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德才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電子移動終端發展,人們逐漸到了微課的“微時代”發展中,學習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化了,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學習,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結構的缺漏,通過網絡平臺等方式選擇對應的微課自主學習,學習的形式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學習資源的豐富對傳統的教育以及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當前我國在小學教育方面更加要求教師能夠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將微課運用于課堂中能夠使教師課堂教學表現化更強,更加具有效率以及視覺沖擊力度。微課對于小學課堂教學有著重要幫助,但在微課的錄制時,大部分的微課都是按照“引入、講授、小結、練習”的結構制作,類似于將40分鐘的課堂壓縮在10分鐘的微課中。學生需要微課自學時、教師課堂使用微課時,往往都會反復使用的。而使用者需要完整觀看微課后才能大致了解微課的內容對應的位置,然后拖動播放進度條找到對應節點。為了更好地發揮微課的作用,優化微課的應用,下面對微課進一步“碎片化”處理。
一、利用微課“引入”節點,導入教學
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一步,就是要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與語文,英語等學科相比,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專注力要求較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枯燥以及難以理解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更加需要老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本身的注意力呈現的時間比較短,并且形象思維在吸引其注意方面占據重要的優勢,其好奇心比較重,極易被外界新鮮事物所吸引。所以在知識導入的環節中,可以利用微課作為載體創設課程講解的情景問題,微課中的有趣視頻以及動聽的音頻素材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乘法的認識這個內容時,可以通過播放游樂場方面的主題方面的情景從而給學生帶來真實的生活場景體驗,也可以讓學生更多的了解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教師在講解《圓的面積》過程中也可以利用微課讓學生觀看圓分成偶數個三角形再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畫面,引導學生思考長方形與圓形之間的關系,從而由長方形推出圓形的面積公式。
二、合理利用微課,加強直觀教學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側重于學生的直觀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更好地了解數學,從而真正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的內在動力。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數學。通過微課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正方體,長方體以及圓形的物質。使得學生在印象中有初步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再利用微課中制作立體動畫,讓學生了解這些立體圖形的各個面,培養立體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數學是如何運用到生活中的。由微課播放學生日常在超市購買東西,標記價格,計算一共花費多少錢,需要找零多少錢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或者播放學生在家中有多項任務待完成,如何利用統籌思想快速將這些任務完成值,這樣采用直觀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靈活利用微課,突破重難點教學
當前《數學新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多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以及主動性。首先,教師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實際的學情,確定本節課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依據重難點的內容在網絡上搜集或者自主制作微課視頻,在微課視頻的選擇上傾向于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容,從而推進學生對于重難點知識內容的進一步理解。例如,教師在針對《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教學時,教師可以不單單教學除法的內容,還應該引導學生討論以往的乘法和除法,加法以及減法之間有哪些不同點,引出除法是從高位算起之后,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然后再播放相應的除法從高位算起的微課視頻,從而鞏固學生對于除法計算的認識,增強對于除法從高位算起的理解。
四、利用微課進行示范演示教學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包括代數,圖形幾何,統計以及綜合運用四方面的數學知識。對于圖形幾何方面需要充分運用學生的抽象能力,往往很多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都不能及時反映。所以當教學時,遇到了難以語言描述,比較抽象的問題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視頻,讓學生能更加直觀的學習,讓能力在不同層次的學生也能夠更好地理解相應知識內容。例如,在學生學習《用排水法求不規則物體體積》的內容時,如果是為了自主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體驗這個過程就會浪費很多課堂上的不必要時間,課堂重心也偏向于實驗,學生很可能脫離求不規則體積這個課題。所以可以利用視頻,在微課中對排水法的過程進行直觀的展示,既不會因為操作過程導致的數據誤差,也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這些數據,還能夠在觀看的過程中思考求不規則體積的方法,更加有利于學生掌握這部分的知識。
五、自主使用微課學習,充分利用課后時間
課堂教學的時間十分寶貴,而且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多并且雜亂。在有限的時間內向每一個學生詳細地講解清楚每一個知識點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課堂教學的效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在線下學習相應的微課。學生通過微課的學習達到很好地預習效果,提前了解課程,這樣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于重難點知識的講解以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課堂的效率。在課內四十分鐘的教學結束之后,教師也可以制作內容匹配的微課視頻,提供給學生觀看,串聯知識點,繪制思維導圖等形式,形成網絡知識點結構以及補充學習在課堂上沒弄懂的知識。利用微課將學生的線下知識學習和線上知識學習有效地聯系起來。尤其是針對班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更是需要用微課補充在數學學習方面的薄弱環節,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跟上班集體學習的進度,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后續的學習,也能夠減緩因為成績不好而形成的厭學情緒。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