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娟
當前小學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提升英語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對于小學英語教師而言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思維導圖逐漸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并且對于提升課堂效率發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基于此,下面結合筆者教學實踐案例分析,探究有效利用思維導圖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具體方法,以供參考。
一、關于思維導圖的簡介
思維導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是19世紀70年代Tony Buzan提出的,是一種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建立起聯系的一種思維工具。思維導圖,能夠以圖文方式激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參與課堂的主體作用,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思維導圖,能夠將零散無規律的知識分類整理,突出重點,梳理脈絡。思維導圖,能夠將個人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有機結合,學生圍繞主題,討論分支,不斷深化、細化和完善。
二、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有效方法
具體結合上述思維導圖的幾大應用優勢,筆者在進行小學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充分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分別在Pre-reading(讀前)、While-reading(讀中)以及Post-reading(讀后)等不同環節都融合了思維導圖相關的教學活動。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Read and write為例。
(一)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英語閱讀前
在讀前環節中充分應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吸引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有助于調動小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讓小學生在閱讀前就充分激發其濃厚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從而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還可以幫助小學生對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充分的復習回顧,為接下來的英語閱讀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讀前環節,我布置學生圍繞season小組討論,學生可從風景、衣著、食物、活動等方面去討論。學生通過不同方面的討論,得出思維導圖,為接下來的英語閱讀教學打下了堅實基礎。利用思維導圖,導入閱讀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激活已有知識儲備,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二)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英語閱讀中
思維導圖可用于讀中環節,確定主題,梳理脈絡,課堂討論合作,突破重難點。在讀中環節,我引導學生在快速閱讀文本后,確定文本主題為Robin’s favourite seasons。并引導學生細讀全文后完成思維導圖。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提取關鍵信息,梳理文本內部的邏輯,自我消化,形成自我知識體系。由于文本中未提及羅賓喜歡夏天的原因,因此,我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傳統閱讀課的小組討論, 往往采用口頭討論,學生七嘴八舌的發言無法真正記錄討論過程,因此,在討論環節,我引導小組成員使用思維導圖。小組成員共同在一張紙上畫出思維導圖,將小組成員的觀點作為關鍵詞,不斷補充完善。借助思維導圖,有利于記錄每個人發表的觀點,同時能產生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提高閱讀效率。
(三)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英語閱讀后
在讀后環節中融合思維導圖教學,除了可以幫助英語教師更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之外,還有助于學生對于完整的閱讀內容進行有效梳理,便于學生對已經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和聯想,能夠有效加強課堂知識鞏固,有效提升英語閱讀的學習效率。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同時針對學生所繪制的思維導圖以及閱讀情況展開合理評價,以強化學生的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并完善知識體系,加深對于所學知識的記憶與印象。例如,筆者通常在閱讀后會鼓勵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寫下他們喜歡的季節及原因。將思維導圖運用在讀后寫作中,不僅能夠復習鞏固已學知識,還能提高寫作積極性,為英語輸出打下重要鋪墊。
三、結束語
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設計教學活動,有助于促進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有效性的充分提升。因此,我建議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學習研究思維導圖,根據英語閱讀教學內容的特點,利用思維導圖的優勢,分別于讀前環節、讀中環節、讀后環節中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對于英語閱讀課程的學習興趣,促進閱讀效率的充分提升,有效培養小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