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
培智學生由于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差,識字量小,閱讀書籍非常困難。而繪本中有著簡單的文字,再加上直觀、顏色鮮艷的插圖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恰好適應了培智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需要,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繪本的題材豐富多樣,包括親情、勇氣、生活尊嚴以及對自然環境的關注。繪本閱讀在把快樂帶給孩子們的同時,也將其精神財富傳遞給他們,它將繪畫、文學、教育三者完美地結合。本文以課例《我愛媽媽》為載體,淺談關于培智學生繪本閱讀指導的幾點做法。
一、合作讀圖,交流表達
一般來說,繪本都有精心設計的版式,由封面、環襯、扉頁、正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整體。在教授《我愛媽媽》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讀圖環節。
首先,整體閱讀封面封底,猜測故事內容。引導學生說出封面上告訴我們故事的名字是什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封面上還有什么信息?孩子們都積極發言:作者、一只虎媽媽、兩只虎寶寶,它們緊密地依偎在一起等。還發現了什么?好多的心形圖片,說明這是一個關于愛和親情的故事。誰能從封面上找到“愛”這個字?同學們爭前恐后地發言和指認。我們再看封底,呈現的是什么內容。讀繪本一定要從封面開始,讀完封底,故事才結束。
其次,閱讀環襯和扉頁。這本書有前環襯和后環襯,前、后環襯的圖案是相同的??吹搅耸裁??藍色和紫色的線條,這兩種顏色貼近故事的主題和氛圍,里面很多畫面都有這兩種顏色。扉頁即書名頁,扉頁上有作者、出版社等,右邊還有一幅圖,它們要干什么?在啟發下,孩子們一一說出。扉頁不僅僅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門,它會明確地告訴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有時還會講故事。這種通過合作讀圖的形式,讓師生能夠共同讀懂故事,分享閱讀喜悅。
二、深情朗讀,激發興趣
繪本是通過優美的文字和繪畫形式表現出來的,這些文字和繪畫只有轉換成老師自己的視覺,讀給學生聆聽,才能被他們所接受。因此,當老師將圖畫書所展示出來表現得最好的文字運用自己的各種聲音、情感等方式去進行朗讀時,這種快樂、喜悅和審美感覺才真正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出來,圖畫書的感覺和體驗才會真正長久地保存在孩子們的心靈里。
執教《我愛媽媽》時,在引導學生進入正文后,我就開始醞釀情感、深情誦讀,配以溫柔的旋律和音樂、多媒體呈現著溫馨的動人畫面,把學生都帶到了故事的背景和情境之中,去感受文字中流淌的愛和溫暖。繪本閱讀有多種方式:聽老師讀、跟老師讀、親子讀、學生反復讀、看圖講述等,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讓學生感受其語言的魅力。
三、潤物無聲,感悟內涵
繪本的價值和魅力在于它沒有一句教條,卻能滿足孩子成長需要;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引導孩子思考。在繪本閱讀中,讓孩子像個孩子。閱讀《我愛媽媽》,重點讓學生感受虎媽媽對孩子的愛和虎寶寶對媽媽的愛。
(一)媽媽的愛
通過閱讀繪本,我們知道虎媽媽會做好多的事情,有很多本領。它都做了些什么呢?一幅圖一幅圖地看,引導孩子說說媽媽做的事情,讀讀繪本中的原話。媽媽會做這么多事情,說明媽媽怎么樣?引出媽媽本領大。媽媽做這些事情都是為誰?它為孩子做這些事情,開心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觀察圖畫,看看媽媽的表情是怎樣的?整個故事,媽媽都是在微笑的,揭示出媽媽愛“我”。
媽媽為“我”做了這么多的事情,這么愛“我”,所以“我”(虎寶寶)愛媽媽。故事告訴我們,愛是相互的。
(二)寶寶的愛
媽媽愛“我”,我們通過圖畫能看到、感受到,虎寶寶對媽媽的愛是怎么體現出來的?我們是通過閱讀文字體會到的,故事中所有的文字都是對媽媽的贊頌。讓我們再讀一讀虎寶寶愛媽媽的句子,學生分頁讀、個別輔助讀,要讀出對媽媽的自豪、驕傲、崇拜的感情。
最后,老師提問,媽媽愛你嗎?你愛媽媽嗎?引導學生說說,進行感恩教育,孩子們的情感得到了拓展和升華。親情之愛,像春天的雨露早已無聲地滲入學生的心田。
繪本非常適合培智學生閱讀,色彩繽紛的插圖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同時,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體驗和感受,經過時間沉淀,會慢慢地轉化為知識和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