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歡,王潤強,趙 彧,溫天皓,邵 佳,高 也,蘇 浩*
近年來,我國女子拳擊運動員雖然在世界大賽中成績優異,但比賽后程耐乳酸能力方面與國際高水平運動員仍存在一定差距(陳帥,2015;王德新,2010;吳國棟等,2019)。目前,關于女子拳擊運動員應重點發展有氧耐力還是無氧耐力素質尚存爭議,二者對女子拳擊運動員競技表現的影響也需要進一步探究。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女子拳擊運動員進行有氧和無氧耐力素質測試,同時對比賽錄像分析,提取競技表現相關數據,分析有氧和無氧耐力素質與女子拳擊運動員競技表現的關聯性,探究女子拳擊運動員有氧和無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的關系,明晰限制女子拳擊運動員競技表現的關鍵有氧和無氧耐力素質指標。
本研究以20名現役女子拳擊運動員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測試時身體健康,無傷病情況(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earch Objects
通過查閱和檢索國內外圖書館資源及數據庫,整理前人研究理論成果,為本研究指標的篩選提供理論依據。對參考文獻中與女子拳擊運動員耐力素質及競技表現相關的指標進行最終提取與歸類,共納入耐力素質指標14項、競技表現指標12項(表2)。

表2 有氧、無氧耐力素質指標測試、目的及方法Table 2 Index Test,Purpose and Method ofAerobic andAnaerobic Endurance Quality
競技表現評價指標包括時間-活動表現指標和技戰術表現指標兩部分。時間-運動表現指標包括:活動休息比(activity-to-rest,A:R),即不管休息原因,活動時間與休息時間的比率;總停止時間(total stop time,TST),即在休息時花費的總時間;裁判停止時間(referee stop time,RST),即裁判叫停比賽的時間;摟抱時間(total clinch time,TCT),即比賽時摟抱直到裁判引導分開的時間;活動率(activity rate,AR),即所有進攻、防守動作以及重心變化動作除以凈活動時間(凈活動時間=回合時間-總停止時間)。技戰術表現指標包括:總出拳次數(total punches,TP),即回合內出拳的數量;擊打頭部次數(total to head,TH),即回合內擊打頭部的出拳數量;直拳次數(to-tal straights,TS),即回合內打出直拳的數量;每分鐘出拳次數(punches per minute,PM),即回合內每分鐘出拳的數量;兩拳以上組合次數(2-punch combinations,2-PC),即回合內打出兩拳以上組合的數量;防守反擊次數(block and counter,BC),即從防守動作轉變為進攻出拳的次數;總防守次數(total defence,TD),即包括用步伐、軀干、手部防守的總次數。
1.3.1 有氧耐力素質
測試流程:周一早6:50抽取靜脈血后,對研究對象統一進行身體成分和超聲心動測試。在無氧功測試后,隔48 h進行遞增負荷最大攝氧量測試。無氧功測試采用Monark894E功率自行車(瑞典),阻力系數設置為0.075,進行30 s持續全力蹬踏,直至測試結束,測試工作人員在測試過程中不斷給予受試者語言鼓勵并提示時間,最終測試結果由電腦自動記錄。遞增負荷測試采用max-Ⅱ運動心肺功能測試系統(美國),受試者保持全程佩戴呼吸面罩,并連接氣體代謝分析儀,通過呼吸裝置收集運動中吸入和排出的氣體。有氧耐力素質測試指標、目的及測試方法詳見表2。
1.3.2 無氧耐力素質
測試流程:周一早晨與進餐時間間隔1 h以上,進行無氧功測試。測試后,采集即刻、1 min、3 min和5 min血乳酸,計算最高血乳酸值(ΔLAmax)。ΔLAmax=運動后血乳酸峰值-安靜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ΔLA)=(運動即刻血乳酸-運動后第10 min血乳酸)/(運動即刻血乳酸-安靜血乳酸)×100%(郭黎等,2005)。無氧耐力素質測試指標、目的及測試方法詳見表2。
使用Sony HVR高清晰度數字攝錄一體機,對20場合計60回合完整模擬比賽進行錄像,每場比賽均使用正式比賽規則,包括3個3 min回合,回合間間歇1 min。攝像機設置在比賽場地上空1.5 m的標準高度,確保視頻實時記錄畫面清晰無視野遮擋,錄像后進行視頻分析,拍攝速率為25幀/秒。對錄像中運動員的技術動作進行記錄和分類,比賽的運動員水平相當,非跨級別比賽,比賽過程中沒有擊倒(knock out,KO)或技術性擊倒(technical knock out,TKO)。每回合比賽不少于2次重復觀看,以確保數據準確性。統計過程中,結合回放、定格和慢速回放方式進行數據統計。
本研究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對所有數據進行整理匯總,所有測試結果均采用平均值±標準差(M±SD)表示。利用STATA 12.0和SPSS 22.0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首先,將整理后的耐力素質和競技表現指標進行簡單相關分析,然后提取存在一定相關關系的耐力素質和競技表現指標,最后,使用典型性相關分析方法,分析兩組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P<0.01為差異具有極顯著性。
由表3、表4可知,女子拳擊運動員耐力素質測試結果與競技表現錄像提取結果數據較為集中,可以對耐力素質指標測試數據與競技表現數據對應匹配,進行關聯性分析。

