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淼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十分常見的一類慢性腰椎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感等,隨著病情的進展可能出現下肢不完全性癱瘓,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造成嚴重影響[1,2]。保守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綜合康復訓練是常用的治療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腰腿痛等癥狀,促進患者腰椎功能改善,預防病情的反復發作,但是患者需長期堅持,且訓練的動作枯燥,許多患者無法長期堅持,影響了治療效果。物理療法也是常用的治療方法,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是一種中頻的電離子導入療法,能使藥物透皮吸收,直接作用于病灶,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之效[3]。大連市友誼醫院將綜合康復訓練與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聯合起來應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在大連市友誼醫院2019年6月—2020年10月收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選出172例為對象,將篩選后的172例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有86例,其中男40例,女46例;年齡39~82歲,平均(58.3±10.2)歲;病程1~17年,平均(8.9±2.4)年;病變椎體:L4~5有39例,L5~S1有26例,L4~S1有21例。觀察組有86例,其中男42例,女44例;年齡42~84歲,平均(58.0±10.4)歲;病程1~15年,平均(9.1±2.5)年;病變椎體:L4~5有41例,L5~S1有27例,L4~S1有18例。2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經臨床檢查被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②年齡≥18歲,性別不限;③中醫辨證分型為氣滯血瘀;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腰部外傷史或腰椎、脊柱手術史的患者;②合并骨盆先天發育不良、嚴重骨質疏松等疾病者;③合并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④合并認知交流障礙、精神疾病者;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⑥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綜合康復訓練治療,(1)急性期的康復訓練,患者躺在硬板床上休息,指導患者取仰臥位,膝關節略微彎曲,在腘窩下放置軟墊,告知患者保持全身放松,腰部盡量以自然的狀態臥在床上。(2)恢復期的康復訓練,分成運動訓練和整脊手法2個方面,其中整脊手法操作為:①推拿理筋。協助患者取俯臥位,醫生用、揉、彈撥等手法理順腰部的筋肉,上下緩慢的理順,放松腰椎棘突兩側的軟組織。②深壓痛點。醫生根據患者的描述找到患者的腰部肌肉深處痛點,進行深壓放松。③正骨。以側臥斜扳法糾正小關節的紊亂,采用屈髖屈膝搖晃法糾正椎體的錯位現象,待聽到彈響聲說明關節復位。整脊手法每日1次,連續4 d后間歇1 d,持續3個周期。運動訓練分成3個療程:(1)第1個療程。指導患者進行5點支撐法和飛燕式的運動訓練,每次10~15 min,每日2次。(2)第2、3個療程。主要包括體前屈訓練、體后伸訓練、體側彎訓練、弓步行走訓練、后伸腿訓練、提髖訓練、蹬足練習、3點支撐訓練、飛燕式等。每次15~20 min,每日2次,4 d為1個療程,連續康復訓練4 d后休息1 d,共治療3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治療:選擇桂林市威諾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WND-ZZ-ITD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患者取俯臥位或是側臥位,選擇大腸俞穴、環跳穴以及患者的體表壓痛點,將棉紗布浸泡藥液后覆蓋在穴位上,然后揭開電極表面的離型膜,將電極覆蓋在紗布表面,電極四周粘貼區域與患者的皮膚緊密接觸,然后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調節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在治療結束后將浸泡藥液的紗布繼續貼敷在穴位上,并用繃帶固定,直到下一次治療時更換,每次20 min,每日1次。連續4 d為一個療程,間歇1 d后繼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連續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1)療效判定:痊愈:腰腿痛癥狀消失,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顯效:腰腿痛癥狀明顯緩解,且生活能自理;有效:腰腿痛等癥狀有一定的緩解,生活基本能自理;無效:治療后腰腿痛等癥狀依然無明顯改善,生活無法自理。(2)腰椎功能評分:治療前后分別采用JOA指數評估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分0~29分,得分越高則腰椎功能狀態越好。(3)腰腿痛評分:治療前、治療后分別采用VAS法評測患者的主觀腰腿疼痛感,得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4)直腿抬高角度和腰椎曲度。(5)不良反應發生率:收集整理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瘙癢、皮疹、紅腫等。
1.5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3.0軟件檢驗數據資料,計數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治療3個療程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51%,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86.05%,P<0.05。見表1。

表1 2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例,%)
