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花
《這條小魚在乎》講的是在暴風雨后的早晨,小男孩發現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被昨夜暴風雨卷上岸的小魚。雖然小男孩不可能把它們都撿起來放回大海,但他盡自己所能救了一條又一條。
成績在中下游的學生就像是被擱淺在岸上的小魚,也渴望在學習的海洋中暢游。誰在意他們的擱淺呢?當然是教師,還有家長。我總結了自己和中下游學生的相處之道,可以分為四個步驟。
親近學生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親近學生是教育的前提。交朋友的方法之一,是一起聊天、吃飯、玩。學生交朋友也不例外。我的慣用做法也是如此。
張同學是出了名的調皮,教過他的教師都去他家拜訪過。我看著他在課堂上的行為,很是頭疼。但每個這樣的孩子背后可能都會有特殊的家庭情況,或特殊的家庭教育。了解到張同學的情況后,我時不時找他聊天。為了不讓他有抵觸心理,我們前幾次的聊天都跟學習無關。通過了解,我和張同學有了共同話題,聊天內容開始涉及學習、課堂紀律、作業書寫等方面。我還抽時間單獨輔導張同學,陪他下棋,連吃飯也坐他對面。漸漸地,張同學在我的課堂上不搗亂了。
有教師曾問:“為什么張同學在英語課上不搗亂?”同學說:“因為張同學和英語老師很親近,他不好意思搗亂。”當你親近學生,學生也親近你,對你要求的,學生說不的次數就越來越少。
表白學生
我表白過很多學生,比如這學期前幾次課時,馬同學經常趁教師不注意做扭扭腰吸引同學注意的動作,被教師發現后,又馬上做出認真聽講的樣子。有次恰好被我逮個正著,我當即大聲表白:“馬同學,你知不知道我一直很喜歡你,你一年級時,我是不是經常讓你領讀英語、管理班級?”馬同學答道:“知道。”然后就坐端正了。從那以后,我時不時找馬同學聊天。現在,馬同學上英語課別提有多精神了。
有天中午,我正在五樓陪學生吃飯,馬同學把我的水杯送來了,里面裝滿了新接的溫水。我沒想到他會去辦公室拿我水杯,接完溫水再送上來。拿到水杯的那一刻,我心里滿是感動。看!這就是表白的力量。
表揚學生
都說好學生是夸出來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那我就把學生夸成一朵花。比如:看到張同學上課時這一分鐘在聽講,我就會提出表揚,相信接下來的五分鐘他都會認真聽課;看到張同學會下象棋,我夸他聰明;等等。
中下游學生在課堂上、班級管理方面容易被邊緣化,我就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比如:提問單詞時,我故意提問張同學一個簡單的,當他回答正確時,我讓全班同學鼓掌給他獎勵。我還會讓張同學領讀,同時站在他旁邊小聲提醒,以此樹立他的自信心。
每節課我會邀請兩個小監督員,讓小監督員管理班級,他們在本節課等同于班長,但他們要做全班的表率——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手報名,選不上的同學常常私下找我預約下節課的小監督員。
張同學、馬同學找我時,學習方面、紀律方面我會提出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他們也都愉快地接受了。通過表揚,學生變得自信了,我也樂此不疲。
給家長報喜
我上學時最怕教師向家長“告狀”,總免不了一頓數落,中下游學生也是如此。每天我的小監督員都會列出名單,哪些同學在報喜欄,哪些同學在報憂欄。上課時,我會多表揚中下游學生,爭取讓他們都在報喜欄。報憂時也以肯定學生的優點為主,讓家長和孩子聊聊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上周四的英語課上,我表揚了宋同學兩次,晚上和家長打電話報喜時,宋同學的媽媽說:“放學接孩子時,孩子問老師打電話表揚他了沒,聽到我說還沒有,孩子看著有些失落。孩子成長到現在,我原本不知道該怎么管他了,但看到孩子對老師的表揚這么在意,我對他又有了信心。”接下來的英語課上,宋同學聽課格外專注,像變了個人似的。馬同學也天天跟我說:“老師,你也給我家長打電話表揚我吧!”看!學生是多么期待家長和教師的認可。
中下游學生就像是被擱淺在岸上的小魚,我們的關愛和用心能讓他們獲得喘息或者遨游的機會。我校的楊衛平老師常說:“我是教師,也是永遠的孩子。”劉校長常說:“教孩子六年,想孩子一生。”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讓我們彎下腰、俯下身,用心澆灌、用愛陪伴,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夢想的海洋中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