀根本就在于引發學生對于相同主題的共鳴,從而深化對于文章的理解,因此要將學習落到實處,引發學生思考的根本途徑在于實踐,親身體會該主題的思想情感。鑒于課堂形式和當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內局限性,可以通過多媒體和課后社區服務等多種形式落實實踐活動,將主題文本閱讀在學生們的生活中呈現。不僅可以激發感官上的活躍,更進一步加深印象。
(三)對相關主題進行寫作訓練
閱讀是教學過程中的輸入訓練,而要將學生真正所需落到所用之處,就要將輸入模式轉化為輸出模式。主題閱讀不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掌握應試能力,而應該培養的是語文素養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因此要將該單元的文本主題進行匯聚和升華的最好途徑就是進行寫作。通過大家自己的文本形式創作匯聚而構成的教學資源是豐富和寶貴的,融合了學生們自身的發展特點,結合自身經歷。將這些資源匯聚到一起,更貼近學生生活,落實于實踐為主題閱讀提供了更為真切的教學資源。此外,通過學生們自我創作,以表現對于情感的把握和主旨理解,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善自身教學方法,在一次次修改和訂正過程中,尋找學生仍然存在的錯誤,不斷提高自己語文教學質量。
二、總結
無論是傳統閱讀教學還是新型主題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都應該考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導地位和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從多方面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結合各個單元主題設置相應活動,更高程度地讓學生得到知覺、感覺等認知方面的發展和性格方面的完善。單元主題教學以教材為基礎進行適當擴展,目的在于激發學生自身學習興趣,引發共鳴而得以輸出文本。因此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對于教材的掌握以及實際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的培養。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合理安排自身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創設學生喜歡的教學環境,才能真正將文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將多篇文章銜接和串聯在一起,真正地將主旨和思想精神融合在一起。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