2.2 腰椎功能評分和腰腿痛評分治療后,觀察組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功能評分、腰腿痛評分比較 (例,
2.3 直腿抬高角度和腰椎曲度治療后,2組的直腿抬高角度和腰椎曲度均有明顯升高,P<0.05;但觀察組治療后的直腿抬高角度和腰椎曲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直腿抬高角度、腰椎曲度比較 (例,
2.4 不良反應發生率在治療期間,2組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中對照組僅出現2例紅腫,1例瘙癢,不良反應總發生率3.49%(3/86);觀察組中僅出現1例紅腫,2例瘙癢,1例皮疹,不良反應總發生率4.65%(4/86);組間比較,χ2=0.149,P=0.700>0.05。
腰椎間盤的退變始于髓核,主要表現為髓核細胞的活性逐漸降低,彈性下降,力學性能以及對應力分布等的改變,且細胞外基質的含量逐漸異常,導致椎間盤結構的失穩[4];同時纖維環、軟骨終板等的營養途徑異常也會導致髓核營養障礙,繼發髓核細胞凋亡,引發椎間盤的退變。另外,從機械壓迫學說角度而言,椎間盤因內外因素的影響而出現退化,最終導致椎間盤突出,壓迫脊神經,脊神經出現局部的缺血水腫等癥狀,進一步卡壓神經,引發神經根功能的異常,出現神經根疼痛、肢體麻木等癥狀。從炎性化學刺激學說角度而言,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椎間盤組織呈酸性水平,是神經周圍炎癥反應導致的,椎間盤組織周圍產生了大量的炎性因子,并刺激神經根,引發神經根疼痛等癥狀[5]。除上述幾種學說,現代醫學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病機研究中還有自身免疫學說、生物力學學說等,總而言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是多種因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下導致的。
在臨床治療中,保守療法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激素類、非甾體抗炎藥是常用的藥物,但是長期用藥容易帶來一系列的不良作用,而且藥物治療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誘發因素,容易復發,影響了治療效果和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近些年來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綜合康復訓練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逐漸得到肯定。綜合的康復訓練結合患者的個體化病情特點,制定針對性的腰椎功能運動鍛煉、中醫整脊手法等促進患者腰背肌力量的改善,重建脊柱的穩定性,緩解患者的腰椎疼痛感。通過康復訓練加強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供給,促進炎性物質、致痛物質的吸收,緩解患者的疼痛感[6]。例如:本次研究中應用的綜合康復訓練治療中應用了中醫整脊手法治療,其側重于患者脊柱平衡的恢復,通過理筋按摩放松緊張痙攣的肌肉,加速局部血液循環;繼而應用正骨手法糾正錯位的椎體和小關節,恢復脊柱的原有力線,促進脊柱的平衡,從而促進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而且恢復小關節等的錯位能減少移位椎體對神經根的刺激性,使得突出的髓核組織還納或吸收,恢復正常的脊柱解剖結構,促進腰椎功能的改善,延緩病情進展。
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是在中藥熏蒸療法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治療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在電極作用下經皮將藥物粒子導入到局部毛細血管,快速到達病灶發揮藥效,且具有遠紅外線熱療和穴位電刺激治療的效果,具有見效快、安全性高等優點[7,8]。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中,中藥定向透藥治療儀通過中頻電流將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止痛之效的中藥經電極導入皮膚,進而進入到血液循環中,降低傳統的直流電藥物導入的電解現象;而且還能增強刺激性,提高導入效率,提高病灶處的藥物濃度,快速發揮藥效[9]。在藥力、電流電刺激下促進患者腰部受壓等癥狀的緩解,解除腰部肌肉痙攣緊張,緩解神經根受壓癥狀,促進腰腿痛的緩解[10]。而且電流本身具有改變皮膚正常結構的作用,能提高皮膚的滲透性,利于藥物的滲透,進一步發揮藥物的作用。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中選擇的是穴位刺激,而經穴位電刺激能激發穴位深部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其主要經過Ⅰ、Ⅱ類神經纖維進入神經中樞,在脊髓水平抑制疼痛信號的傳導,促進患者疼痛閾值的提高和疼痛癥狀緩解,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將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與綜合康復訓練聯合起來應用,加強腰背肌的功能鍛煉等,進一步加速局部血液循環,解除腰背部肌肉痙攣緊張癥狀,促進腰椎正常生理曲度的恢復和腰腿痛癥狀緩解,改善腰椎功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腰腿痛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與康復訓練聯合應用更有助于促進患者疼痛癥狀緩解。觀察組治療后的直腿抬高角度、腰椎曲度和JOA腰椎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聯合療法能調節腰椎的正常生物學結構,改善椎間盤突出與神經根的解剖關系,改善椎管內的微環境,提高治療效果。在安全性方面:2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應用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時安全性較高,但治療過程中需加強護理管理,觀察皮膚的反應,避免出現燙傷、電擊傷等并發癥。
綜上所述,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與綜合康復訓練聯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肯定,有助于促進患者正常腰椎生物學結構的恢復,促進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緩解腰腿痛癥狀,值得推廣應用。