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群
“減負”并不代表降低教學質量,而是需要在“減負”的基礎上實現“增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在實際教學當中可以發現,由于學生學習水平、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思考的比例較低,無法獲得知識水平的有效提升,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根據這一現狀,教師應采用符合“雙減”政策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制定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全面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一)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未能得到發揮
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教師還是會為以往的教學觀念所影響,教學活動以及教學環節設計都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處境及地位,未能實現對學生群體價值的充分認識,使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缺乏良好的交流。學生在課堂中沒有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缺乏課堂參與感,導致教學氛圍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和落實,嚴重影響了“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
(二)課堂教學方法單一,不利于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雖然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理念正在不斷推進,但從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來說,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在問題講解方面一般會通過板書的方式。單純的語言文字教學導致學生對一些抽象性的知識無法充分理解,進而影響了學生知識水平和學習興趣的培養,這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十分不利。
(三)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教學評價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現階段根據我國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是影響教學質量有效優化的主要原因。由于教師并沒有通過教學評價發現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實質問題,并結合教學評價合理設置教學活動,因而無法對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學習興趣等方面進行充分評估,影響了教學內容的實施質量。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優化策略
(一)加強師生交流,有效引導學生思維
根據“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在減負增效的同時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探索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實踐研究表明,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與分析問題,合理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環節當中,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促進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提升。
(二)堅持減負增效,創設多元化課堂
為了促使課堂教學得到優化,教師就需要始終堅持“雙減”政策的相關要求,全面優化教學環節,實現課堂教學的減負增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結合班級特點認真研究分析,設置多樣化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得到知識水平的提升,有效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學環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優化教學評價體系,激發學生學習自信
初中階段就是學生青春發展的主要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更加希望得到認可,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態,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和贊賞,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現狀,根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活動參與情況對學生展開評價,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針對性地表揚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在不斷的學習與進步中獲得自信。
在“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實背景下,教師想要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減負增效,就必須要對教學環節以及教學內容進行研究分析,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興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與學生保持密切的交流溝通,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面臨的疑點難點,并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