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迪
本期話題:怎樣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成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路坦途,難免會遇到挫折。但在學習和生活中,很多學生面對挫折不知如何應對,比如,光愛聽表揚的話,一批評就不高興,甚至又哭又鬧;考試成績不理想,情緒就非常低落,甚至一蹶不振;跟同學或者朋友出現矛盾,有的委曲求全,有的發生肢體沖突……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和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如何讓他們正確面對挫折?本期,我們邀請一線教師和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交流觀點,分享經驗。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他們很容易被困在“陰霾”中,從此一蹶不振。因此,教師和家長要為學生打好“強心劑”。
首先,引導學生正視困難與失敗,從中汲取力量。如果學生失敗了,我們要和學生一起分析原因,讓學生認識到成功和失敗都是一種收獲,使其能夠與挫折“友好”相處。
小宋喜歡讀書,做事認真,上進心較強,從一年級開始就是班里的“尖子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他習慣了被表揚,面對批評不是顧左右而言他,就是選擇逃避。在一次評比落選后,我與沮喪不已的他進行了一場談話。在談話中,我告訴他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區別并不在于他們是否失敗過,而是在于他們對待失敗的態度不同。如果總是逃避,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不能接受善意的批評,那問題就會一直存在。小宋聽完我的話之后沉默許久,表示以后會在家長、老師向他提出批評的時候,不找借口,反思自己。放學時,我也與小宋媽媽進行了溝通,希望她可以在家多關注小宋的情緒,要及時肯定他、鼓勵他,給予正強化。在我們的共同引導下,小宋對失敗不再那么抗拒了,逐漸能夠從失敗中汲取到力量。
其次,給予學生信心,保護自尊心。家長和教師應該主動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展示的空間,增強其自信心,保護其自尊心。
小楊是個急脾氣,總是會因為一點小事就被激怒,然后揮著拳頭找人算賬。剛接班的時候,小楊就對我說:“我沒有朋友,大家都不喜歡我!我要用我的拳頭讓他們都怕我。”雖然他在撂狠話,但是我卻能感受到他話中深深的無助與孤獨。我對他說:“誰說沒人喜歡你,老師就很喜歡你!雖然我們才相處兩天,但你幫我做了許多事,老師愿意做你的第一個朋友!”小楊聽了眼里瞬間有神了。我適時對他提出要求:“我希望你不只有我這一個朋友,還能有第二個、第三個……交朋友并不難,老師愿意幫助你,好嗎?”小楊開心地點了點頭。
后來,我建議他生氣的時候就做深呼吸,把拳頭松開了再去解決問題。如果還是很生氣,可以先找老師,冷靜之后再處理問題。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我看到他每每攥起拳頭的時候,都會把眼睛閉上,仰起頭做深呼吸。一開始,他還會給對方撂句狠話,后來他就撇過頭不再看對方了。實在太生氣了,他就會跑到我身邊說上一通,在我安撫過后,他也能根據建議和同學溝通。我會在他每一次控制住自己情緒的時候,給他豎一個大拇哥。
之后,我上了一節“發現身邊的美”的班會課,引導學生發現身邊人的優點。課上,我引導全班學生說一說小楊這學期的進步。那節課,小楊的腦袋一直抬得高高的。再后來,他開始愿意主動和同學一起討論、玩耍了。以前,他的口頭禪是“信不信我打你”,現在變成了“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朋友也漸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