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梅 譚文元 李博燁 凌惠婷 黃渲雅
摘要:本文通過對PD企業案例的進行深入的分析,介紹了PD企業的現狀,剖析目前PD所面臨的進行融資的難度高、單一的融資渠道及方式、資金籌集計劃不明確、財務風險防范意識不強、資金使用效率比較差的現狀,是由于其與外部環境接觸少、融資目標不明了、融資規劃混亂,并從企業建設的角度,建議其強化企業競爭力、明確資金流向,完善財務、信息透明化、實時化、可靠化。
關鍵詞:中小企業;PD企業;融資方式
一、緒論
科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體現。近年來,中國由原來的高速增長的經濟模式轉向平緩經濟增長模式。科技成為了推動中國經濟轉向的關鍵力量,也是中國突破西方技術封鎖,將中國由原來依靠人口紅利的經濟模式,轉向依靠科技興國的經濟模式。
目前雖上至國家,下至地方縣市均設置了科技型企業孵化器,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技術創新基金,保障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生存。但目前此類基金額度較少,僅有少量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以獲得資助,大量的科技型公司由于某種因素不可獲得,為此,其仍需通過自身的融資渠道進行相應的融資。雖國家及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及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各類渠道進行融資,但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仍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因此,如何打破融資難、融資貴的枷鎖,使得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可以安身立命成為研究熱點。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概念及融資基本概念
研究科技型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方式的第一步是界定科技型中小企業。然而目前,我國對于此類企業尚未出現統一的界定。學界內通常將可自主設計、研發出具備較高科技含量產品,且可不斷進行產品更新、開拓市場的企業為科技型企業。并將此類企業分為一類以經營通訊、電子、精密儀器等科技產品為主的企業,另一類為客戶定制開發相關軟件、供應鏈管理等知識密集性為主的公司。然而,目前除華為、騰訊、百度等大型科技型企業外,中國科技型企業在數量上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且占據一定量的市場份額。因此,精確的界定科技型中小企業,并對其進行定向扶持,有利于中國科技力量的增長。
融資是通過某種貨幣交易方式,獲取資金進而實現企業的某種戰略目標。此過程涉及資金流入方及流出方的資金交流,及控制權的交換。從廣義的角度而言,融資應涉及資金的授予及接受,但從狹義上而言,融資可僅考慮接受。
在本研究中,融資方式的選擇僅涉及資金的接受,及企業自身的融資。企業的融資是其根據其自身所處的內外部環境,自發的為保障企業生存、企業發展作出的戰略性的抉擇,并通過相應的渠道及中間人,獲取一定資金的過程。
三、文獻綜述
Robyn Owen ?David Deakins及Maja Savic等(2019)通過金融自動扶梯理論及資源觀理論對全球金融危機后,40家英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成功的融資策略正在形成,這些策略包括自我引導、合作和新興的后GFC金融自動扶梯融資,后者嚴重依賴政府干預。報告還指出了仍存在的資金缺口,以及為解決這些問題而采取更具凝聚力的融資和支持政策的必要性。Ale? Pustovrh等(2017)以來自斯洛文尼亞的105家中小企業為樣本,對基于變量的結構方程模型(SEM)進行了測試,研究結果表明內部(組織)因素對高科技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動影響很大,而創新對高科技中小企業的商業化推動者影響很大。
夏軼群及梁冉(2019)通過模型模擬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商業銀行貸款機制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政府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對商業銀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放貸起促進作用。但當風險性較大時,政府的支持力度的促進作用不顯著。宋華,陳思潔(2019)通過對中國24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創新生態系統研究視角的價值共創分析,研究發現在此分析中,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可通過內外活動以提高自身的融資績效,并且外在環境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王換娥,孫靜,田華杰(2018)從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入手,研究目前中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所面對問題,并從法律及制度層面給予建議,研究結果表明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融資渠道有自身企業架構、政府、金融體制及法制體制等因素導致了其融資困難,認為可通過完善法制體系,金融體系、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最主要的完善自身企業構架,增加企業競爭力等方式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
四、PD企業發展現狀
