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到現在的階段,最缺的是什么?
單純從IT技術上看,近些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云計算、5G、物聯網、分布式存儲、大數據、AI……甚至元宇宙,只要企業用戶有明確的業務場景需求,就一定有對應的IT技術可以提供可實現的路徑。但無論IT技術本身如何發展,企業用戶實施部署和應用IT技術的現實邏輯中,始終有一個問題沒有得到最根本的解決:企業級IT應用終究還是要真正落實在現實的業務中,因此IT技術與現實業務之間該如何完美融合,始終是一個難解的問題。對于IT技術提供商而言,了解企業的業務需求也許并不難,但是要真正把IT技術融入到業務當中,卻需要長期的行業知識積累;對于企業用戶而言,無論IT技術如何“親民”,其所固有的學科門檻,終將會把一批缺少專業人才的企業用戶擋在門外。
因此從企業用戶的角度講,企業級數字化轉型目前最缺乏的明顯不是技術的支持,而是真正能把技術融入到企業現實業務的手段,或者,是缺少真正能把IT技術與現實企業業務進行融合的人才。
IT技術提供商顯然也注意到了這樣的問題。
2018年8月,正式推出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MindSphere兩年后,正在試圖通過引入云計算和互聯網改造現有工業企業應用IT技術的工業領域IT能力提供者西門子,宣布以6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西門子低代碼開發平臺——西門子看中的就是其具有降低了企業用戶應用IT技術門檻的作用,能夠利用技術的方式,解決技術與業務相融合的難題。
“Mendix公司于2005年成立于荷蘭。Mendix公司成立的理想,就是用可視化的編程方式打通業務和IT人員之間的大量溝通鴻溝,讓開發應用更快更便捷。2018年,西門子收購Mendix公司。2021年,Mendix公司(西門子低代碼)隨著西門子一起走入中國。”王炯,西門子Mendix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日前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事實上,“低代碼應用開發平臺”本身從技術邏輯上并不難理解:所謂低代碼應用開發,實際上就是為用戶提供的一個面向企業業務的PaaS應用平臺,通過為終端用戶提供包括各種軟件工具、方法和平臺架構,支持企業用戶快速地在任何現有業務或者IT 環境下,構建、測試、集成、部署、管理和優化面向服務的業務應用程序。
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西門子低代碼實際上就是將企業可能用到的各種軟件功能和IT能力進行最小粒度的拆解,而企業用戶只需要按照業務的需求,將這些被拆解的應用“零部件”進行“組裝”,即可快速獲得能夠真正符合業務場景需求的各種應用和軟件。很顯然,在此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不再是“組裝者”對IT技術的了解,而是其對企業現實業務的理解。這就使得企業內部了解現實業務的工程師、管理者能夠真正主導整個應用和軟件的“組裝”過程——IT技術的專業能力不再成為瓶頸。
“從現在往前追溯五十年,一直都是一維的編程模式:BASIC多年前做到的閃光點是簡化,把機器能夠識別的轉化為普通人能夠編碼的東西;Smalltalk的重點是關注業務本身的對象,而不是面向過程的功能點;VB是第一個把可視化直觀、煥然一新的理念帶給整個開發者業界的編程語言;JAVA則是把程序的維護和運行在架構上進行了區分,在中間加了一個虛擬解釋層,進一步解放了程序的維護、編寫和運行……在這幾個方面,西門子低代碼是集大成者,擁有以上所有的優勢。”阮銘,西門子Mendix公司中國區售前總經理兼首席架構師從技術的角度強調,西門子低代碼作為新的編程工具,其最大的優勢是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IT應用門檻,加速將IT能力作用于企業現實業務。

在阮銘看來,融合了以往軟件編程工具優點的西門子低代碼平臺,由于不再強調IT技術的專業性,轉而用可視化的方法專注于業務本身,因此對于企業用戶而言,其一方面降低了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溝通復雜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技術棧互相整合的復雜度。