表3 女子拳擊運動員耐力素質14項指標測試結果Table 3 Test Results of 14 Endurance Indicators of Women Boxers

表4 女子拳擊運動員競技表現12項指標的錄像提取結果Table 4 Video Extraction Results of 12 Indicators of Women Boxers’Competitive Performance

表5 女子拳擊運動員有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的簡單相關結果Table 5 Simple Correlation Results betweenAerobic Endurance Quality and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of Women Boxers
由表6可知,PP/kg與2-PC呈顯著正相關、與BC呈極顯著正相關,AP/kg與TD呈顯著正相關,ΔLAmax與TS呈極顯著正相關。PP、AP、FI%與競技表現指標間的相關關系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水平。

表6 女子拳擊運動員無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的簡單相關結果Table 6 Simple Correlation Results between Women Boxers’Anaerobic Endurance Quality and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2.4.1 典型相關系數結果
根據簡單相關結果,提取PP/kg、AP/kg和ΔLAmax與TS、2PC、BC和TD進行典型相關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提取的PP/kg、AP/kg、ΔLAmax與TS、2PC、BC、TD 指標,典型相關系數值為0.88,存在高度正相關關系。

表7 無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的典型相關系數Table 7 Typic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Anaerobic Endurance Quality and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2.4.2 典型結構結果
通過表8、表9結果進行典型相關系數和典型結構分析,可得出無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典型相關結構圖(圖1),兩組指標間呈高度正相關,與競技表現密切相關的無氧耐力素質指標為ΔLAmax,與無氧耐力素質關系密切的指標為TD。

圖1 無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典型相關結構圖Figure 1. Typical Correlation Structure betweenAnaerobic Endurance Quality and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表8 無氧耐力素質相對于競技表現的典型結構Table 8 Typical Structure ofAnaerobic Endurance Quality Relative to the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表9 競技表現相對于無氧耐力素質的典型結構Table 9 Typic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Relative to andAnaerobic Endurance Quality
2.5.1 典型相關系數結果

表10 有氧耐力素質相對于競技表現的典型結構Table 10 Typical Structure ofAerobic Endurance Quality Relative to the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2.5.2 典型結構結果
通過表11、表12結果進行典型相關系數和典型結構分析,可得出有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典型相關結構圖(圖2),有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呈高度正相關,與競技表現密切相關程度最高指標為MVV,與有氧耐力素質關系最密切的指標為2-PC。