PD企業成立于2014年,主要的經營的業務為互聯網金融軟件開發與銷售。其為一家IT企業,核心產品是P2P軟件。其對于自身初期的定位為“互聯網金融IT服務商”,但在2016年由于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工作的開展,公司開始向“互聯網金融IT+DT綜合服務商”轉型。
PD企業在股東大會下,設董事會,并有監事會進行監管。董事會設董事會秘書記錄及管理相關董事會資料,并辦理相關信息披露事項,董事會下設總經理一名,全權負責企業的運營及對外活動??偨浝硐略O一名分管網絡業務部、產品運營部、技術研發部、技術支持部的副總理,分管戰略發展部、市場部、銷售部的副總理、及分管人事部、財務部及后勤部的副總理。各部均有相應的負責部長。PD企業仍處在成長階段初期,其主要的表現如下:
(一)企業建立時間短,股權結構不復雜
PD企業于2014年底成立,由三名自然人發起,各自分別出資50萬、30萬及20萬,共計100萬作為注冊資金,股權的占比為50%、30%及20%。在2016年由公司的發展需求,公司進行了股權調整,引進了四名新的自然人作為股東,注冊資本為500萬元,股權占比為70%、10%、8%、6%、3%、2%及1%
(二)公司架構簡單
PD企業的七名股東均全職在公司任職,其中現股權占比為70%的股東出任總經理,其中股權占比為10%、8%及6%的三名股東出任三名副經理。其余股東出任了技術研發部、技術支持部及產品運營部負責部長。公司的重大事項由股東會進行討論后進行決定。由于控股股東的股權占比已達70%,企業的重大事項的決定權實質上歸其所有。
(三)產品單一。且資產規模不大
公司歷經5年的發展,目前旗下的主要核心產品認為P2P,且其任占公司的銷售收入的60%。進而公司的營銷好壞對該產品的依賴性大,進而限制了PD企業的盈利空間。截止2018年年末,PD企業總資產為1936萬元,所有者權益為1529萬元。
五、PD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PD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1)融資的難度高
PD企業尤其企業自身的結構,及資本規模較小,其進行相關融資的難度高,尤其是其所處于的金融軟件領域,市場的變化迅速,且競爭激烈。若PD企業未能及時的保障資金來源穩定,使得資金在最短的時間到位,其企業在市場的占有率將受到威脅,且盈利下降,進而影響其進一步的融資,形成惡性循環。
(2)單一的融資渠道及方式
目前PD企業的未有長期的負債。其所有的負債全為流動負債,并以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資、稅收為主。目前,PD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為各股東加大投資及企業的留存收益,外源融資沒有。該融資方式,嚴重的限制了PD企業的發展,使得PD企業的資金到位周期長。
(3)資金籌集計劃不明確
由于公司未設立專門的融資戰略部,管理者相關知識儲配較少且人員相關領域未涉獵,使得公司對外源融資的規模缺乏認知,進而不可準確的把握外源融資,進行相關融資。
(4)財務風險防范意識不強
由于其所處的行業波動性較大,PD企業由于其自身企業架構的問題,并未很好的感知外部環境及自身發展趨向,并不能及時出臺相應的措施,規避風險。
(5)資金使用效率比較差
目前PD公司的應收賬中主要的是股東借款,使得其資金的流通性差,企業的資金長期的被股東所占有,表明PD企業缺乏自有資金的有效管理。
(二)PD企業融資困難存在的原因
(1)與外部環境接觸少
由于PD企業的股東中多數為技術出身,缺乏對于金融行業的知識儲配,并且公司僅成立了5年,自身對于融資的需求不高,且仍處于關注技術研發階段。此外,雖公司擁有十余項發明專利,擁有的無形知識產權大,但管理人員缺乏對于財務核算的意識。因此,其對于外部的融資環境接觸較少。此外,PD公司未非公眾公司,其財務數據不透明。
(2)融資目標不明了
PD公司管理人員的融資理念的缺失,使得PD企業目前尚缺與公司發展戰略相配套的、清晰的融資目標,進而導致PD對于資金的規劃及使用缺乏有效、合理管理,使得其對于風險的防范意識弱
(3)融資規劃混亂
由于其的融資目標不明確,進而PD的融資行為也為無的放矢,在融資工作上的管理雜亂無章,使得企業的融資難度增加。
六、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科技是推動中國雄飛的關鍵力量,尤其是當下中國人口紅利下降的時代,中國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大力發展科技是國家不二的選擇。為促進中國科技力量的增強,國家已為眾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出臺多項扶持及優惠政策。
本文通過文獻調研,初步的對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及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現狀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并通過深入的學習,完善了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知識體系。
本文通過對PD企業案例的進行深入的分析,介紹了PD企業的現狀,剖析目前PD所面臨的進行融資的難度高、單一的融資渠道及方式、資金籌集計劃不明確、財務風險防范意識不強、資金使用效率比較差的現狀,是由于其與外部環境接觸少、融資目標不明了、融資規劃混亂,并從企業建設的角度,建議其強化企業競爭力、明確資金流向,完善財務、信息透明化、實時化、可靠化。
由于作者本人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限制,對于其原因分析可能不夠深入,一些分析僅僅是根據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口頭反映,缺乏相關統計數據的支撐。作者希望今后能夠有更多的學者對這一課題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二)對策建議
(1)打鐵還需自身硬—強化企業競爭力
