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翠微
一、問題的提出
反思學習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包括教師的教后反思和學生的學后反思兩個部分。在教學中,很多教師比較注重教學內容的設計,而忽視及時的教學反思,也沒有形成記錄反思的良好習慣,因而許多教學中的“生成性的問題”“成功之處”“不足之處”隨著課堂教學的完成也隨風而逝。這無疑是失去了一次對自己的課堂實踐的思考與審視,以及改進自己教學實踐、促進自身專業成長的機會。本文從“深度學習”的角度談談我對教師教學反思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我校深化課改“深度學習,打造課改升級版”的實踐需要
近年來“深度學習”已經成為了各學校深化課改、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抓手和實踐途徑。我校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也致力于“深度學習”教學改進,打造課改升級版。教師加強反思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是我校深化課改“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的實踐需要,也是很關鍵的課改環節。
(二)培養專家型教師隊伍的需要
從教書匠到教育家,橫跨了一條叫“教育科研”的河流。過河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做一個教育的有心人,有意識,有恒心,勤于探索。中學教師每天的日常就是教育教學,我們的教育科研就從教育教學的小事開始,教師如果能夠及時記錄教育現象,記下自己的感受,及時反思教育教學中的各種現象與問題,認真總結教育的得與失,并把這些精彩的東西寫下來,撰述成文,幾年之后,一名專家型的教師就誕生了。
二、教師反思學習新視角
(一)課堂上學生愉悅嗎?
學習應是學習者的一種主動性行為,然而在現實的學習中,很多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勉強的為考試而學,為父母而學。學習是一種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多感官地參與的活動,強調學生的體驗與參與,學生在體驗中感知經驗,在與同伴或環境的交往中發生真實有效的學習,進而發展自己的高階思維。因此,教師反思自己教學的第一指標是,這節課學生開心嗎?一節讓學生從內心充滿了滿足與愉悅的課,肯定是一節成功的課。
(二)合作交往學習發生了嗎?
日本佐藤學教授指出,要實施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應當構筑一種“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學習不是學生個體的孤立的行為,學習是在學生與教材的交流、學生與同伴與教師的合作交往、學生學習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結構的碰撞中發生的。教師的反思教學應思考設計的學生活動任務是否有可探究性,是否利于學生合作交往學習,在合作交往中學習是否真正發生了。有合作交往學習的課堂,一定有小組活動的學習,有任務的布置,有學生與同伴共享,有課堂中作品的表現。這樣的課堂充滿著生機和活力。
(三)課堂有生成嗎?
“課堂生成”在學生自主學習的疑惑中,在與同伴合作交往探究中,在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中產生。但是,生成性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大難點,如果教師引導把控不好,教室就容易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生成性問題也毫無價值可言。教師的教學反思應增強對生成性課堂教學的自我意識,有效建立對生成性課堂教學的理解,能夠傾聽學生生成性問題下隱藏的聲音,及時反映,處理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總之,“反思學習”是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的再思考與再審視,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反思教學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本文旨在從“深度學習”與“學生立場”的角度探究教師反思學習的新視角。教師的反思學習貴在及時記錄,堅持不懈地探究,長期積累下去,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必定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 [日] 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M].李季湄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 尤小平主編,崔永漷主審.學歷案與深度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