“一個很復雜的項目有多種角色,包括業務人員、產品經理、項目經理、技術人員……所以越復雜的項目溝通越有難度,去除溝通復雜度是我們需要遵循的原則之一。”與此同時,由于低代碼平臺能夠充分拆解和重構各種IT技術,因此“低代碼雖然不會替換現有的技術棧,但是能夠非常方便地盤活目前的各種技術棧,把很多的技術連接器連接起來,盤活其底層的多個數據、多套系統、多種技術。”
去除了企業用戶應用開發過程中的復雜性,提高了對現有新興IT技術的盤活能力,阮銘提到了西門子低代碼平臺所強調的“All-in-One”和“One-for-All”兩個概念。
其中,“All-in-One”所強調的對于各種IT新興技術的融合和盤活能力,之所以對企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阮銘強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并不是關注某個產品、技術,因為如果只是單純地關注某個信息化點,那么對于企業用戶而言,僅僅是對某個業務節點的優化和“小型倍增器”。對于企業用戶而言,所謂的“數字化轉型”,強調的是面向整體業務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因此,“必然強調多兵種、多技術棧、多個產品、多種角色的融合”,才能由此打通企業內和企業外的整個產業價值鏈條。而通過能夠提供“Allin-One”能力的西門子低代碼平臺,企業就可以實現從整體上、快速量產各種應用APP的能力。
而所謂的“One-for-All”,阮銘強調:通過西門子低代碼平臺,可以實現對所有的場景和領域、所有行業、任何時間的支持。
“我們的一個用戶是一家搬運公司,他們通過西門子低代碼打造一個ERP,模塊覆蓋很多業務領域,包括財務、記賬接口、CRM、駕駛艙和數據集成……與人、資、財、務,包括HR敏態的核心系統,平臺上可以用HR模板快速開發符合企業需求的HR應用;加班管理、數字人力、財務管理、企業采購……很多應用也都是可以用低代碼開發的。”阮銘說:平臺上的數據模型是一個體系,企業一旦掌握了其技術特點,就能夠把這種能力迅速釋放到更多的業務場景當中。而從西門子低代碼以往的用戶統計數據看,其在全球有4000多個客戶,覆蓋30多個行業,“我們在國內的某集團客戶,在三年時間里創造了200多個APP,平均每個月有5~6個APP上線。”阮銘反復強調“量產”:企業通過低代碼開發平臺,能夠持續不斷地利用IT技術開發各種針對業務需求的應用,從而使得企業的數字化進程能夠落實到現實的業務中。
在2022年西門子數字化工業軟件Realize LIVE用戶大會上,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應用西門子低代碼的成功案例被安排在主演講單元。“最底層是客戶原有的核心系統,在此之上,客戶又建立起自己的技術中臺和數據中臺,在此基礎上,上汽乘用車應用西門子低代碼開發平臺打造了iFactory(智能工廠),提供了公有云組件和上層應用,包括快速應用開發、快速集成數據中臺和快速部署……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上汽乘用車就有多個應用上線,包括智能工廠精益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缺件車管理系統、ME工時系統和QMS質量管理系統,覆蓋了IT部門和營銷、數字創新等部門。”王炯說。
在加入西門子并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年多時間里,除了挖掘了包括上汽在內的眾多典型用戶,王炯強調,西門子低代碼還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在設立研發中心和生態環境的建設:“作為第一家將研發中心設立在中國的低代碼國外廠商,我們在成都成立了研發中心,主要是和中國本土的云平臺、本土的生態進行協作,如騰訊的企業微信、個人的支付、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騰訊文檔、騰訊會議、阿里釘釘、字節跳動的飛書以及國產數據庫的適配工作。我們也在上海成立了另外一個研發中心,重點把在中國的優勢內容呈現給海外,進行可視化和智能化研發,把這些技術輸出到國外。”
與此同時,在生態建設上,西門子低代碼一方面通過合作伙伴建立服務用戶的通路,另一方面,通過建立技術論壇和中文社區,發掘更多的技術開發者;”我們建立了一個超過50家合作伙伴,覆蓋30多個行業的生態環境,通過把技術開放給合作伙伴,希望能夠一起為中國的客戶提供應用和服務;在我們的通用低代碼的中文社區,99%的問題都可以在上面得到答復。同時,也以開放的心態幫助開發者一起拓展這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