圖2 有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典型相關結構圖Figure 2. Typical Structure ofAerobic Endurance Quality and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表11 有氧耐力素質相對于競技表現的典型結構Table 11 Typical Structure ofAerobic Endurance Quality Relative to the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表12 競技表現相對于有氧耐力素質的典型結構Table 12 Typic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Relative toAerobic Endurance Quality
本研究發現,女子拳擊運動員有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呈高度正相關。其中,MVV與競技表現相關程度最高;2-PC與耐力素質相關程度最高。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有氧耐力素質是拳擊運動員在比賽中保持高水平發揮的關鍵素質(Slimani et al.,2017),高水平的心肺適能可以幫助拳擊運動員滿足比賽中的能量代謝需求,并在2個回合間快速恢復(Nassib et al.,2017)。但目前鮮有研究對競技表現和耐力素質進行進一步分析,并針對女子拳擊運動員進行相應的研究。
本研究發現,女子拳擊運動員MVV與競技表現相關程度最高,提示女子拳擊運動員的肺通氣能力與競技表現密切相關。研究表明,最大攝氧量高的人專項表現更好,這說明提高最大攝氧量對提升高強度間歇運動的競技表現十分重要(Coswig et al.,2018)。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MVV和SV是解釋最大攝氧量水平的關鍵一環。此外,研究證實,高于通氣閾值的比賽,會使運動員回合間的心率逐漸增加,因此運動員在回合最后階段會產生強烈的疲勞感(Nikolaidis et al.,2017)。所以保證拳擊運動員高水平的肺通氣能力,可能有利于運動員在比賽中更好地發揮。除此之外,F%也與競技表現呈顯著關聯性,因為女子拳擊運動員需要保證本級別體重的優勢,獲取最高水平的競技能力。研究表明,運動員符合健康要求的最低F%為:男性5%、女性12%(Rodriguez et al.,2009)。對女子拳擊運動來說,在高強度競技比賽中,過高的F%會增大身體負荷,導致競技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女子拳擊運動員需要改善體成分,制定個人適宜的F%范圍。
在競技表現指標中,與耐力素質關聯度較高的是2-PC。組合拳是拳擊比賽中重要的拳擊動作,也是反映運動員連續進攻能力的主要體現,而打手靶和對練能夠有效提高拳擊運動員主動進攻能力,進而提高運動員有氧耐力(Slimani et al.,2017),兩拳也是最常用的組合拳(Davis et al.,2013)。A∶R則是反映運動員場上積極性的指標,運動員需要在場上主動進攻,減少停歇次數(Slimani et al.,2017)。拳擊運動的主動進攻效率需要長時間處于較高水平(Slimani et al.,2017),高水平男子拳擊運動員A∶R可以達到18∶1(Davis et al.,2013),本研究的女子運動員水平與之有較大差異。由此可見,2-PC和A∶R之所以與女子拳擊運動員有氧耐力素質有較高相關性是因為其具有區分度。目前,女子拳擊運動在技術方面有向男子化發展的趨勢,這就對女運動員的有氧耐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還發現TST、RST等均與有氧耐力素質有較高關聯性,其相關系數全部大于0.4。TST和RST是比賽的一部分,反映裁判對比賽的干預、運動員主動犯規程度和運動員疲勞程度(Davis et al.,2013)。高水平的有氧耐力素質,可以通過增加對乳酸的耐受能力,加速每輪間歇中恢復進而延緩疲勞(Franchini et al.,2017)。研究表明,較高的有氧耐力可以幫助提高進攻和防守能力(Coswig et al.,2018;Sterkowicz-Przybycien et al.,2016)。因此,通過分析運動員的具體競技表現數據,可有效診斷運動員的有氧耐力素質水平。
