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軍
李小軍老師在《讓生命合格》一書第三章《弘揚生命》的多篇文章中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的閱讀經歷與感悟:“沒有閱讀的教育,就不會培養出有精神饑餓感的孩子;沒有精神饑餓感,就不會有持久的學習動力,就不會形成強大的學習能力,而他們的人生也注定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定然會蒼白乏力,無所支撐,無法走遠。”李老師告訴我們,要讓學生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精神饑餓感;培養學生的精神饑餓感,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禮記》中說:“學然后知不足。”當今,很多學生因為缺乏閱讀的習慣,看不到古賢先賢成功的人生,所以他們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無法像孔子說的那樣“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難以產生精神饑餓感,容易因坐井觀天而自我滿足,也就難以產生持續的學習動力,難有真正的積極進取。因此,要培養學生的精神饑餓感,就要引領學生愛上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還有一些學生,不缺乏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但繁重的高考學業負擔讓他們不得不擠占閱讀的時間用于高考科目的學習。基于這些現實的層面,我認為,作為高中老師,我們也可以在十分有限的時空里,培養學生的精神饑餓感,引領學生“戴著鐐銬舞蹈”——在學習之余,像牽掛著吃飯一樣開心地閱讀,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一、老師以身垂范,培養閱讀習慣,分享閱讀感悟
教師的示范作用在中小學甚至是大學階段里都是不可忽視的。我曾經向學生分享了我在不同年齡段讀《紅樓夢》的不同感受,并用課件向學生介紹了《紅樓夢》前五回的相關內容,特別介紹了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所交代的人物關系,還詳細解讀了第五回賈寶玉在警幻仙姑帶領下游太虛幻境時所見的“金陵十二釵”畫冊、判詞和曲詞,幫助學生理清了復雜的人物關系,揭示了眾多人物的發展和結局。這大大激發了學生閱讀《紅樓夢》的熱情,也降低了很多的閱讀難度。那一個暑假,很多學生都紛紛把一直覺得讀不下去的《紅樓夢》通讀完了。是我的閱讀分享,培養了學生的精神饑餓感,讓他們產生了閱讀《紅樓夢》這部偉大名著的激情;是我對全書綱要的介紹,降低了閱讀難度,也幫助學生克服了畏難情緒。由此可見,老師的閱讀示范,確實能培養學生的精神饑餓感,在這種精神饑餓感的作用下,學生就會主動去尋覓“精神美食”,得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這也許會在時間上對高考學業有一點點沖擊,但在更高精神境界的引領下,學生的學習會變得更高效,最終還會助力高考。
二、精心選擇閱讀材料,幫助學生高效閱讀
因為高考,在學期中,學生沒有太多的時間用于閱讀,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幫助學生精心篩選閱讀材料,盡量選擇簡短的新聞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天下形勢,積累寫作素材;選擇短篇而優美的文集,陶冶學生的情操,調節因繁重的學業負擔而產生的緊張情緒;選擇富含哲理的文字,幫助學生提升人生境界,積累深刻的思想。老師的每一次發布,都讓學生興趣盎然,并期待著下一次的發布。是老師的發布,讓學生有了精神饑餓感,這才有了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抬頭期待老師下一次發布的渴望。
三、努力營造書香校園的氛圍,帶領更多的人在書香中放飛自我
為了營造書香校園,教育行政部門、社會公益組織和學校都采取了很多行動,其中,“52閱讀”平臺就是一個致力于倡導全民閱讀、很有社會責任感的閱讀平臺,全省各地州市的教育行政部門紛紛依托這個平臺進行書香校園建設,我本人就是一個深受其益的參與者。我們學校其他老師雖然沒有參與這個平臺的讀書比賽活動,但學校對我這個總分名列第一、兩度獲得望城區“閱讀之星”榮譽稱號的老師贊美有加,多次讓我以各種形式向全校師生分享讀書體會、推薦閱讀書目,這不但讓學生產生了精神饑餓感,甚至也讓老師們產生了精神饑餓感。
朱永新教授說:“‘精神饑餓感’促使我堅持閱讀。”作為高中教師,我們也應該幫助學生平衡閱讀與學業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精神饑餓感,全面提升綜合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