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開源技術正在改變世界,在數字基礎設施領域更是如此。
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兩年前,OpenStack基金會演進為OIF基金會,成為開源數字基礎設施項目的大本營;OpenStack運行的計算核心已經超過2500萬,與前一年相比較增加了66%。與此同時,基于OpenStack、Linux和Kubernetes的開源基礎設施標準LOKI得到了廣泛應用——Linux、OpenStack和Kubernetes分別負責操作系統開源標準、云開源標準以及容器開源標準。
毋庸置疑,云端已成為企業的標準創新平臺,是企業實現技術堆棧現代化的必備條件。
IDC預測,全球未來將會有65%以上的GDP是由數字化所推動,整個經濟會逐漸走向深度的數字化之路。企業在ITC方面的支出,預計從2022年到2025年,在中國會達到1.73萬億美元的規模;在整體IT市場里,數字化轉型占比也持續增加,到2025年數字化轉型的IT支出將超過50%,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傳統的IT支出。
數字化的廣泛采用,促使企業逐步用數字優先戰略來考慮問題,也同時推動了IT基礎架構進一步演進:基礎架構開始從云延伸到邊緣的部署;以云為核心的技術,未來的基礎架構特點完全面向云,面向云原生;最終通過智慧的運營方式,實現自治化。
“我們處在一個復雜多變的世界當中,作為一家基礎軟件創新公司,易捷行云EasyStack希望把握技術趨勢的變化,云計算行業趨勢的變化,以及客戶需求趨勢的變化。”2022年8月16日,“數字原生 釋放原力”大會上,易捷行云EasyStack創始人兼CEO陳喜倫分享了他的觀點:云計算需要進化——從傳統的理解,進化成為以云為核心能力,推動客戶數字化轉型的數字基礎設施。
事實上,回顧易捷行云EasyStack8年的創業路程:2014年,將OpenStack技術整合成服務企業需求的產品;2015年,引入Linux;2017年,積極主動將K8S和OpenStack融合,比較早實踐了LOKI;2019年,率先將云平臺微服務化,并發布基于微服務技術的新一代云平臺。
可以說,在不變和多變的市場環境之中,易捷行云EasyStack既能應對開源和技術趨勢變化,又能滿足客戶需求的關鍵在于,過去8年時間,其一直堅持的觀點——開源生態產品化。
在這一理念下,易捷行云EasyStack做了四個方面的實踐:選對并ALL in開源技術;將技術轉化成能夠為客戶帶來直接價值的產品;推動開源技術的創新和整合,滿足客戶的業務需求;尋求一個合理、對客戶和廠商共贏的商業模式。從license到license+訂閱,云產品具備所見即所得能力,按需獲取的訂閱服務消費模式。
云計算相對單一領域的創業更復雜,技術的積累,從虛擬化到開源OpenStack、docker、Kubernetes等很多創新,易捷行云EasyStack又是如何做到站在“巨人”肩膀上采用開源生態產品化來支撐客戶需求的?
陳喜倫將私有云的產品發展路線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傳統私有云,其類似于功能機,負責虛擬化和管理;第二階段,私有云有了完整的IaaS功能,但仍然是一個傳統軟件,保持一兩年升級以此版本,客戶內部版本碎片化,多種部署平臺等問題;第三階段,基于云原生的新一代私有云;第四階段從云原生到數字原生。易捷行云EasyStack洞察市場需求,2019年發布基于云原生技術的新一代私有云,使得可進化架構成為可能。并于2022年,發布數字原生基礎設施三大解決方案:云基礎設施解決方案ECF、云原生基礎設施解決方案ECNF以及數字原生全云能力解決方案ECS,將云原生作為數字原生基礎設施之中的一種場景化能力。

“從傳統分布式架構到云原生,這意味著不斷有新的應用架構的產生,只有把握住不變的東西才能夠應對變化。”易捷行云EasyStack聯合創始人兼CTO劉國輝表示,“我們需要一個系統能夠駕馭這些持續變化的硬件、網絡、存儲和應用等。”
在他看來,如果云原生是一個場景,上面應用的架構變化了,實際上需要一個更底層的邏輯。從抽象定位上更接近數字原生——數字原生基礎設施首先需要統一平臺底座可以應對技術更迭帶來的挑戰。
數字原生引擎EOS就是這一平臺底座,作為數字原生基礎設施的核心組件,EOS也可以理解為新一代數據中心操作系統,它是更接近數字世界0和1最小平臺單元,具備持續進化、數字驅動、開源開放的特性,并通過組合不同的場景能力,構成數字原生基礎設施。
隨著轉型的深入,企業越來越重視數字原生基礎設施的建設,希望通過數字原生基礎設施實現數字化業務和數字化技術的融合。
易捷行云EasyStack憑借多年服務多家國內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經驗總結,精準匹配企業數字化轉型真實場景,解決轉型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走向成功。而其靈活選點組合各種云服務賦能數字化場景,核心在于背后的數字原生引擎EOS。
數字原生引擎EOS定位為構建在Kubernetes上的穩定、可靠、安全的數據中心操作系統。采用微內核架構,具備安全沙箱能力,面向故障設計,兼容異構指令集架構,通過內核與用戶態分離,對于硬件資源進行統一抽象,向上統一的設備與資源管理。
此外,數字原生引擎 EOS提供事件網格總線,將基礎設施事件以API的方式提供給上層服務,反向提供服務與應用的統一調度。設計目標就是使能數字原生基礎設施具備包括一云多芯,全棧全平面升級進化,多元算力統一編排與調度,云服務產品選點組合、全平面高可用和高性能的能力。
這有些類似于組裝樂高積木,使用標準化的積木組件,可以拼裝出無限可能,選點組合亦可具備衍生無限場景的能力。
“從公司演進的角度來看,我們將公司英文命名為EasyStack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Stack對于軟件是層層遞進的。全球趨勢是企業級的IT逐步到了消費級別,就相當于把消費級的體驗帶給企業,就像企業解決越來越簡單,所以我們借鑒了這個想法;另一方面,從業務層面來看,解決中大型客戶私有云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復雜,我們用一種可進化、一體化設計以及ECP可插拔的方式將整個流程簡單化,相當于解決了PaaS的碎片化問題。”陳喜倫表示,與公有云廠商項目化的方式相比,易捷行云EasyStack相當于把公有云產品化搬到了私有云,這也是“EasyStack”的一直以來的使命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