本研究發現,女子拳擊運動員無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典型相關系數呈高度正相關。ΔLAmax與競技表現相關程度最高;TD與耐力素質相關程度最高,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隨著拳擊運動規則的不斷更新,需要女子拳擊運動員在比賽中連續對抗,通過不同拳法進攻,同時還對進行防守以及攻防轉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運動員需要具有更高水平的乳酸耐受能力和糖酵解能力。拳擊比賽中,當運動員疲勞程度較高時,仍能完成出拳動作。這可能是由于當糖酵解供能能力降低時,為保證能量供應,磷酸原參與供能比例增加(Franchini et al.,2016b)。Slimani等(2017)研究指出,與前一回合結束相比,疲勞程度的加劇可以解釋比賽中停止時間的增多、主動進攻減少的現象。但上述研究均沒有就相關程度進行進一步研究。關于混合武術(James et al.,2018)、柔道(Lech et al.,2011)的研究指出,無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存在相關性。研究發現,無論是不同回合間還是不同體重級別間,賽后血乳酸測試結果均有顯著差異(Davis et al.,2013;Khanna et al.,2006)。另有研究發現,比賽時間與比賽后血乳酸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r=0.63~0.81)(Franchini et al.,2013),這提示,隨著比賽時間的進行,血乳酸不斷升高,運動員的疲勞程度加劇,對競技表現產生消極影響,而乳酸水平能夠較好反映運動員競技表現水平。高水平運動員對糖酵解供能系統依賴較小,具體體現在,同一場模擬比賽后,高水平運動員比一般運動員血乳酸水平低(Franchini et al.,2013),這提示,研究人員在分析模擬比賽后的血乳酸水平,需要結合運動員的訓練水平進行分析。
從競技表現指標角度分析,TD與無氧耐力素質密切相關,當分析女子拳擊運動員的防守指標時,高水平運動員具有絕對優勢,這一結果與當前對男子運動員的結果一致,運動員無氧耐力水平越高,其防守能力越好(Davis et al.,2015)。研究表明,拳擊比賽勝者比敗者表現出更多的重心位置改變(Davis et al.,2013),這說明,拳擊運動員在進攻和防守時,必然帶來重心位置的變化,位置改變越多表現越積極,進攻和防守能力則可能相應更高。因此,反映防守能力的指標TD與無氧耐力素質關系密切,通過該指標的變化可以反映運動員無氧耐力素質的水平,對于拳擊訓練而言可以更多考慮對于重心改變次數的研究。
在本研究中,無氧耐力與有氧耐力素質均對TS的預測能力較差。產生上述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如何出拳取決于運動員比賽技戰術策略的選擇,運動員可能會隨著比賽對手的實力而采取不同策略,所以無氧和有氧耐力素質整體并不能有效預測各類拳的使用次數。但當運動員乳酸堆積過高時,TS次數也會隨之增多(Davis et al.,2013,2016),說明實力接近或產生疲勞時,運動員會傾向于選擇增加TS以試探對手,尋找制勝機會。除此之外,有效擊打次數多更容易得到裁判的青睞,所以有效擊打次數也是拳擊運動員的獲得優勢的關鍵性指標(Dunn et al.,2017)。因此,對實際競技表現指標的評價也應結合比賽實際情況,TS可能更多由運動員比賽策略所決定。另一方面,由于性別差異,男子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可能對競技表現影響不明顯,但對女子運動員的影響較為明顯。
綜上所述,有氧與無氧耐力素質可以從不同角度解釋競技表現,并且二者都與競技表現呈高度相關,但從典型相關系數上看(0.96>0.88),有氧耐力素質整體與競技表現關系更為密切。
1)女子拳擊運動員的有氧和無氧耐力素質與競技表現整體呈高度正相關,有氧和無氧耐力素質的提高均有助于運動員的競技表現。
2)無氧耐力素質中,最高血乳酸值與女子拳擊運動員競技表現正相關程度最高,具有良好的乳酸耐受能力和糖酵解能力可能對競技表現產生更大的影響。
3)有氧耐力素質中,最大通氣量指標與女子拳擊運動員競技表現正相關程度最高,肺通氣能力的變化可能是影響競技表現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