在當下的融資大環境下,科技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主要是由于其自身企業的特殊性所導致的。因此,在眾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中,要想獲得融資機會,還需企業加強自身的競爭力。加強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在于完善企業結構、管理人員及企業相關人員增強融資相關知識、增加對外界融資環境的認識、樹立良好的企業信用形象、合理的利用企業資金。企業因將權利細化,避免一言堂的局面,使專業的人員在專業的領域可以進來專業化的事情。企業應引進新技術的人員,促進自身技術的更新換代,保持自身在市場的活力??萍夹推髽I的競爭力的關鍵評價指標就是企業的創新能力。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一旦失去創新,將容易被市場所淘汰。在面對重大的融資決策時,企業可臨時抽調企業中專業的人員組成專業的決策小組,共同商議形成決策,必要時可求助外界專業人士幫助。
(2)明確資金流向,完善財務
企業的立命之本為企業擁有可維持自身生存的資金,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將嚴重阻礙企業的發展,甚至于導致企業破產。此外,良好、可靠、符合真實的財務將影響企業的信用,放映企業的管理水平,使得企業可更容易通過銀行融資,甚至于通過其他大型金融機構融資。在財務管理方面,其必須根據會計規范的要求,將企業的財務狀況規范化、透明化及可信化,構建完善的當代會計管理制度。形成此套制度,第一是要求企業的財務人員熟知會計規范及可熟練的使用;第二是要求企業的財務人員可如實的記錄企業的每一筆資金流動,并形成規范、可靠的財務記錄,及時的向管理層提供相關信息,使得管理層可實時了解目前企業的資金現狀,在其作出決策時,可根據目前企業的資金現狀,及時的作出最貼合實際的決策;第三,由于中小型企業的資金規模較小,因此,應對于每一筆資金的流動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使每筆錢都可以花在刀刃上,更為重要的企業可建立其一套預算制度,尤其是經營與財務均在內的預算機制,使得企業可及時的根據自身所處的內外部環境,作出及時的調整。
(3)信息透明化、實時化、可靠化
企業的形象與企業自身的宣傳力度緊密相關。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的傳遞已可做到秒達。因此,企業應利用好互聯網資源,建立自己的門戶完成,及時的更新網站信息,使得外界可及時且更為全面的了解企業。信息的公布有時可起到降低企業負面影響的作用,尤其是當企業面臨負面新聞時,網站信息的聲明可起到危機公關的作用,使得信息使用者可及時的獲取企業目前的態度及事件更為真實地一面,避免以訛傳訛,形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對于信息的公布是,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必須保證信息的真實性,這是企業信用形象的保證;第二做好時效性高,及時的更新網站信息,使得外界可及時了解到企業信息,更新對企業的認知;第三,做到上述兩點時,還需要做到信息公告的專業化,提升外界對企業的專業性的認知,尤其是財務信息的公布時,更應專業化,使得外界對企業的財務形成該企業財務制度專業且完善的形象,有利于企業的后續融資。
參考文獻:
[1]曹雅暉. 13萬家企業進入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N]. 中國知識產權報, 2018.12.24.
[2]Owen R, Deakins D, Savic M. Finance pathways for young innovative small‐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 a demand‐side examination of finance gap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post‐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inance escalator[J]. Strategic Change, 2019, 28(1): 19-36.
[3]Taghizadeh-Hesary F. The Role of Credit Guarantee Schem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with an Emphasis on Knowledge-Based Enterprises[J]. 2019.
Ferrando A, Pal R, Durante E. Financing and obstacles for high growth enterprises: The European case[R]. EIB Working Papers, 2019.
[4]Veronica S, Alexeis G P, Valentina C, et al. Do stakeholder capabilities promote sustainable business innov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Evidence from Ital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9.
[5]Pustovrh A, Jakli? M, Martin S A, et al. Antecedents and determinants of high-tech SMEs’ commercialisation enablers: 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open innovation practices[J]. Economic research-Ekonomska istra?ivanja, 2017, 30(1): 1033-1056.
作者簡介:
朱小梅(1998-),女,漢族,廣西玉林人,廣西財經學院,廣西財經學院本科在讀,審計學方向。
基金項目: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項目編號20211154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